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白马 #7

三、唯有那些被光照的

三、唯有那些被光照的人理解圣言

WH7.人类的理性官能若不被主光照,就无法理解神性事物,甚至无法理解属灵事物(2196, 2203, 2209, 2654节)。因此,唯有那些被光照的人才能明白圣言(10323节)。主使那些被光照的人能理解真理,还能辨别那些看似相互矛盾的事物(9382, 10659节)。字义上的圣言就看似不一致,有些地方甚至自相矛盾(9025节)。因此,圣言可被那些没有被光照的人任意解读和应用,以证实任何观点或异端邪说,并捍卫任何世俗和肉体的爱(4783, 10330, 10400节)。从圣言获得光照的,是那些出于对真理和良善的爱而阅读它的人,而不是那些出于对名利地位的爱,因而出于对自我的爱而阅读它的人(9382, 10548—10550节)。那些过着良善的生活,并由此处于对真理的情感之人被光照(8694节)。那些内在被打开,因而其内在人能被提升到天堂之光的人被光照(10400, 10402, 10691, 10694节)。光照是对心智内层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提升,也是进入天堂之光的一种提升(10330节)。对那些视圣言为神圣的人来说,来自内在,也就是经由内在来自主的神圣会流入进来,尽管他们自己对此一无所知(6789节)。那些由主引导的人被光照,并看见圣言中的真理,而那些由自己引导的人则不然(10638节)。受主引导的,是那些因真理而热爱真理的人,以及那些喜欢照神性真理生活的人(10578, 10645, 10829节)。对人来说,圣言照着他所过的爱与信的生活而活过来(1776节)。那些源于人自己的聪明的事物本身没有生命,因为没有任何良善来自人的自我(89418944节)。那些坚定确认虚假教义的人无法被光照(10640节)。

被光照的,正是人的理解力(66089300节)。理解力是真理的接受者(6222, 6608, 10659)。对教会的每个教义来说,我们对它的理解程度取决于我们以自己的理解力和由此而来的思维对它所获得的观念的性质(3310, 3825节)。只要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他的观念就是属世的,因为那时他在属世层面进行思考;然而,对那些为了真理的缘故而处于对真理的情感的人来说,属灵的观念仍隐藏在他们里面,死后人就进入这些观念中(3310, 5510, 6201, 10236, 10240, 10551节)。我们若无法以自己的理解力和由此而来的思维获得对任何主题的观念,就无法明白这个主题(3825节)。对信仰问题的观念在来世被揭开,那里的天使会看到这些观念是什么样;然后人照着它们而与其他人结合,只要这些观念植是从爱和情感发出的(1869, 3310, 5510, 6200, 8885节)。因此,唯有理性的人才能理解圣言,因为相信某个事物,却对事物本身没有任何概念,也没有理性的洞察,只不是把我们所不明白或喜欢的某句话存在记忆中,这其实是不相信(2533节)。被光照的,正是圣言的字义(3436, 9824, 9905, 10548节)。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51

51.用来打开内在属

51.用来打开内在属灵人的世俗知识和属灵知识。“世俗知识”是指那些在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的知识,而不是那些在内在人或属灵人中的知识(3019—3020, 3293, 3309, 4967, 9918, 9922节)。世俗知识因属于外在人或属世人,故相对来说是服务的工具;因为外在人或属世人是用来服务内在人或属灵人的,正如世界用来服务天堂(5077, 5125, 5128, 5786, 5947, 10272, 10471节)。外在人就像世界,因为存在于世界中的神性秩序的律法被刻写于外在人中;内在人就像天堂,因为存在于天堂中的神性秩序的律法被刻写于内在人中(4523—4524, 5368, 6013, 6057, 9278—9279, 9283, 9709, 10156, 10472节);也可参看《天堂与地狱》一书(51-58节)。

有些世俗性质的知识体系涉及文明的状态和生活;有些知识体系涉及道德的状态和生活;有些知识体系则涉及属灵的状态和生活(5774, 5934节)。为了区分清楚,我将涉及属灵的状态和生活的知识称为属灵知识,这些知识主要由教义构成(9945节)。

人充满世俗和属灵的知识是很重要的,因为他通过这些知识学习思考,然后理解何为真理和良善,最终变得智慧,也就是照之生活(129, 1450—1451, 1453, 1548, 1802节)。世俗和属灵的知识是人的文明、道德和属灵生活建造并立于其上的最初的基础事物;但是,要以生活的功用为目的来学习它们(1489, 3310节)。属灵的知识打开通往内在人的道路,然后照着功用将内在人与外在人联结起来(1563, 1616节)。理性是由世俗和属灵的知识生出的(1895, 1900, 3086节),然而,它不是通过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并照着对将它们付诸于功用的情感而生出的(1895节)。如果人寻求良善和有用的目的,尤其关注永生的目的或功用,内在人就通过世俗和属灵的知识被打开,并逐渐被完善(3086节)。这时,来自属天和属灵人的属灵事物便与属世人中的世俗和属灵知识相遇,并采用一致的东西(1495节)。然后, 主通过内在人从属世人里面的世俗和属灵知识中抽出、提炼并提升对天堂生活有用的东西(1895, 1899—1902, 5871, 5874, 5901节);而不一致或相冲突的信息就被抛到一边,排除在外(5871, 5886, 5889节)。内在人的视觉只从外在人的世俗和属灵的知识中召唤出那些与它的爱有关的事物(9394节)。世俗和属灵的知识成捆排列,并照着引入它们的爱而被结合在一起(5881节)。这时,在内在人的眼里,属于爱的事物在中心,处在亮光或清晰之中,而不属于爱的事物在边上,处在黑暗或模糊之中(6068, 6085节)。世俗和属灵的知识逐渐被植入人的爱,并住在它们里面(6323节)。人若生来就爱主爱邻,就会生在各种知识,由此生在聪明中;但他却生来爱自己爱世界,所以生在完全的无知之中(6323节)。知识、聪明和智慧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所生的子女(1226, 2049, 2116节)。

世俗和属灵的知识因属于外在人或属世人,故处于尘世之光;但已经变成爱与信的真理,从而获得生命的真理则处于天堂之光(5212节)。即便如此,人仍需通过属世观念来理解如此获得生命的真理(5510节)。属灵流注通过内在人进入外在人中的世俗和属灵的知识(1940, 8005节)。世俗和属灵的知识是容器,可以说是内在人的真理和良善的器皿(1469, 1496, 3068, 5489, 6004, 6023, 6052, 6071, 6077, 7770, 9922节)。这就是为何在圣言中,“器皿”在灵义上表示世俗和属灵的知识(3068—3069, 3079, 9394, 9544, 9723—9724节)。世俗知识就像一面镜子,我们能在这面镜子,如在一个形像中那样看见并感知内在人的真理和良善(5201节);这三者一起在它们里面,如同在自己的最外层中(5373, 5874, 5886, 5901, 6004, 6023, 6052, 6071, 6077节)。世俗知识因处于尘世之光,故相对于那些处于天堂之光的事物来说,显得乱糟糟的,并且昏暗模糊;外在人中的事物相对于内在人中的事物来说也是如此(2831节)。事实上,在圣言中,“灌木丛”(2831节)、“云”和“黑暗”(8443, 10551节)表示世俗知识。

人要从取自圣言的教义真理开始,首先承认它们,然后才可以转向世俗知识,以便确认并证实这些真理(6047节)。因此,那些对信之真理持肯定态度的人,可以通过世俗知识从理智上确认它们;但那些对信之真理持否定态度的人则不可以,因为一个肯定态度作为一个起点会将一切朝一个肯定的方向拉;而一个否定态度作为一个起点则会将一切朝一个否定的方向拉(2568, 2588, 3913, 4760, 6047节)。有一种怀疑的肯定和一种怀疑的否定,前者是善人的特征,后者是恶人的特征(2568节)。从信之真理进入世俗知识符合秩序;而另一方面,从世俗知识进入信之真理违反秩序(10236节)。流注是属灵的,而非物质或属世的,因而从信之真理(因为这些真理是属灵的)进入世俗知识(因为这些知识是属世的)( 3219, 5119, 5259, 5427—5428, 5479, 6322, 9109—9110节)。

凡处于一种怀疑的否定状态(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否定),并声称自己不会相信,除非被世俗证据说服的人,永远都不会相信(2094, 2832节)。那些如此行的人在教会和天堂的事上变得疯狂(128—130节)。他们陷入邪恶的虚假(232—233节);在来世,当思想属灵事物时,他们就像喝醉了一样(1072节)。对他们的进一步描述(196节)。举一些例子说明这一事实:如果进入属灵事物的次序颠倒了,就无法理解这些事物(233, 2094, 2196, 2203, 2209节)。在属灵的事上,许多有学问的人比简单人更疯狂,因为他们坚决否定,并利用大量世俗知识来确认他们的否定(4760节)。一个有学问的人完全不明白属灵生活的例子(8629节)。那些利用世俗知识来推理反对信之真理的人会尖锐、激烈地如此行,因为他们的论据建立在迷惑和说服人的感官谬误的基础上;摆脱这些感官谬误是很困难的(5700节)。那些完全不明白真理的人,以及那些陷入邪恶的人能对信之真理和良善进行推理;然而,他们没有光照(4214节)。仅仅确认教条不是聪明的标志,因为虚假能像真理那样容易被确认(1017, 2477, 2490, 4741, 5033, 6865, 7012, 7680, 7950, 8521, 8780节)。那些通过求问某事是否如此而对教会的真理进行推理的人完全处在黑暗、模糊之中,还没有属灵之光(215, 1385, 3428节)。

有支持神性真理的各种知识,也有不支持的各种知识(5213节)。空虚的记忆知识应当被摧毁,从人的脑海中消失(1489, 1492, 1499—1500节)。记忆知识若以爱自己爱世界为目的,并支持这些爱,把人引离爱主爱邻,就是空虚的,因为这种知识关闭内在人,并且关闭得如此彻底,以致他不能从天堂接受任何东西(1563, 1600节)。世俗知识既是变得智慧的一种手段,也是变得疯狂的一种手段;内在人通过它们要么打开,要么关闭;因此,理性要么发展,要么毁灭(4156, 8628, 9922节)。死后,除了那些为了理解和生活通过世俗的学问所吸收的东西外,这些世俗的学问毫无意义(2480节)。然而,死后,一切世俗的知识都依然保持完好;只是它们处于休眠的状态(2476-2479, 2481-2486节)。

这些记忆知识对恶人来说是虚假,因为他们将其用于邪恶;对善人来说是真理,因为他们将其用于良善(6917节)。恶人所知道的真理实际上不是真理,无论当恶人谈论它们时,它们显得多么像真理,因为它们里面有邪恶,因此,它们被歪曲了;恶人所拥有的知识绝不配称为知识,因为它没有生命在里面(10331节)。

变得智慧是一回事,变得聪明是另一回事,知道同样是另一回事,行出来又是一回事;尽管如此,对那些过着属灵生活的人来说,它们依次跟进,彼此对应,并一起存在于行为和作为中(10331节)。知道真理是一回事,承认真理是另一回事,相信真理又是一回事(896节)。

举例说明灵人所拥有的求知欲是何性质(1973节)。天使对知识和智慧有极大的渴望,因为知识、聪明和智慧是属灵的食物(3114, 4459, 4792, 4976, 5147, 5293, 5340, 5342, 5410, 5426, 5576, 5582, 5588, 5655, 6277, 8562, 9003节)。

在古人当中,最重要的学问就是对应学,但如今这门学问却失传了(3021, 3419, 4280, 4844, 4964—4965, 6004, 7729, 10252节)。对应学在东方人当中和埃及得到蓬勃发展(5702, 6692, 7097, 7779, 9391, 10407节)。这是他们的象形文字的源头(6692, 7097节)。古人通过对应学把自己引入关于属灵事物的知识(4749, 4844, 4966节)。圣言纯以对应写成,这是它的内义或灵义的源头;没有对应的知识,内义或灵义的存在无从得知,圣言的性质也无从得知(3131, 3472-3485, 8615, 10687节)。对应的知识远远胜过其它知识(4280节)。

属天的奥秘 #2832

2832.“两角”表

2832.“两角”表示以其信之真理方面的一切能力,这从“角”的含义清楚可知。圣言多次提到“角”;它们在那里都表示源于良善的真理的能力,在反面意义上表示源于邪恶的虚假的能力。此处的意思是,就真理而言,“公绵羊”所表示的属灵人被属世的记忆知识尽可能地缠住了;结果,他们丧失了感知真理的能力。因为就作为信之真理的事物而言,人越请教、依赖属世的记忆知识,将其粘附于内心和灵魂,就越丧失真理之光,与这光一道丧失的,还有真理的生命。凡肯注意并反思的人都能从自己的经验,从那些声称他们什么都不会信,除非他们要么通过感官,要么通过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明白事情就是如此的人身上看出这一点。你若探究他们的本质,就会发现他们根本什么都不信,而且在他们看来,似乎没有什么比将一切都归于大自然更有智慧的了。还有许多人声称自己相信,尽管他们并不明白。但私下里,他们和其他人一样基于感官印象和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来推理信之真理是不是真的。这些人要么拥有从爱自己和爱世界中被灌输给他们的一种说服性信仰,要么根本没有任何信仰。他们的本质从他们的生活明显看出来。这两类人的确在主的属灵教会中,却不属于教会。那些属于教会的人都过着良善的生活,并相信真理。但属灵人不相信其它真理,只相信从小被铭刻在他们身上,后来他们从教义或某个其它源头为自己所确认的真理。这就是属灵人的状态,这种状态在此以“公绵羊两角缠在灌木丛中”来描述(参看2831节)。
“角”表示源于良善的真理的能力,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诗篇:
你是他们力量的荣耀,因你的喜悦,你必高举我们的角。因为我们的盾牌属耶和华,我们的王属以色列的圣者。只是我的真理和我的怜悯要与他同在,因我的名,他的角必被高举。我要使他的手伸到海上,右手伸到河上。(诗篇89:17-18, 24-25)
此处“我们的角”和“他的角”明显表示真理的能力。这几节经文论述的主题是主的属灵国度;“我们的王属以色列的圣者”表示神性真理属于主。“王”是指真理,主的王权是指神性真理(参看1672, 1728, 2015, 2069节)。“使他的手伸到海上,右手伸到河上”表示力量在记忆知识或世俗学问和对真理的认知中。“手”和“右手”是指力量(参看878节),“海”和“河”表示记忆知识和认知(28, 2702节)。诗篇:
耶和华我的力量啊,我爱你!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堡垒,我的救星,我的神,我所信靠的磐石,我的盾牌,拯救我的角。(诗篇18:1-2; 撒母耳记下22:2-3)
“拯救的角”表示能力方面的真理;此处“力量”、“岩石”、“堡垒”、“神”、“磐石”和“盾牌”都表示真理的能力。
又:
在锡安,我要使大卫的角发出来;我为我的受膏者预备一盏灯;我要使祂的仇敌披上羞耻。(诗篇132:17-18)
这论及主,也就是“大卫”(1888节);“角”表示真理的能力;“一盏灯”表示真理之光。撒母耳记:
我的心因耶和华而欢乐,我的角因耶和华而高举,我的口向我的仇敌张开,因我以你的拯救而欢喜。耶和华必将力量赐与祂的王,高举祂所膏立者的角。(撒母耳记上2:1, 10)
这是哈拿的预言,“角”表示真理的能力。
摩西五经:
他为牛群中头生的,有威严;他的角是独角兽的角;用以抵触万民,直到地极。(申命记33:17)
这是摩西对约瑟的预言,其中“独角兽的角”表示真理的强大能力,这也可从经上说他要用以“抵触万民,直到地极”明显看出来。同样在诗篇:
你却高举了我的角,如独角兽的角。(诗篇92:10)
又:
耶和华啊,救我脱离狮子的口;你已经应允我脱离独角兽的角。(诗篇22:21)
神性真理因其高而被称为“独角兽的角”。这就是为何经上经常说“角被高举”,因为高举表示源于内层的能力。至于内在之物以“高”来表述,可参看前文(1735, 2148节)。
耶利米哀歌:
主在烈怒中砍下以色列的全角,将祂的右手从仇敌面前收回。(耶利米哀歌2:3)
“砍下以色列的全角”表示剥夺拥有能力的真理,这也是“将右手从仇敌面前收回”的含义。以西结书:
当那日,我必为以色列家使一个角长出来,又必使你在他们中间开口。(以西结书29:21)
“为以色列家使一个角长出来”表示使“以色列”所表示的属灵教会的真理增多,“开口”表示公开表明这些真理。
哈巴谷书:
神从提幔而来,圣者从巴兰山临到。祂的尊荣遮蔽诸天,祂的赞美充满大地。祂的光辉如光;祂拥有从祂手里发出的角,那里是隐藏祂能力之地。(哈巴谷书3:3-4)
这论及主;“祂拥有从祂手里发出的角,那里是隐藏祂能力之地”明显表示真理的能力;“巴兰山”是指主的人身或人性的神性属灵之性或神性真理(参看2714节),这也是“光辉”和“光”。
在启示录,经上如此描述主的人身或人性的神性真理:
我观看,看哪,在宝座与四活物中间,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杀过的,有七角,就是神的七灵,被派往全地。(启示录5:6)
“七角”表示神圣或神性真理。“七”表示神圣(可参看716, 881节)。“被派往全地的七灵”是指对这些真理的神圣宣告。
“坛角”只表示拥有能力的真理。在摩西五经,经上论到它们说:
要在坛的四拐角上作角,角要与坛接连一块。(出埃及记27:2; 38:2)
香坛同样要有四角;经上说,角要与坛接连一块(出埃及记30:2; 37:25)。因为祭坛是主和对祂的敬拜的主要代表(可参看921节)。祭坛是主的神性良善的代表;“角”是祂的神性真理的代表;角要从坛中凸出来,也就是与它接连一块,代表真理从良善中衍生出来。因为除了从良善衍生出来的真理外,其它真理并不存在(参看654, 1162, 1176, 1608, 2063, 2261, 2417节)。由此明显可知,“角”在正面意义上表示源于良善的真理的能力。
下面的例子所指的是源于良善的真理:当亚伦和他的儿子供祭司职分时,他们要取些小公牛的血,用指头抹在坛的四角上(出埃及记29:12;利未记8:15);亚伦一年一次要在坛的角上行赎罪之礼(出埃及记30:10);祭司犯了罪,就当献上小公牛,把些血抹在香坛的四角上(利未记4:3, 7);首领犯了罪,就当献燔祭,把血洒在燔祭坛的四角上(利未记4:22, 25);有人或灵魂犯了罪,也要这样(利未记4:27, 30, 34);当洁净坛时,同样如此(利未记16:18-19)。这一切事都表示源于良善的真理;事实上,一切祝圣、供职和洁净都通过真理实现,因为真理引向良善(2830节)。“坛角”表示源于良善的真理,这一点也可见于启示录:
第六位天使吹号,我就听见有声音从神面前金坛的四角出来。(启示录9:13)
“金坛的四角”明显表示源于良善的真理,因为声音是从四角出来的。“金”表示良善(113, 1551, 1552节),“金坛”更表示良善。
阿摩司书:
我为以色列的过犯而察罚以色列的日子,我也必察罚伯特利的祭坛,坛角必被砍下,坠落于地。(阿摩司书3:14)
“坛角必被砍下”,是因为那个地方不再有源于良善的真理的代表;“伯特利”是指神性良善,因而被称为“王的圣所”、“王的家”(阿摩司书7:13)。用角里的膏油膏王(撒母耳记上16:1, 13; 列王纪上1:39)以同样的方式代表源于良善的真理。“油”是指良善(886节);但“角”是指真理;“王权”本身在内义上是指这种真理(1728, 2015节),这种真理拥有能力。
“角”在反面意义上表示源于邪恶的虚假的能力,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阿摩司书:
你们喜爱虚浮的事,说,我们不是凭自己的力量为自己取了角吗?(阿摩司书6:13)
此处“角”表示虚假的能力。撒迦利亚书:
我举目观看,见有四角。我就对与我谈话的天使说,这些是什么?他对我说,这些是驱散犹大、以色列和耶路撒冷的角。耶和华又指四个匠人给我看;我说,这些人来做什么呢?祂说,这些人是驱散犹大的角,以致无人能抬头;这些人来威吓列族,打掉他们的角,就是那举起他们的角抵触犹大地、使它四散的。(撒迦利亚书1:18-21)
“角”表示使教会荒废的虚假的能力。以西结书:
因为你们用胁用肩拥挤一切病弱的羊,又用角骶触,直到使它们四散在外。(以西结书34:21)
这论及利用虚假误导或迷惑人的牧人;“角”表示虚假的能力;“肩”表示他们所拥有的一切能力(1085节)。耶利米哀歌:
耶和华毁灭了,并不顾惜,使仇敌因胜过你而欢乐;祂高举你敌人的角。(耶利米哀歌2:17)
同一先知书:
摩押的角砍断了,摩押的膀臂折断了。(耶利米书48:25)
此处“角”表示强有力的虚假。
诗篇:
我对自夸的人说,不要夸耀;对邪恶的人说,不要举角;不要高举你们的角,不要硬着颈项说话。恶人一切的角,我都要砍断;惟有义人的角必被举起。(诗篇75:4-5, 10)
“恶人的角”表示源于邪恶的虚假的能力,“义人的角”表示源于良善的真理的能力。
但以理书:
见第四兽可怕可惧,极其强壮,有铁牙;它吞吃嚼碎,所剩下的用脚践踏。它有十角。我正思考这些角,看哪,其中又长起另一只小角,先前的角中有三角在这角前连根被拔出。看哪,这角有眼,像人的眼,有口说大话。那时,因这角说大话的声音,我就观看;我愿知道第四兽的真情,头有十角和那另长起的一角,有三角倒在这角面前;这角有眼,有说大话的口。我观看,这角与圣徒争战,胜了他们,直到亘古常在者来给圣徒伸冤。他说,至于第四兽,它将是世上的第四国,与一切国大不相同,必吞吃全地,并且践踏嚼碎。至于那十角,就是从这国中必兴起的十王,在他们以后,又兴起一王,与先前的不同,他必制伏三王;他必说话抵挡至高者,必折磨圣徒;然后,审判者必坐堂。(但以理书7:7-8, 11, 19-26)
这在内义上论及教会的败坏状态。此处但以理所看到的事物,如兽,铁牙,有眼的角,说话的角,与圣徒争战、说话抵挡至高者的角,都表示教会里面虚假和异端邪说的状态。“角”表示强有力并盛行的虚假,这一点仅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眼”,也就是理解力(2701节)被归给了它们;他们甚至说话抵挡至高者。“国”和“王”不是指王国和国王,而是指教导虚假的教义,这从它们在圣言中的含义可以看出来,即:“国”和“王”是指教导真理的教义,在反面意义上是指教导虚假的教义(参看1672, 2015, 2069, 2547节)。
在但以理书的别处:
我见有双角的公绵羊站在河边,两角都高,这角高过那角,更高的是后长的。我见那公绵羊往西、往北、往南用角抵触,兽在他面前都站立不住,也没有能救护脱离他手的;但他任意而行,自高自大。我正思想的时候,看哪,山羊中有一只公山羊从西而来,穿越整个地面。这公山羊两眼之间有一只角。他来到那只双角公绵羊那里,以猛烈的怒气向他冲去,猛击他,折断他的两角;公绵羊在他面前没有力量站立。后来,山羊中的公山羊极其自高自大,正强盛的时候,他的大角折断了,在它的原处又长出四个角来。很快,四角之中有一角长出一个小角,向南、向东、向荣美之地,渐渐成为强大。它渐渐强大,直达天象,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践踏它们。有双角的公绵羊,就是玛代和波斯王;那公山羊就是希腊王;取代那一角的四角就是从这民族兴起的四国。(但以理书 8:1-27)
这在内义上论及“公绵羊”所表示的属灵教会的状态(2830节);经上描述了该教会的状态,它如何逐渐衰落并败坏。“山羊中的公山羊”是指那些拥有与仁分离之信,或与良善分离的真理,开始抬高自己反对良善,最终反对主的人。“公绵羊的角”是指属灵教会的真理,无论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山羊中的公山羊的角”是指已经逐渐退化为虚假的真理;此处提到的“国”和“王”不是指王国和国王,而是指真理和虚假,如刚才所述,因为从本质上说,主的圣言并不论述世俗和尘世事物,而是论述属灵和属天事物。
启示录:
天上又现出异象来;看哪,有一条大红龙,七头十角,七头上戴着七个冠冕。他用他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第三部分,把它们摔在地上。(启示录12:3-4)
又:
我看见一个兽从海中上来,有七头十角,在十角上戴着十个冠冕,七头上有亵渎的名号。又允许他与圣徒争战,并且胜过他们。然后,我又看见另有一个兽从地中上来,有两角如同羊羔。(启示录13:1-2, 7, 11)
又:
我就看见一个女人骑在朱红色的兽上,满了亵渎的名号;有七头十角;她是大巴比伦。那七头就是女人所坐的七座山,又是七位王;那十角就是十王。(启示录17:3, 5, 7, 9, 12-13)
显而易见,此处的“角”和但以理书中的一样,表示虚假的能力。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