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白马 #12

八、圣言是通过对应,

八、圣言是通过对应,因而通过代表写成的

WH12.就字义而言,圣言唯独通过对应,因而通过诸如代表并表示天堂和教会的属灵事物的那类事物写成(1404, 1408—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2179, 2763, 2899节)。这样做是因为内义在每个细节中(2899节)。因此,这也是为了天堂的缘故,因为那些在天堂里的人不是照着属世的字义,而是照着属灵的内义来理解圣言的(2899节)。主通过对应,代表和深意说话,因为祂出于神性说话(9049, 9063, 9086, 10126, 10276节)。主就这样亲自和世界说话,同时和天堂说话(2533, 4807, 9049, 9063, 9086节)。主所说的话充满整个天堂(4637节)。圣言的历史部分是代表,实际的话都有重大意义(1540, 1659, 1709, 1783, 2686节)。

为了通过圣言能与天堂交流和结合,圣言无法以任何其它风格来写(2899, 6943, 9401节)。那些因圣言表面上简单粗糙的风格而轻视圣言,认为圣言若以一种不同的风格写成,他们就会接受它的人大错特错了(8783节)。上古之人的写作方式和风格也是通过对应和代表(605, 1756, 9942节)。我通过亲身经历发现,古代智者因圣言中的代表和深意而以圣言为快乐(2592—2593节)。上古教会的人若阅读圣言,就会清楚地看到内在意义中的事物,模糊地看到外在意义中的事物(4493节)。雅各的子孙之所以被领进迦南地,是因为自上古时代起,迦南地的所有地方都成了代表(1585, 3686, 4447, 5136, 6516节),因此,圣言可以在那里写成,那里的地方都要因其内义而得名(3686, 4447, 5136, 6516节)。

而事实上,外在意义上的圣言因那百姓而完全改变了,但内在意义上的圣言没有改变(10453, 10461, 10603—10604节)。从圣言中引用了关于这个民族的许多经文,但这些经文必须照着内义,因而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而不是照着字义来理解(7051节)。由于这个民族代表教会,又因圣言在他们当中写成并与他们有关,所以他们的名字表示天上的神性事物,如流便、西缅、利未、犹大、以法莲、约瑟和其他人;“犹大”在内义上表示属天之爱和属天国度方面的主(3654, 3881—38825583, 5782, 6362-6381节)。

为叫人们知道何为对应及其性质,以及圣言中的代表是何性质,关于它们也有必要说一说;相对应的一切事物也代表,因而表示某种事物,以便对应和代表为一(2896, 2899, 2973, 2987, 2989-2990, 3002, 3225节)。从我的亲身经历和例子来说明何为对应和代表(2763, 2987-3002, 3213-3226, 3337-3352, 3472-3485, 4218-4228, 9280节)。在古人当中,对应和代表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3021, 3419, 4280, 4749, 4844, 4964, 4966, 6004, 7729, 10252节),尤其在东方人当中(5702, 6692, 7097, 7779, 9391, 10252, 10407节),在埃及比在其它地方更是如此(5702, 6692, 7097, 7779, 9391, 10407节),甚至在外邦人当中也是如此,如在希腊和其它地方(2762, 7729节)。但如今它是遗失的知识之一,尤其在欧洲(2894-2895, 2995, 3630, 3632, 3747-3749, 4581, 4966, 10252节)。然而,这种知识比其它一切知识都重要,因为没有这种知识,就无法理解圣言;也不明白我们在圣言中所读到的犹太教会的各种仪式表示什么,不了解天堂的性质,也不知道何为属灵之物,不明白如何会有一个属灵之物进入属世之物的流注,以及灵魂流入身体的方式等等(4280节, 前面引用的经文)。出现在天使和灵人当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照着对应的代表(1971, 3213-3226, 3475, 3485, 9457, 9481, 9576-9577节)。

天堂充满代表(1521, 1532, 1619节)。在天堂,代表越内在,就越美丽、越完美(3475节)。那里的代表是真实的表象,因为它们来自天堂之光,这光是神性真理;神性真理本身是所存在的一切事物的本质(3485节)。

灵界中的每一个事物之所以都在自然界中被代表,是因为内在披上外在中和谐一致的形式,通过该形式使自己变得可见和明显(6275, 6284, 6299节)。因此,目的会采用一个合适的表现形式,以便在较低的气场中呈现为原因,然后在更低的气场中呈现为结果;当目的通过原因成为结果时,它变得可见,或显现在眼前(5711节)。这一点可通过灵魂进入肉体的流注来说明,也就是说,灵魂披上肉体中的那类事物,它所思所愿的一切通过它们能呈现自身,并变得显而易见。因此,当思维向下流入肉体时,它是以诸如对应于它的那类姿势和动作为代表的(2988节)。心智的情感在脸上以各种面部表情为代表,甚至到了它们在脸上被看到的程度(4791-4805, 5695节)。

由此明显可知,自然界的每一个事物里面都深深隐藏着来自灵界的一个原因和一个目的(3562, 5711节),因为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最终结果,在先的原因就在这最终结果里面(4240, 4939, 5651, 6275, 6284, 6299, 9216节)。被代表的,是内在事物,用来代表的,是外在事物(4292节)。何为对应和代表,这一点可在《天堂与地狱》一书进一步看到,那里论述了天堂的一切与人的一切的对应关系(HH87- 102节),天堂与地上一切的对应关系(HH103-115节),天堂里的代表和表象(HH170 -176节)。

由于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属灵和属天事物的代表,所以在古代,有些教会的所有外在仪式都是代表;因此,那些教会被称为代表性教会(519, 521, 2896节)。建立在以色列人当中的教会就是一个代表性教会(1003, 2179, 10149节)。其中的所有仪式都是代表天堂和教会的内在事物的外在形式(4288, 4874节)。当主降世并显明自己时,该教会和敬拜的代表就结束了,因为主揭示了教会的内在事物,并且该教会的一切事物在至高意义上都关注祂(4835节)。

天堂与地狱 #103

十三、天堂与地上的一

十三、天堂与地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103.上一章已解释何为对应,也说明了活体的每一个和一切事物都是对应。下一步将说明地上的一切事物,以及总体上宇宙的一切事物也都是对应。

属天的奥秘 #5135

5135.“我实在是

5135.“我实在是被偷窃拐来的”表邪恶使属天事物变得疏远。这从“约瑟”的代表和“偷窃”的含义清楚可知:指着自己说这些话的“约瑟”是指属世层里面的属天层(5086,5087,5106节),因而是指那里的属天事物;“被拐”是指由邪恶所造成的疏远。因为“去偷窃”表示疏远,“偷窃”本身表示造成疏远的邪恶,以及索要属世层里面的属天事物的邪恶。“偷窃”表示发生在这类邪恶占据之地的邪恶所造成的疏远;因为它逐出一切良善与真理,以邪恶与虚假充满这个地方。“偷窃”还表示索要属于他人的东西;因为它将那地方的一切良善与真理都据为己有,将其变成自己的,将它们附于邪恶与虚假。为叫人知道“偷窃”在灵义是什么意思,有必要说一说邪恶与虚假在进入并占据一个地方时,以及索要那里的一切良善与真理时是何情形。
  从婴儿期到童年,有时甚至直到成年初期,人都在吸收从父母和教师那里所获得的良善与真理,因为在这些年里,他学习这些良善与真理,并简单地相信它们,他的纯真状态使这一切得以实现。其纯真状态将这些良善与真理嵌入他的记忆;然而,仅仅把它们安置在它的边缘或第一道门槛处;因为婴儿期和童年的纯真并非影响理性层的内在纯真,而是仅仅影响外层属世层的外在纯真(参看2306,3183,3494,4563,4797节)。然而,当此人长大,开始靠自己思考,而不像以前那样靠父母和教师思考时,他就回想,可以说反复咀嚼他以前所学习并相信的东西,然后要么赞同它们,要么质疑它们,要么拒绝接受它们。若他赞同它们,这表明他处于良善;若他拒绝接受它们,这表明他陷入邪恶;但若他质疑它们,这表明他随后要么转入肯定心态,要么转入否定心态。
  人在尚为小孩子的幼年时代所学习并相信,但后来要么赞同,要么质疑,要么拒绝接受的真理尤其是这些:有一位神,祂是一;祂创造万物;祂赏赐行善的人,惩罚作恶的人;死后仍有生命,那时,坏人下地狱,好人上天堂,因而地狱和天堂是存在的,死后的生命是永恒的;以及要每天祷告,并且祷告时要谦卑;要守安息日为圣;要孝敬父母;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以及其它众多类似真理。人从童年早期就学习并吸收这类真理;如果当开始靠自己思考,并过自己的生活时,他赞同它们,给它们进一步添加上更内在的那类真理,并照之生活,那么他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若他开始违背它们,最终拒绝接受它们,那么无论他表面上为了法律和社会的要求如何照之生活,仍旧陷入邪恶。
  这种邪恶就是“偷窃”所表示的,因为它像小偷一样篡夺良善之前所占的居所。对许多人来说,它像小偷一样夺走之前在那里的良善与真理,并利用它们来支持或确认邪恶与虚假。对于这些人,主尽可能地将童年早期所吸收的良善与真理从那居所移走,把它们撤回到内层,为将来的功用而将它们储存在内层属世层里面。在圣言中,“余剩或余留”就表示被储存在内层属世层里面的这些良善与真理(参看468,530,560,561,660,661,1050,1738,1906,2284节)。但是,邪恶若窃取了那里的良善与真理,并利用它们来支持或确认邪恶与虚假,尤其利用欺骗如此行,就会摧毁这些余剩或余留;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它将邪恶与良善,虚假与真理混在了一起,以致这一个无法与那一个分开,于是这个人就完了。
  “偷窃”就表示上述这类事物,这一事实仅从这个词用来论及构成人的属灵生活的事物就能看出来。因为属灵生活中除了良善与真理的认知外,并没有其它财富;除了从良善及其真理那里所获得的生活幸福外,并没有其它财产和继承物。如前所述,窃取这些东西就是属灵意义上的“偷窃”,故在圣言中,“偷窃”并非表示别的,如撒迦利亚书:
  我又举目观看,见有一飞行的书卷。他对我说,这是向全地面发出的咒诅。从今以后,凡偷窃的,必按这书卷被清除;凡起假誓的,必按这书卷被清除。我必使这书卷出去,进入偷窃人的家和指我名起假誓人的家;必在他家里过夜,连房屋带木石都毁灭了。(撒迦利亚书5:1,3-4)
  “偷窃人”和“偷窃人的家”表示夺走良善的余剩或余留的邪恶;“起假誓人”和“起假誓人的家”表示夺走真理的余剩或余留的虚假;“全地面”表示整个地狱;这就为何经上说:“咒诅连房屋带木石都毁灭了”:“房屋”表示属世心智,或就属世心智而言的人(3128,3538,4973,5023节);“木”表示那里的良善(2784,2812,3720,4943节);“石”表示真理(643,1298,3720节)。
  亵渎并由此夺走良善与真理在灵义上由亚干所做的事来表示,即:他拿了“当灭的物”、“示拿的外袍”、“二百舍客勒银子”和“一条金子”,把它们藏在他帐棚当中的地里,于是被石头打死,所有的都被焚烧,如约书亚记所描述的:
  耶和华吩咐约书亚说,以色列犯了罪,违背了我所吩咐他们的约,取了当灭的物,又偷窃,又行诡诈,又把那当灭的放在他们的器皿当中。(约书亚记7:10-11,21,25)
  “当灭的物”表示虚假与邪恶,它们绝不能与任何圣物混在一起;“示拿的外袍”、“二百舍客勒银子”和“一条金子”在灵义上是指虚假的种类;“把它们藏在他帐棚当中的地里”表示与圣物混在一起,因为“帐棚”表示神圣之物(参看414,1102,1566,2145,2152,3312,4128,4391,4599节)。这就是以色列“又偷窃,又行诡诈,又把那当灭的放在他们的器皿当中”的含义;因为“器皿”表示神圣真理(参看3068,3079,3316,3318节)。
  耶利米书:
  我向以扫追讨的时候,必使灾殃临到他。收取葡萄的若来到你那里,岂不剩下些葡萄呢?盗贼若夜间而来,岂不毁坏直到够了呢?我要把以扫剥得净光,显出他的隐密处,他不能隐藏,他的种、弟兄、邻舍尽都灭绝,他也归于无有。(耶利米书49:8-10)
  此处“以扫”表示与虚假联结的自我之爱的邪恶(3322节)。“盗贼夜间而来,毁坏直到够了”,以及“他的种、弟兄、邻舍尽都灭绝,他也归于无有”表示这种邪恶毁灭良善与真理的余剩或余留。“种”表示属于基于仁之信的真理(1025,1447,1610,1940,2848,3038,3310,3373节);“弟兄”表示属于仁的良善(367,2360,2508,2524,3160,3303,3459,3815,4121,4191节);“邻舍”表示属于他的相邻和相关的真理。
  在俄巴底亚书,类似的话论及以扫:
  盗贼若来到你那里,倾覆者若夜间来到(你何竟被剪除)。他们岂不偷窃,直到够了呢?收取葡萄的若来到你那里,岂不剩下些葡萄呢?(俄巴底亚书1:5)
  “收取葡萄的”表示并非来自邪恶的虚假。这些虚假不会摧毁主储存在人的内层属世层中的良善与真理,也就是余剩或余留。但源于邪恶的虚假能摧毁它们,因为它们窃取真理与良善,通过对它们的错误使用而利用它们支持或确认邪恶与虚假。
  约珥书:
  有一民又大又强;他们如勇士奔跑,像战士爬上城墙;各按自己的路前进;他们蹦上城,蹿上墙,爬上房屋,进入窗户如同盗贼。(约珥书2:2,7,9)
  “有一民又大又强”表示与真理争战的虚假(1259,1260节);由于它们在摧毁真理中作战勇猛,故经上说它们“如勇士,像战士”;经上说它们所“蹦上”的“城”表示真理的教义(402,2268,2449,2712,2943,3216节);“他们所爬上的房屋”表示它们所摧毁的良善(710,1708,2048,2233,3128,3652,3720,4982节);“他们所进入的窗户”表示理智概念和源于这些概念的推理(655,658,3391节);正因如此,这些虚假被比作“盗贼”,因为它们篡夺了之前真理与良善所占据的居所。
  诗篇:
  其实你恨恶管教,将我的言语丢在背后。你见了盗贼,就乐意与他同夥,又与行奸淫的人一同有分。你为邪恶开口,你舌编造诡诈。(诗篇50:17-19)
  这论及恶人,因为“与盗贼同夥”表示他利用虚假使真理疏远自己。
  启示录:
  又不悔改他们那些凶杀、邪术、奸淫、偷窃的事。(启示录9:21)
  “凶杀”表示摧毁良善的邪恶;“邪术”表示由此而来的摧毁真理的虚假;“奸淫”表示被扭曲的真理;“偷窃”表示由此被疏远的良善。
  约翰福音: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进羊圈,不从门进去,倒从别处爬进去,那人就是贼,就是强盗。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约翰福音10:1-2,9-10)
  此处“贼”也表示邀功的邪恶,因为凡从主那里夺走祂的东西,并为自己索取它的人就被称为“贼”。由于这种邪恶关闭道路,以至于阻止良善与真理从主那里流入,故经上说“要杀害、毁坏”。十诫的这条诫命所表相同,即:不可偷盗(申命记5:19;参看4174节)。由此明显可知犹太教会中针对偷窃所制定的律法表示什么(如出埃及记21:16;22:1-4;申命记24:7);因为犹太教会中的一切律法都来源于灵界,它们与存在于天堂的次序法则相对应。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