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白马 #7

三、唯有那些被光照的

三、唯有那些被光照的人理解圣言

WH7.人类的理性官能若不被主光照,就无法理解神性事物,甚至无法理解属灵事物(2196, 2203, 2209, 2654节)。因此,唯有那些被光照的人才能明白圣言(10323节)。主使那些被光照的人能理解真理,还能辨别那些看似相互矛盾的事物(9382, 10659节)。字义上的圣言就看似不一致,有些地方甚至自相矛盾(9025节)。因此,圣言可被那些没有被光照的人任意解读和应用,以证实任何观点或异端邪说,并捍卫任何世俗和肉体的爱(4783, 10330, 10400节)。从圣言获得光照的,是那些出于对真理和良善的爱而阅读它的人,而不是那些出于对名利地位的爱,因而出于对自我的爱而阅读它的人(9382, 10548—10550节)。那些过着良善的生活,并由此处于对真理的情感之人被光照(8694节)。那些内在被打开,因而其内在人能被提升到天堂之光的人被光照(10400, 10402, 10691, 10694节)。光照是对心智内层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提升,也是进入天堂之光的一种提升(10330节)。对那些视圣言为神圣的人来说,来自内在,也就是经由内在来自主的神圣会流入进来,尽管他们自己对此一无所知(6789节)。那些由主引导的人被光照,并看见圣言中的真理,而那些由自己引导的人则不然(10638节)。受主引导的,是那些因真理而热爱真理的人,以及那些喜欢照神性真理生活的人(10578, 10645, 10829节)。对人来说,圣言照着他所过的爱与信的生活而活过来(1776节)。那些源于人自己的聪明的事物本身没有生命,因为没有任何良善来自人的自我(89418944节)。那些坚定确认虚假教义的人无法被光照(10640节)。

被光照的,正是人的理解力(66089300节)。理解力是真理的接受者(6222, 6608, 10659)。对教会的每个教义来说,我们对它的理解程度取决于我们以自己的理解力和由此而来的思维对它所获得的观念的性质(3310, 3825节)。只要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他的观念就是属世的,因为那时他在属世层面进行思考;然而,对那些为了真理的缘故而处于对真理的情感的人来说,属灵的观念仍隐藏在他们里面,死后人就进入这些观念中(3310, 5510, 6201, 10236, 10240, 10551节)。我们若无法以自己的理解力和由此而来的思维获得对任何主题的观念,就无法明白这个主题(3825节)。对信仰问题的观念在来世被揭开,那里的天使会看到这些观念是什么样;然后人照着它们而与其他人结合,只要这些观念植是从爱和情感发出的(1869, 3310, 5510, 6200, 8885节)。因此,唯有理性的人才能理解圣言,因为相信某个事物,却对事物本身没有任何概念,也没有理性的洞察,只不是把我们所不明白或喜欢的某句话存在记忆中,这其实是不相信(2533节)。被光照的,正是圣言的字义(3436, 9824, 9905, 10548节)。

属天的奥秘 #2385

2385.“他们找门

2385.“他们找门找得很烦躁”表示直到他们看不见通向良善的任何真理。这从“门”的含义清楚可知,“门”是指引入或提供入口的东西,是指真理本身,因为真理通向良善(参看2356节)。但此处“门”表示通向真理的认知或知识,因为“门”(即外门)在屋前之外,如前所述(2356节);经上说“罗得出来,到门口(janua),把他身后的门(ostia)关上”(19:6),因此“找门找得很烦躁”表示看不见通向良善的任何真理。
那些通过推理孵化教义理论,并且什么都不信,除非先理解它的人就会变成这个样,尤其在末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生活中的邪恶不断流入其心智的理性部分,从对邪恶的情感之火获得的一种幻光倾泻进来,使他们视虚假为真理,就像那些习惯在夜色中看见幽灵的人一样。然后,这些事物以多种方式被证实,并变成教义,如那些声称构成一个人情感的生活算不了什么,或说成就不了什么事,只有构成思维的信才是重要的之人的教义。
谁都能知道,无论什么样的假设或原则,即便虚假本身,一旦被接受,都能以无数方式被证实,并且表面上看就像是真理本身。这就是异端邪说如何产生的,并且一旦它们被证实,人们永远不会退出。然而,从虚假的原则或假设只能流出虚假;即便真理夹杂于其中,当被用来证实虚假的原则或假设时,它们也会变成被歪曲的真理,因为它们被虚假的本质污染了。
如果真理本身被当作原则或假设来接受并得到证实,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例如,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支撑起一切律法和先知所说的一切话,因而是一切教义和敬拜的基本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心智会被圣言中的无数事物光照;否则,这些事物会隐藏在虚假原则或假设的模糊中。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异端邪说会被驱散;许多教会就会合为一个教会,无论从这个教会流出或指向该教会的教义和仪式有多么大的不同。
古教会就是这样,它遍及许多国家,即:亚述、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利比亚、埃及、非利士,直至推罗、西顿,以及约旦河两岸的迦南地。这些人虽拥有不同的教义和不同的仪式,却只有一个教会,因为对他们来说,仁爱是本质的东西,或说至关重要的元素。那时,主的国度在地如在天,因为这就是天堂的样子(参看684, 690节)。如果现在仍是这种情况,那么所有人就会如同一个人那样被主掌管,因为他们就像一个身体的肢体和器官,这些肢体和器官虽在形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却都与一个心脏有关;它们都依赖于这一个心脏,只是各自都以自己的形式来依赖,处处都不同。这时,无论别人的教义和敬拜的外在形式是什么样,论到他,每个人都会说,这是我的弟兄;我看到他敬拜主,是个好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