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

1.蒙主的神性怜悯,

前  言

1.蒙主的神性怜悯,我灵的内层向我打开,我由此蒙恩得以与灵人并天使交谈,不仅与我们地球附近的人,还与其它星球附近的人交谈;我很想知道究竟有没有其它人类居住的星球,它们及其居民是什么样子;于是蒙主允许,我得以与来自其它星球的灵人并天使交谈、来往。有的持续一天,有的持续一周,有的持续数月。他们告诉我有关他们所来自的星球和附近星球,以及其居民的生活、习俗、宗教、敬拜等情况,还有其它值得一提的事。我因蒙允许以这种方式了解这些事,故能凭我的所见所闻来描述它们。

必须知道的是:所有灵人和天使都来自人类;他们就在自己的星球附近;并知道那里发生的事;如果某人的内层被打开,足以能和他们交谈并来往,他们还能教导他;因为人本质上就是一个灵;就其内层而言,他与灵人在一起;因此,凡内层被主打开的人都能如世人与世人那样与他们交谈。我被允许日复一日地如此交谈,现已持续12年。没有哪个灵人或天使不是来自人类(AC 1880)。每个星球的灵人都在他们自己星球的附近,因为他们来自该星球的居民,具有相似的秉性;他们服务于这些居民(AC 9968)。死后继续活着的灵魂就是人的灵,这才是他里面那个真正的人;在来世,它显为一个完整的人形(AC 322, 1880-1881, 3633, 4622, 4735, 6054, 6605, 6626, 7021, 10594)。就其内层,因而就其灵或灵魂而言,人尚在世上时就在和他自己性质相似的灵人和天使中间(AC 2379, 3645, 4067, 4073, 4077)。人能与灵人并天使交谈;古时候,我们世界的人就经常和他们说话(AC 67-69, 784, 1634, 1636, 7802)。但如今和他们交谈是很危险的,除非人有正确的信仰和主的引导(AC 784, 9438, 10751)。

属天的奥秘 #9274

9274.“只是第七

9274.“只是第七年要叫地歇息,不耕不种”表第二个状态,就是当教会成员处于良善,从而享受和平与安宁之时。这从“第七年”、“叫地不耕不种”和“歇息”的含义清楚可知:“第七年”或安息日,是指当人处于良善,被主通过良善引导时(参看8505, 8510, 8890, 8893节);“叫地不耕不种”是指不像以前那样被真理引导;“歇息”是指享受和平与安宁。安息日也是一种平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良善与真理结合在一起(参看8494节)。因为叫地歇息,不耕不种代表那些处于从主所获得的良善之人所享受的休息、安宁与和平。关于正在重生,并变成一个教会之人的两种状态,第一种是当他通过信之真理被引向仁之良善的时候,第二种是当他处于仁之良善的时候(参看7923, 7992, 8505, 8506, 8512, 8513, 8516, 8539, 8643, 8648, 8658, 8685, 8690, 8701, 8772, 9139, 9224, 9227, 9230节)。
  正在重生并变成一个教会之人的这两种状态至今不为人知,主要原因是:教会成员没有在真理和良善之间,因而没有在信和仁之间作出任何区分。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对人所拥有的两种心智官能,就是理解力和意愿没有清晰的概念;也不清楚理解力的功能是看见真理和良善,意愿的功能是受它们感染并热爱它们。由于同样的原因,他们不可能知道,正在重生之人的第一个状态在于学习并看见真理,第二个状态在于意愿并热爱它们;只有等到一个人意愿并热爱他所学习并看见的真理时,他才将这些真理变成他自己的。因为意愿就是真正的这个人自己,而理解力只是它的仆人。如果人们早就知道这些事,他们就可能知道并清楚看到,一个正在重生的人被主赋予一个新的理解力和一个新的意愿,并且除非被赋予这二者,否则他就不是一个新人;因为理解力仅仅看见一个人所意愿并热爱的事物,因而只是一个仆人,如前所述。人们若早就知道这一切,就会因此知道,正在重生之人的第一个状态就在于通过真理被引向良善;第二个状态就在于通过良善被引导;并且当他处于第二个状态时,秩序就翻转过来,这时此人就被主引导;因此,这时此人就在天堂,从而享爱和平与安宁。
  这种状态就是“第七日”、“第七年”,以及“禧年”,也就是“安息”和“圣安息”,并地在这些年的歇息所表示的,正如摩西五经中所说的:
  六年要耕种田地,六年要修理葡萄园,收藏其中的出产。第七年,地要守圣安息,就是向耶和华守的安息,不可耕种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园。不可收割自然生长的庄稼。(利未记25:3-5)
  关于禧年:
  在禧年,你们不可播种,地中自长的,不可收割;也不可摘取没有修理的葡萄树。(利未记25:11)
  人若对这两种状态一无所知,不可能知道包含在圣言中的许多事物;因为在圣言中,尤其在预言部分,经上清楚描述了这两种状态。事实上,没有这种知识,人不可能明白圣言的内义,甚至不明白包含在圣言字义中的大量事物,如在下列经文中,主关于当今教会末期的预言,在那里,当今教会的末期被称为“时代的完结”:
  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在房顶上的,不要下来拿家里的东西。在田里的,也不要回去取衣裳。(马太福音24:16-18)
  路加福音:
  当那日,人在房顶上,器具在屋里,不要下来拿;人在田里,也不要回到后面的事物。你们要记得罗得的妻子。(路加福音17:31, 32)
  这些地方描述的是第二个状态,人不可从这个状态回到第一个状态(参看3650-3655, 5895e, 5897e, 8505, 8506, 8510, 8512, 8516节)。
  摩西五经中的这些话也暗示,这些状态彼此有别,互相分离:
  你若建造新房屋,要给你的房顶作围墙。不可用混杂种子种你的葡萄园和田地。你不可用牛和驴一同耕地。不可穿羊毛和细麻混合织成的衣服。(申命记22:8-11; 利未记19:19)
  这些话表示凡处于真理的状态,也就是第一个状态的人,都不能处于良善的状态,也就是第二个状态,反之亦然。原因在于,这一种状态是另一种状态的反面;因为在第一种状态下,人从世界看向天堂,但在第二种状态下,则从天堂看向世界。在第一种状态下,真理从世界通过理解力进入意愿,在那里变成良善,因为它们被爱。但在第二种状态下,由此而形成的良善从天堂出来,通过意愿进入理解力,在那里以信的形式显现。这信就是那得救之信,因为它是从爱之良善出来的,也就是经由爱之良善从主而来;因为这信就是外在形式的仁。


属天的奥秘 #4067

4067.“看哪,向

4067.“看哪,向他不如从前了”表对“雅各”所表良善的状态完全改变了;然而没有任何东西从那良善那里被夺走,除了与居间良善的结合外,它(即“雅各”所表之良善)所拥有的是它以前就拥有的。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来:“向他不如从前了”表示对雅各,也就是“雅各”所表示的良善的状态完全改变了;这一点从前文也可以看出来,因为没有任何东西从拉班,也就是从“拉班”所表示的良善那里得来。相反,它所拥有的是它以前就拥有的。
为使人们能理解良善与真理以哪种方式存在于人里面,必须揭示某些几乎不为人知的事。的确,人们知道并承认一切良善和一切真理皆来自主;有些人还承认流注的存在,然而,这流注的性质却不为人知。由于这种无知,至少人们不会发自内心承认这一真理:人的周围有灵人和天使,他的内在人就居于他们中间,并由此被主统管;即便在谈到这一真理时,人们也几乎不相信它。来世有无数社群,这些社群被主照着良善与真理的一切属而有序排列和安置;处于对立面的社群则照着邪恶与虚假的一切属来排列和安置。它们被如此有序排列和安置,以致良善与真理的属,以及这属的种类,甚至不同种类,无不与这类天使社群相联结,或无不与天使社群相对应。而另一方面,邪恶与虚假的属,以及这属的种类,甚至不同种类,也无不与魔鬼社群相对应。每个人就其内层,即就其思维和情感而言,都在这类天使或魔鬼的社群当中,尽管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人所思想和意愿的一切皆来自这一源头,以致若他所在的灵人或天使社群从他那里被夺走,他就会立刻丧失思维和意愿,甚至立刻倒下,彻底死亡。这就是人之状态的性质,尽管他以为他从自己那里拥有一切事物,或他自己是他所思想和所意愿一切的发出者,并且既没有地狱,也没有天堂,或者地狱离他很远,天堂也离他很远。
此外,人里面的良善在他看来似乎是某种简单物,或一个单一整体;而事实上,它是由各种事物构成的某种如此复杂的事物,以至于就连它的一般特征,他也绝无法探究明白。这同样适用于人里面的邪恶。人里面的良善如何,与他同在的天使社群就如何;人里面的邪恶如何,与他同在的恶灵社群就如何。这些社群都是人给自己召来的,也就是说,是他将自己置于这类灵人的社群中;因为同类与同类相联。例如:贪婪的人会给自己召来同样贪婪的灵人的社群;爱自己胜过别人、看不起别人的人会召来与他自己相似的人;而以报复为乐的人则会召来具有类似快乐的人等等。这些灵人与地狱相通,而此人就在他们中间,完全受他们控制,以致他不受自己支配,而是受他们支配;尽管他由于自己所享受的快乐、因而所拥有的自由而以为自己支配自己。相反,不贪婪,或不爱自己胜过别人,也没有看不起别人,不以报复为乐的人则住在具有类似心态的天使的社群中,并通过他们被主引领,事实上藉着他的自由而被引向他允许自己被引向的一切良善与真理。他在何等程度上允许自己被引向更内在、更完美的良善,就在何等程度上被转到更内在、更完美的天使社群中。其状态的改变无非是社群的改变。这一事实因我持续多年的经历而在我看来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因着这些经历对我来说,这种事已变得稀松平常,就像人从小就经历的稀松平常事一样。
由此明显可知人的重生是何情形,人借以被主从旧人状态转到新人状态的居间快乐和良善又是何情形,也就是说,这一切是藉着天使社群并通过这些社群的改变而实现的。居间良善与快乐无非是这类社群,主把它们运用于人,旨在通过它们把人引入属灵和属天的良善与真理中。一旦他被转入这些良善与真理,这些社群就被分离出去,而更内在、更完美的社群则与他相联。“拉班”所表示的居间良善并非表示别的,该良善的分离,也就是本章所论述的主题,也并非表示别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