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白马 #8

四、只有通过取自圣言

四、只有通过取自圣言的教义才能理解圣言

WH8.教会的教义必须取自圣言(3464, 5402, 5432, 10763, 10765节)。没有教义,圣言是无法理解的(9025, 9409, 9424, 9430, 10324, 10431, 10582节)。真正的教义对那些阅读圣言的人来说,是一盏灯(10400节)。纯正的教义必须来自那些被主光照的人(2510, 2516, 2519, 9424, 10105节)。圣言能通过被光照的人所构建的教义而被理解(10324节)。处于光照状态的人从圣言为自己构建教义(9382, 10659节)。那些根据教会的教义教导和学习的人和那些根据圣言的字义教导和学习的人,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9025节)。那些没有教义,只专注于圣言字义的人不会获得对神性真理的任何理解(9409—9410, 10582节)。他们会犯很多错误(10431节)。

当那些处于为了真理而对真理的情感之人到了成年,能以自己的理解力来明白事物时,他们就不会简单地停留在他们教会的教义中,而是根据圣言来查看它们是不是真的(5402, 5432, 6047节)。否则,每个人相信真理的依据,仅仅是因为别人就是这么说的,或在他出生的本土就是这样,无论这个人生来是犹太人还是希腊人(6047节)。尽管如此,已经成为信仰问题的原则,在未经深思熟虑之前,不可轻易抹除(9039节)。

教会的真正教义是仁与信的教义(2417, 4766, 10763—10764节)。信之教义并不构成教会,构成教会的乃是信之生活,也就是仁爱( 809, 1798—1799, 1834, 4468, 4672, 4766, 5826, 6637节)。除非人照教义生活,否则教义什么都不是;谁都能看出,教义是为生活而存在的,而不仅仅是为了记忆和由此而来的思维(1515, 2049, 2116节)。当今教会有信之教义,没有仁之教义;仁之教义已经退化为一种学问,被称为“道德神学”(2417节)。如果人们是基于他们的生活,因而基于他们的仁爱而被视为教会成员,那么教会将合而为一(1285, 1316, 2982, 3267, 3445, 3451—3452节)。仁之教义远远胜过与仁分离的信之教义(4844节)。对仁爱一无所知,对天堂就一无所知(4783节)。只持守信之教义,不持守仁之教义,就会陷入错误;关于这些错误,可参看(2383, 2417, 3146, 3325, 3412—3413, 3416, 3773, 4672, 4730, 4783, 4925, 5351, 7623–7627, 7752–7762, 7790, 8094, 8313, 8530, 8765, 9186, 9224, 10555节)。

那些只专注于信之教义,不专注于信之生活,也就是仁爱的人,在过去被称为未受割礼的或非利士人3412—3413, 3463, 8093, 8313, 9340节)。古人有爱主、爱邻的教义,信之教义附属于它(2417, 3419, 4844, 4955节)。

被光照的人所构建的教义,以后能被理性和知识确证,因而更充分地被理解和强化(2553, 2719, 3052, 3310, 6047节)。关于这个主题的详情,可参看《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一书(51节)。那些处于与仁分离之信的人只是相信教会的教义,没有任何理性思考(3394节)。

不盲目地确认信条,而是在确认之前先看看它是不是真的,这是智慧人的标志;那些享有光照的人就是这种情况(1017, 4741, 7012, 7680, 7950节)。确认之光是属世之光,不是属灵之光,这光甚至可能在恶人中间(8780节)。一切事物,哪怕虚假的东西,也能被确认,以至于看似真理(2477, 5033, 6865, 8521节)。

属天的奥秘 #3325

3325.“你如今日

3325.“你如今日那样把长子的名分卖给我吧”表示暂时真理的教义看似优先,或更重要。这从“卖”、“如今日那样”和“长子的名分”的含义清楚可知:“卖”是指为自己索取,或声称是自己的;“如今日那样”是指暂时,因为就圣言的内义而言,“今日”表示持续不断和永恒(2838节),但为了避免这种含义,经上说“如今日那样”,所以“如”这个词暗示只是看似如此;“长子的名分”是指优先,也就是说,雅各所代表的真理教义(3305节)是优先的。
“长子的名分”所表示的在先或优先不仅是指时间上的首先,还指最高地位上的首先;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哪一个掌权的问题,是良善还是真理?因为真理在与良善结合之前,一直是优先的;或也可说,那些处于真理的人在重生之前,一直认为真理优先并高于良善;那时表面上看的确如此。但当真理与良善在他们里面结合时,也就是当他们重生时,就会看见并感知到,真理在良善之后,并低于它;那时在他们里面,良善拥有对真理的统治权。这就是他父亲以撒对以扫说的话所表示的:
看哪,你的住处必有地上的肥土,天上的甘露;你必靠着你的剑生活,又必服侍你的兄弟;到你掌权的时候,你必从你颈项上折断他的轭。(创世记27:39-40)
但在教会,未正在重生的人多于正在重生的人,并且未正在重生的人基于表象进行判断、得出结论。因此,甚至自古时就有关于优先权属于真理还是属于良善的争论。对没有重生的人和没有完全重生的人来说,真理优先的观点占上风,因为他们尚未获得对良善的感知;任何人只要没有对良善的感知,在这些问题上就会陷入黑暗或无知。但已经重生的人因处于良善本身而能出于由此产生的聪明和智慧来洞察什么是良善,良善来自主,通过内在人流入外在人,并不断如此行,而此人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能感知到,良善与记忆中的教义真理联合;因此,良善本身是优先的,尽管之前它似乎不是这样。这就是关于两者当中哪一个优先并更高,或说哪一个先到来并最高的争论的来源,这种争论由以扫和雅各,以及他玛给犹大所生的儿子法勒斯和谢拉(创世记38:28-30)来代表,后来由约瑟的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创世记48:13-14, 17-20)来代表。之所以产生这种争论,是因为属灵教会具有这种性质:它必须通过真理被引入良善,并且在此期间,它缺乏对良善的感知,除非良善的量和质就隐藏在对真理的情感里面。那时,这良善无法与爱自己和爱世界的快乐区分开来,因为这快乐同时也存在于这情感里面,并被视为良善。
然而,良善,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的良善(因为只有从这些爱流出的良善才是真正的良善),是头生的或长子,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生命存在于良善里面,不存在于真理里面,除非真理从良善获得生命;良善流入真理,并使它们存活,或说给予它们生命,如从前面关于良善和真理的阐述和解释(3324节)所足以清楚看出的。因此,凡处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人,都被称为“头生的”或“长子”;这些人在犹太教会也由头生的或长子来代表,也就是说,“头生的”或“长子”在相对意义上表示他们,因为主是头生的或长子,而他们是主的样式和形像。
神性人身或人性方面的主,是头生的或长子,这一事实清楚可见于诗篇:
祂要称呼我说,你是我的父,是我的神,是拯救我的磐石。我也要立祂为我的长子,高于世上的列王。我的怜悯,我必为祂保持到永远,我的约对于祂必要坚定。我也要使祂的种存到永远,使祂的宝座如诸天的日子。(诗篇89:26-29)
这论及主。启示录:
从那信实的见证人,死人中首先复活的,为地上诸王元首的耶稣基督。(启示录1:5)
为了指着祂所写并代表祂的一切都能得到应验,祂还作为长子出生(路加福音2:7, 22-23)。
主也称那些处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人为“头生的”,因为他们是祂的样式和形像。这一点清楚可见于启示录:
从地上买来的那十四万四千人:这些人是没有沾染妇女的人,因为他们是童女。他们是羔羊无论往哪里去,都跟随祂的人;这些人是从人间买来的,作初熟的果子(头生的)归与神和羔羊。在他们口中找不出谎言,因为他们在神的宝座前是没有瑕疵的。(启示录14:3-5)
“十四万四千”或十二乘十二表示那些处于仁之信的人(3272节);“万千”表示不计其数,或他们所有人(2575节);“童女”表示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良善(2362, 3081节),因而表示那些处于纯真的人,这也是“跟随羔羊”的意思,因为主凭祂的纯真而被称为“羔羊”。这就是为何他们被称为“初熟的果子”,或头生的。
从上述经文明显可知,在犹太教会,神性人身或人性方面的主由头生的或长子来代表,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人也是,因为这些人在主里面。但在圣言中,头生的或长子是一个双重代表,既代表神性属天之爱方面的主,也代表神性属灵之爱方面的主。主的神性属天之爱是相对于属天教会,或那些属于该教会,因对主之爱而被称为属天的人来说的;而主的神性属灵之爱是相对于属灵教会,或那些属于该教会,因对邻之爱而被称为属灵的人来说的。主的神性之爱延伸到所有人,但由于人们以各种方式接受它,属天人以一种方式接受它,属灵人则以另一种方式接受它,所以才说它是相对的。
关于代表神性属天之爱方面的主,或主的神性属天之爱,以及那些相对来说属于属天教会的人的头生的或长子,摩西五经上如此说:
你要将头生的儿子归给我。对你的牛和羊群,也要这样;七天当跟着母,第八天你要归给我。你们要归我作圣洁的人。(出埃及记22:29-31)
头生的之所以“七天当跟着母”,是因为“第七天”表示属天人(84-87节),“七”由此表示神圣之物(395, 433, 716, 881节)。头生的之所以“第八天要归给耶和华”,是因为“第八天”表示一个新开始之后的延续,即爱的延续(2044节)。利未记:
惟独牲畜中头生的,既作为头生的归耶和华,人就不必再把它分别为圣;无论是牛是羊,这是耶和华的。(利未记27:26)
民数记:
凡他们地里的初熟之物,就是他们所带来给耶和华的,也都要归与你(亚伦)。他们所奉给耶和华的,所有肉体中凡开了子宫的,连人带牲畜,都要属于你。只是人头生的,你总要赎出来;不洁净牲畜头生的,你也要赎出来。一只牛头生的,或一只绵羊头生的,或一只山羊头生的,你却不可赎出;它们都是圣的;要把它们的血洒在祭坛上,把它们的脂肪焚烧,当作安息之气的火祭献给耶和华。(民数记18:13, 15, 17)
申命记:
你牛群羊群中所生的,凡头生的雄性都要分别为圣,归耶和华你的神;你不可用你牛中头生的耕地,不可给你羊群中头生的剪毛。这头生的若有什么残疾,就如瘸腿的、瞎眼的,无论有什么恶残疾,都不可将它分别为圣归耶和华你的神。(申命记15:19, 21)
由于“(牲畜中)头生的”代表主和那些凭对主之爱而属于主的人,所以利未支派取代一切长子被接受,这是因为利未代表爱方面的主,或主的爱。“利未”也表示爱,因为“利未”这个名表示“附着”和“结合”;“附着”和“结合”在内义上是指爱。关于这个主题,蒙主的神性怜悯,容后再述(创世记29:34)。论到利未人,摩西五经上说: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看哪,我亲自从以色列人中间取了利未人,来代替以色列人中开了子宫的一切长子,利未人要属于我。因为一切头生的都是我的;我在埃及地击杀一切头生的那日,就把以色列中一切头生的都分别为圣归我;他们连人带牲畜都要属于我。(民数记3:11-13)
民数记: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要从以色列人中数点一切头生的男子,一个月和以上的,登记他们名字的数目。你要为我(我是耶和华)取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中一切头生的,也取利未人的牲畜代替以色列人的牲畜中一切头生的。(民数记3:40-41等; 以及民数记8:14, 16-18)
民数记(8:19)上说,利未人被赐给亚伦,因为亚伦代表祭司职分,也就是神性之爱方面的主,或主的祭司职分,也就是祂的神性之爱;祭司职分代表主的神性之爱(参看1728, 2015e节)。
关于代表神性属灵之爱方面的主,或主的神性属灵之爱,以及那些相对来说属于属灵教会的人的头生的或长子,耶利米书上如此说:
他们要哭泣而来,我要以恳求引导他们,领他们到正直路上的水泉旁,走正直的路,他们在其上必不致绊跌;我是以色列的父,以法莲是我的长子。(耶利米书31:9)
这论及一个新的属灵教会。“以色列”表示属灵良善;“以法莲”表示属灵真理,他被称为“长子”,是因为论述的主题是一个即将建立的教会,在该教会,理解力作为真理的持有者,看似是头生的。事实上,以法莲取代流便成为了长子(创世记48:5, 20; 历代志上5:1)。这是因为约瑟代表神性属灵之爱方面的主,或主的神性属灵之爱,他的儿子就是以法莲和玛拿西。但从根本上说,“以色列”,也就是属灵良善,才是“长子”,这一点清楚可见于摩西五经: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要对法老说,耶和华这样说,以色列是我的儿子,我的长子;我对你说过,打发我儿子去,好叫他侍奉我;你若不肯打发他去,看哪,我要杀你的儿子,你的长子。(出埃及记4:21-23)
此处“以色列”在至高意义上表示神性属灵之爱方面的主,或主的神性属灵之爱,但在相对意义上表示那些处于属灵之爱,也就是对邻之仁的人。
就属灵教会而言,一开始,或当它即将被建立时,真理的教义是外在教会的长子,教义的真理是内在教会的长子;或也可说,信之教义是外在教会的长子,而信本身是内在教会的长子。但当它被建立起来,或实际存在于其成员当中时,仁之良善就是外在教会的长子,仁爱本身是内在教会的长子。然而,当教会不让自己被建立时,如教会成员不能重生时的情形,它就会逐渐退出仁爱,转向信仰,不再关心生活,而是关心教义。当这种情形发生时,它就自投阴影,陷入虚假和邪恶,从而不再是一个教会,自取灭亡。这种状态由该隐来代表,因为他杀了他弟弟亚伯:“该隐”表示与仁分离之信,“亚伯”表示他所毁灭的仁(参看340, 342, 357, 362节等)。后来,这种状态由含和他儿子迦南来代表,因为含取笑他父亲挪亚(1062, 1063, 1076, 1140, 1141, 1162, 1179节)。再后来,这种状态由雅各的长子流便来代表,因为流便玷污了他父亲的床(创世记35:22)。最后,这种状态由法老和埃及人来代表,因为他们苦待以色列人。从圣言清楚可知,所有这些人都受到咒诅。论到该隐,经上说:
耶和华说,你作了什么事呢?你兄弟的血声从地里向我呼叫。地开了口,从你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现在你必从这地受咒诅。(创世记 4:10-11)
论到含和迦南:
迦南的父亲含,看见他父亲赤身,就告诉他的两个兄弟。挪亚醒了酒,就说,迦南当受咒诅,必给他兄弟作奴仆的奴仆。(创世记9:22, 24-25)
论到流便:
流便哪,我的长子,你是我的力量,我能力的开始,本当大有尊荣,权力超众;但你却轻如水,必不得超越,因为你上了你父亲的床,那时你就玷污了它;他上了我的长榻。(创世记49:3-4)
因此,他被剥夺了长子名分(历代志上5:1)。
这种状态同样由法老和埃及人来代表,因此他们的长子和头生的牲畜都被杀。这一点从他们的代表清楚可知,他们是指记忆知识或事实(1164, 1165, 1186节),因为当人利用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窥探信之奥秘时,除了他能通过感官经验和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来理解的东西外,他不再相信任何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会败坏并消灭信之教义,尤其仁爱的事物。这就是埃及的长子和头生的牲畜被杀在内义上所代表的;对此,摩西五经是如此描述的:
那夜我要巡行埃及地,把埃及地一切头生的,从人到牲畜,都击杀了;我要对埃及所有的神施行审判;我是耶和华。埃及一切神明我也要判罚;我是耶和华。这血要在你们所住的房屋上作记号,我一见这血,就越过你们去,我击杀埃及地的时候,灾殃必不临到你们为毁灭者。(出埃及记12:12-13)
“埃及头生的”表示信与仁之教义,如前所述,该教义因利用记忆知识或事实而遭败坏;被施行审判的“埃及的神”是指虚假;作为毁灭者的灾殃没有临到房屋上有血的地方,在至高意义上表示神性属灵之爱方面的主所住的地方,在相对意义上表示属灵之爱,也就是对邻之仁所住的地方(1001节)。
此外,论到法老和埃及人,经上如此说:
摩西说,耶和华这样说,约到半夜,我必出去到埃及中间;埃及地一切头生的,从坐宝座的法老的长子,直到磨坊后面的婢女的长子,以及一切头生的牲畜,都必死。狗必不向所有以色列人,从人到牲畜,摇舌。(出埃及记11:4-7)
之后:
到了半夜,耶和华把埃及地所有的长子,就是从坐宝座的法老的长子,直到坑牢里的俘虏的长子,以及一切头生的牲畜,尽都击杀了。(出埃及记12:29)
这事之所以发生在半夜,是因为“夜”表示教会的最后状态,这时不再有任何信,因为不再有任何仁(221, 709, 1712, 2353节)。诗篇:
祂在埃及击杀一切长子,在含的帐棚中,击杀力量的开始。(诗篇78:51)
又:
以色列也到了埃及,雅各在含地寄居。神击杀他们地上一切的长子,就是他们一切力量的开始。(诗篇105:23, 36)
埃及人的敬拜是基于由与良善分离的真理,或也可说,与仁分离之信产生的虚假原则或错误假设,故被称为“含的帐棚”。“帐棚”表示敬拜(参看414, 1102, 1566, 2145, 2152, 3312节),“含”是指与仁分离之信(1062, 1063, 1076, 1140, 1141, 1162, 1179节)。
这进一步证实“埃及头生的被杀”没有其它含义。由于埃及一切头生的都被杀,然而为使头生的可以代表神性属灵之爱方面的主,或主的神性属灵之爱,同时代表那些处于这爱的人,所以以色列人一离开埃及,就被吩咐将一切头生的都分别为圣;对此,我们在摩西五经中读到: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一切头生的,就是以色列人中凡开了子宫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要分别为圣归我;都是我的。你要把所有开了子宫的,都归给耶和华;你所拥有的牲畜中一切头生的,公的都要属耶和华。驴中一切头生的,你要用一只羊羔赎回,若不赎回,就要打折它的颈项。你儿子中一切头生的人,你都要赎回。明白你的儿子问你说,这是什么意思?你就对他说,耶和华用强有力的手将我们从埃及为奴之家领出来。那时法老硬不让我们去,耶和华就把埃及地所有头生的,从头生的人到头生的牲畜,都杀了。因此我把所有开了子宫的,因是公的,都祭献给耶和华,但我一切头生的儿子,都赎回来。(出埃及记13:1-2, 12-15; 34:19-20; 民数记33:3-4)
由此可见“长子的名分”在灵义上表示什么。

属天的奥秘 #4844

4844.“你在你父

4844.“你在你父亲家里守寡”表该教会疏远犹太教会。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犹大这样做是希望她离开,不要再回到他这里。他的确说,要她等到他的儿子示拉长大;然而他心里想的是,不会把她给他儿子示拉,因为他心里说“恐怕示拉也死,像他的哥哥一样”。他的行为也进一步证明了他的意图,这从14节经文明显看出来,即:他玛见示拉已经长大,还没有娶她为妻。由此明显可知,犹大的话表示他叫他玛疏远他自己;也就是说,在内义上的意思是:代表属灵和属天事物的教会,就是由“他玛”所代表的教会(4811,4831节)疏远了由“犹大”所代表的犹太教会。这二者不可能彼此达成一致,因为犹太教不是一个代表教会,只是一个教会的代表(4307, 4500节);因为它承认外在之物,不承认内在之物。
“寡妇”也表示没有教会良善的教会真理,因为就代表意义而言,“妻子”表示真理,“丈夫”表示良善(参看4823, 4843节);所以没有丈夫的妻子表示没有教会良善的教会真理。正因如此,提到他玛时,经上说她“在父亲家里守寡”,意思是:教会的真理要被疏远,以及它不会在他家里被接受;犹太民族也不可能接受它,因为该民族陷入邪恶,而非处于良善。
在圣言中,经上经常提到“寡妇”;人若不熟悉内义,必以为“寡妇”是指寡妇。但就内义而言,“寡妇”表示没有良善的教会真理,也就是那些处于没有良善的真理,却仍渴望处于良善,因而喜欢被良善引导的人;“丈夫”表示当起引导作用的良善。在古教会,“丧偶者”,无论女人还是男人,在正面意义上就表示这种人。因为古教会将他们要向其行仁爱的邻舍分成许多不同种类。其中有的邻舍被他们称为穷人,有的被称为患难和困苦人,有的被称为被捆绑和坐监的,有的被称为瞎子和瘸子,有的被称为寄居的,孤儿,寡妇。他们照其品质而向这些邻舍提供仁爱的行为。古教会的教义教导他们这些事,因为古教会并不知道其它教义。所以,生活那个时代的人照其教义进行教导和写作,因此当说到寡妇时,他们心里只会想到诸如处于没有良善的真理,然而仍渴望被良善引导的那种人。
由此也明显可知,古教会的教义教导那些涉及仁爱和邻舍的事,他们的知识就在于知道外在事物表示什么。因为教会是属灵和属天事物的代表,故所代表和表示的属灵和属天事物就是他们通过教义和知识所逐渐获知的。但如今这些教义和知识完全被抹除了,事实上被抹除得如此彻底,以致人们不知道它们曾存在过。因为信之教义取代了它们,而信之教义若丧失并脱离仁之教义,就几乎没什么可教的了。事实上,信之教义教导何为良善,而信之教义教导何为真理;教导没有良善的真理就等于像瞎子那样行路,因为良善是教导者和引导者,真理则是被教导和引导者。这两种教义之间的差别,如同光明与黑暗那样大;除非黑暗被光明光照,也就是说,除非真理被良善光照,或信被仁光照,否则只有黑暗。正因如此,没有人凭直觉,因而凭感知知道真理是不是真理;他只能凭幼年被教导并吸收、成年又加以确认的教义知道真理。这也解释了为何教会彼此之间分歧如此之大,以致被这个教会称为真理的,却被那个教会称为虚假,它们从未达成一致。
“寡妇”在正面意义上表示那些处于没有良善的真理,但仍渴望被良善引导的人;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及“寡妇”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如诗篇:
耶和华为受欺压的伸冤;赐食物与饥饿的;耶和华释放被囚的;耶和华开了瞎子的眼睛;耶和华扶起被压下的人;耶和华喜爱义人;耶和华保护寄居的,扶持孤儿和寡妇。(诗篇146:7-9)
就内义而言,这论及那些被主教导真理,引向良善的人。不过,他们当中有的被称为“受欺压的”,有的被称为“饥饿的”,而有的被称为“被囚的”、瞎子”、“被压下的人”、“寄居的”、“孤儿和寡妇”,每个名称都取决于他们的品质。若不凭内义,没有人知道各自的具体性质是什么。古教会的教义则教导了这一切。在此处如在许多其它地方一样,“寄居的”、“孤儿和寡妇”联在一起被提及,因为“寄居的”表示那些希望在信之真理上得到教导的人(1463, 4444节),“孤儿”表示那些处于没有真理的良善,并渴望通过真理被引向良善的人,“寡妇”表示那些处于没有良善的真理,并渴望通过良善被引向真理的人。在圣言中,无论此处还是别处,这三者都联在一起被提及,因为就内义而言,他们构成一类;事实上,这三者合在一起表示那些希望得到教导并被引向良善与真理的人。
又:
神在祂的圣所作孤儿的父,作寡妇的伸冤者。(诗篇 68:5)
“孤儿”表示那些像小孩子那样处于纯真的良善,但尚未处于真理的人,经上说他们的父亲是主,因为主像父亲那样引导他们,通过真理把他们引入良善,也就是说,引入构成生活或智慧的良善。“寡妇”表示那些像成年人那样处于真理,但尚未处于良善的人,经上说他们的伸冤者是主,因为祂引导他们,通过良善把他们引入真理,也就是说,引入聪明的真理。“伸冤者”(judge)表示引导者。“孤儿”所表示的没有真理的良善通过真理的教义变成智慧的良善;“寡妇”所表示的没有良善的真理通过良善的生活变成聪明的真理。
以赛亚书:
祸哉!那些设立不义之律例的,为要屈枉穷乏人,夺去我民中困苦人的理,以寡妇当作掳物,以孤儿当作掠物。(以赛亚书10:1-2)
此处“穷乏人”、“困苦人”、“寡妇”和“孤儿”并非表示字面上如此的那些人,而表示灵性上如此的那些人。由于在犹太教会,如在古教会那样,一切事物都是代表,所以向孤儿和寡妇行善也是代表;因为向这些人行善在天堂就代表对那些灵义上的孤儿、寡妇的仁爱。
耶利米书:
你们要施行公平和公义,拯救被抢夺的脱离欺压人的手;不可亏负寄居的和孤儿寡妇,不可以强暴待他们,在这地方也不可流无辜人的血。(耶利米书22:3)
此处“寄居的和孤儿寡妇”也表示那些灵性上如此的人。因为在灵界或天堂,他们不知道寄居的和孤儿寡妇是谁;事实上,那些在世时处于这种境况的人在那里不是这样;因此,当世人读到这些话时,天使照其灵义或内义来理解它们。
在以西结书同样如此:
看哪!以色列的首领各逞其膀臂,在你中间流人之血。在你中间有轻慢父母的,在你中间有欺压寄居的,在你中间有亏负孤儿寡妇的。(以西结书22:6-7)
还有玛拉基书:
我必临近你们,施行审判。我必速速作见证,警戒行邪术的、起假誓的、亏负人之工价的、欺压寡妇孤儿的、屈枉寄居的和不敬畏我的。(玛拉基书3:5)
摩西五经:
不可亏负寄居的,也不可欺压他。不可苦待寡妇和孤儿。若是苦待他们一点,他们向我一哀求,我总要听他们的哀声,并要发烈怒,用剑杀你们,使你们的妻子为寡妇,儿女为孤儿。(出埃及记22:21-24)
这条戒律,和犹太教会中的其它所有戒律、典章、律例一样,都是代表。犹太教会成员就被束缚在外在事物上,好叫他们遵守这条戒律,以此代表仁爱的内在事物,尽管他们自己没有丝毫仁爱,并非出于内在情感如此行。内在是从教导那些无知之人以真理,通过真理把他们引向良善,通过良善把那些有知识的人引向真理的情感流出的。犹太教会成员若如此行,就是向灵义上的寄居的、寡妇和孤儿行善。然而,为叫外在能为代表的缘故保留下来,向寄居的和孤儿寡妇屈枉正直的就在巴路山受咒诅者之列(申命记27:19)。“屈枉正直”表示行相反的事,也就是通过教导和生活引向虚假和邪恶。由于夺走别人的良善与真理,把它们归给自己,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就包括在受咒诅者之列,故主说:
你们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作很长的祷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罚。(马太福音23:14;路加福音20:47)
“侵吞寡妇的家产”表示从那些渴慕真理的人那里夺走真理,并教导他们虚假。
在田间遗漏的一捆,打橄榄树枝上剩下的,摘葡萄园的葡萄所剩下的,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申命记24:19-22)同样是代表。每逢三年,就是十分取一之年,取完了一切土产的十分之一,要分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使他们在城中可以吃得饱足(申命记26:12)也是代表。唯独主教导人并将他引向良善与真理,故经上在耶利米书中说:
你撇下孤儿,我必使他们存活;寡妇可以倚靠我。(耶利米书49:11)
摩西五经:
耶和华为孤儿寡妇伸冤,又怜爱寄居的,赐给他衣食。(申命记10:18)
“食”表示爱之良善(2165, 2177, 3478, 3735, 3813, 4211, 4217, 4735节);“衣”表示信之真理(4545, 4763节)。
关于以利亚的记载,即:当那地因没有下雨而有饥荒时,他被打发到撒勒法的一个寡妇那里,求她拿点饼来,她先为他做饼并给了他,然后为她自己和她儿子做饼,缸里的面果然没有用完,瓶里的油也不缺短(列王纪上17:1-16节),和有关以利亚并总体上圣言里所有人的其它一切记载一样,都是代表。那地因没有雨而出现的饥荒代表在教会中真理的荒废(参看1460, 3364节);撒勒法的寡妇代表那些教会之外渴慕真理的人;她先为以利亚所做的饼代表对主之爱的良善(2177节),她出于这一点点良善而拥有主,爱祂胜过自己和她儿子;缸里的面表示源于良善的真理(2177节),瓶里的油表示仁与爱(886, 3728, 4582节);以利亚代表圣言,这类事通过圣言成就(参看2762节)。
主在路加福音中的话在内义上也所表相同:
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我对你们说实话,当以利亚的日子,天闭塞了三年零六个月,遍地有大饥荒,那时,以色列中有许多寡妇;以利亚并没有奉差往她们一个人那里去,只奉差往西顿的撒勒法一个守寡的妇人那里去。(路加福音4:24-26)
也就是说,他奉差到那些在教会之外渴慕真理的人那里去。但是,在已荒废的教会中,以利亚未奉差所去往的寡妇是指那些因未处于良善而未处于真理的人;因为哪里没有良善,哪里就没有真理。无论在这些人当中,真理外表看上去多么像真理,仍旧如同没有内核的外壳。
“寡妇”在反面意义上表示那些处于这种真理的人,以及那些陷入虚假的人,如在以赛亚书:
耶和华一日之间必从以色列中剪除头与尾,棕枝与灯草;长老和体面人就是头,以谎言教人的先知就是尾。所以,主必不喜悦他们的少年人,也不怜恤他们的孤儿寡妇。(以赛亚书9:14-15,17)
耶利米书:
我在这地的城门口用簸箕簸了我的百姓;,使他们丧掉儿女。我毁灭我的人民,他们仍不转离他们的道。他们的寡妇在我面前比海沙更多。我使灭命的午间来,攻击少年人的母亲。生过七子的妇人力衰气绝,尚在白昼,日头忽落。(耶利米书15:7-9)
又:
我们的产业归与外邦人;我们的房屋归与外邦人。我们是无父的孤儿;我们的母亲好像寡妇。(耶利米哀歌5:2-3)
由于“寡妇”表示那些因未处于良善而未处于真理的人,故对教会,甚至对那些陷入源于邪恶的虚假的教会来说,被称为寡妇是一种耻辱,如启示录:
她心里说,我坐着作皇后,并不是寡妇,决不会看见悲哀。为此,在一天之内,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就是死亡,悲哀,饥荒,她又要被火烧尽了。(启示录18:7-8)
这论及巴比伦。以赛亚书中的话同样论及巴比伦:
你这专好宴乐、安然居住的,现在当听这话。你心中说,惟有我,没有人比得上我;我必不至寡居,也不遭丧子之事。哪知丧子、寡居这两样祸事在一日转眼之间必临到你。(以赛亚书47:8-9)
由此明显可知,就圣言的内义而言,何谓“寡妇”。由于寡妇代表并因此表示没有教会良善的教会真理(因妻子表示真理,丈夫表示良善),所以在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都是代表的古代教会,祭司严禁娶非祭司寡妇的寡妇,如摩西五经上记着说:
大祭司要娶处女为妻。寡妇或是被休的妇人,或是被污辱的、做妓女的,他都不可娶;只可娶本民中的处女为妻。(利未记21:13-14)
在以西结书,经上论到新殿和新祭司职分:
祭司利未人不可娶寡妇和被休的妇人为妻;只可娶以色列家之种中的处女,或娶为祭司寡妇的寡妇。(以西结书44:22)
因为他们要娶的“处女”代表并因此表示对真理的情感,“祭司的寡妇”代表并表示对源于良善的真理的情感,因为“祭司”在代表意义上是指教会的良善。因此,作为祭司的女儿,并且没有子女的寡妇也可以吃供物或圣物(利未记22:12,13)
属古教会的人从教会的教义知道“寡妇”的这种含义;因为他们的教义是爱与仁的教义,包含无数如今被完全抹除的事物。他们从这些教义知道要行哪种仁爱,或对邻舍应尽什么样的义务,因而知道谁是所谓的寡妇,谁是孤儿,谁是寄居的,等等。他们从有关真理的宗教知识和记忆知识那里洞察并知道他们教会的宗教仪式代表并表示什么。他们当中有学问的人知道地上和尘世的事物代表什么,因为他们知道整个自然界是代表天国的一个舞台(2758, 2989, 2999, 3483节)。这种知识将他们的心智提升到天上的事物,而他们的教义则引领通向生命的道路。但教会从仁转向信,尤其将信与仁分离,认为没有仁及其行为的信使人得救之后,人的心智再也不能通过宗教知识被提升到天上的事物,也不能通过教会教义被引向生命。事实上,这种衰落是如此之大,以致最后几乎没有人相信死后生命的存在,也几乎没有人知道天堂的任何事。人们根本不相信并未显现在文字中的圣言灵义存在。人们的心智以这种方式被关闭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