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

1.蒙主的神性怜悯,

前  言

1.蒙主的神性怜悯,我灵的内层向我打开,我由此蒙恩得以与灵人并天使交谈,不仅与我们地球附近的人,还与其它星球附近的人交谈;我很想知道究竟有没有其它人类居住的星球,它们及其居民是什么样子;于是蒙主允许,我得以与来自其它星球的灵人并天使交谈、来往。有的持续一天,有的持续一周,有的持续数月。他们告诉我有关他们所来自的星球和附近星球,以及其居民的生活、习俗、宗教、敬拜等情况,还有其它值得一提的事。我因蒙允许以这种方式了解这些事,故能凭我的所见所闻来描述它们。

必须知道的是:所有灵人和天使都来自人类;他们就在自己的星球附近;并知道那里发生的事;如果某人的内层被打开,足以能和他们交谈并来往,他们还能教导他;因为人本质上就是一个灵;就其内层而言,他与灵人在一起;因此,凡内层被主打开的人都能如世人与世人那样与他们交谈。我被允许日复一日地如此交谈,现已持续12年。没有哪个灵人或天使不是来自人类(AC 1880)。每个星球的灵人都在他们自己星球的附近,因为他们来自该星球的居民,具有相似的秉性;他们服务于这些居民(AC 9968)。死后继续活着的灵魂就是人的灵,这才是他里面那个真正的人;在来世,它显为一个完整的人形(AC 322, 1880-1881, 3633, 4622, 4735, 6054, 6605, 6626, 7021, 10594)。就其内层,因而就其灵或灵魂而言,人尚在世上时就在和他自己性质相似的灵人和天使中间(AC 2379, 3645, 4067, 4073, 4077)。人能与灵人并天使交谈;古时候,我们世界的人就经常和他们说话(AC 67-69, 784, 1634, 1636, 7802)。但如今和他们交谈是很危险的,除非人有正确的信仰和主的引导(AC 784, 9438, 10751)。

属天的奥秘 #9264

9264.“因我必不

9264.“因我必不以恶人为义”表这种恶毒违背神性公义。这从“以为义”和“恶人”的含义清楚可知。“以为义(或称义)”是指声称无辜并宣告无罪,但在此是指不宣告无罪,因为经上说“我不必以为义”;“以为义或称义”还表示声称无辜并宣告无罪,这一点从这个词的法律意义,以及下列经文明显看出来:
  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马太福音12:37)
  路加福音:
  你们是在人面前自称为义的,你们的心,神却知道。(路加福音16:15)
  “恶人”是指恶毒(参看9249节)。此处所说的恶毒是指违背神性公义,这种恶毒在于摧毁“杀无辜和义人”所表示的内层和外层良善,如刚才所述(9262, 9263节)。当从主所获得的神性真理和良善被否认时,这良善就被摧毁了。当一个人否认它们时,它们就被消灭了,主自己也被消灭了,而一切系良善的良善和一切系真理的真理皆来自祂。当它们被消灭时,此人就不再拥有任何属灵生命,因而不再有任何救恩。当主的神性被否认时,这真理和良善就被消灭了;当圣言被否认时,也是如此,因为圣言是从主获得并且涉及主的神性真理。当一个人以前承认它并以信来接受它时,否认、从而消灭它就是反对圣灵的罪,是不可饶恕的(马太福音12:31)。事实上,圣灵是神性真理和良善,因为它是从主发出的圣洁(9229节)。“流无辜之人的血”也表示这一点,如刚才所述。“因我必不以恶人为义”就表示这种恶毒是不可饶恕的,因为它违背神性公义。
  

属天的奥秘 #322

322.要谨防这种错

322.要谨防这种错误观念:灵人没有远远比活在肉身时更为敏锐的感觉。我通过成千上万次的重复经历知道,事实恰恰相反。若有人因对灵人性质的先入为主的观念而不愿相信这一点,那就让他们进入来世后自己去发现吧,因为在来世,他们的亲身经历会迫使他们不得不相信。首先,灵人有视觉,因为他们生活在光中;善灵、天使灵和天使也生活在光中,并且这光如此明亮,以至于世间正午之光几乎无法与之相比。他们住在光中,并凭这光看见;关于这光,蒙主的神性怜悯,容后详述(1521-1534节)。灵人也有听觉,并且这听觉如此敏锐,以至于肉体的听觉无法与之相比。几年来,他们几乎不间断地与我交谈(关于他们的言语,容后告知,1634-1650, 1757-1764节);他们还有嗅觉;关于他们的言语和嗅觉,蒙主的神性怜悯,也容后再述(1516节)。他们有一种最为微妙、敏锐的触觉,这在地狱会带来痛苦和折磨,因为所有感觉都与触觉有关;事实上,它们只是触觉的不同形式和变化而已。
他们有欲望和情感,这也是他们活在肉身时无法相比的;对此,蒙主的神性怜悯,容后再述(994:3节)。灵人的思维远比他们活在肉身时的思维敏锐和清晰得多。他们的一个思维观念所包含的信息,比他们在世时的一千个观念所包含的还要丰富。他们彼此的对话如此直接、切中要害、睿智和清晰,以至于人若稍有领会,必目瞪口呆。总之,灵人拥有世人所拥有的一切,而且更加完善,只是没有了物质的骨肉及其缺陷。他们承认并发觉,即便他们活在肉身期间,进行感觉的也是灵;它虽出现在肉体中,但仍旧不属于肉体。因此,当肉体被抛弃时,感觉会更加敏锐和完美。生命在于感觉,因为没有感觉,就没有生命;感觉如何,生命就如何;谁都能知道这一点。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