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6078.“你仆人的羊群没有草场”表含有真理之良善的记忆知识是缺乏的。这从“羊群草场”的含义清楚可知,“羊群草场”是指含有真理之良善的记忆知识;因此,“没有草场”是指没有任何真理之良善的记忆知识。“草场”在内义上是指维持属灵生命的东西,尤指包含在记忆知识中的真理,因为人的灵魂渴望这种真理,犹如身体渴望食物。这真理提供营养,所以“吃草”表示接受教导(参看5201节)。记忆知识和真理维持人的灵魂,这一点从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食物与记忆知识的对应关系(1480, 3114, 4792, 5147, 5293, 5340, 5342, 5576, 5579, 5915节)很明显地看出来。当人吃食物时,这种对应关系也会表现出来。如果他在说话和倾听的时候吃饭,那么接收乳糜的血管就会打开,他比独自一人更能得到充分滋养。如果人们拥有对良善的情感,那么属灵真理和属灵真理上的教导就会对他们产生同样的效果。真理滋养属灵生命,这一事实在善灵和天上的天使当中尤其明显。因为善灵和天使都不断渴望获得知识和智慧;当他们缺乏这种属灵食物时,就会感到凄凉悲伤、无精打采、饥肠辘辘。在他们的渴望得到满足之前,他们不会恢复,也不会被提升进入其生命的极乐之中。不过,记忆知识若要给灵魂提供健康营养,就必须含有从真理之良善那里所获得的生命。记忆知识若没有从它们那里获得生命,虽然仍维持人的内在生命,但只维持他的属世生命,却不能维持他的属灵生命。
“草场”在内义上表示维持人的属灵生命之物,这一点从圣言中的其它经文也能明显看出来,如以赛亚书:
人使你作人民的约,复兴那地;对那被捆绑的人说,出来吧!对那在黑暗的人说,显露吧!他们在路上必得喂养,他们的牧场必在一切小山坡上。(以赛亚书49:8, 9)
“在路上必得喂养”表示在真理上接受教导,“路”是指真理(参看627, 2333节);“喂养”是指接受教导(5201节);“一切小山坡上的草场”表示靠良善来维持,因为“小山”和“大山”一样,是指爱之良善(795, 796, 1430, 2722, 4210节)。
耶利米书:
那些残害、赶散我草场之羊群的牧人有祸了!(耶利米书23:1)
此处“草场”表示诸如维持属灵生命的那类事物。
又:
锡安的首领像找不着草场的鹿。(耶利米哀歌1:6)
“找不着草场”表示没有良善之真理。
以西结书:
我,甚至我必寻找我的羊群,我必在美好的草场牧养它们。它们的圈必在以色列高处的山上,它们必在佳美之圈中躺卧,也在以色列山肥美的草场吃草。(以西结书34:11, 14)
此处“以色列山肥美的草场”表示真理之良善。又:
你们吃了美好的草场,还以为小事吗?剩下的草场,你们竟用蹄践踏了。(以西结书34:18)
此处意思也一样。何西阿书:
我曾在旷野之中、干旱之地认识你。他们既得了牧草,就饱足;既得饱足,心就高傲。(何西阿书13:5, 6)
约珥书:
牲畜哀鸣;牛群混乱,因为无草;羊群也受了困苦。(约珥书1:18)
诗篇: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祂使我的灵魂苏醒。(诗篇23:1-3)
又:
耶和华造了我们,不是我们自己;我们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场的羊群。或我们是属祂的;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场的羊群(诗篇100:3)
在这些经文中,“草场”表示真理,人在真理上接受教导,在此表示与属灵生命有关的那类事物;因为属灵生命具有这样的性质:它若缺乏这种草场,就会衰弱无力,像缺乏食物的身体那样憔悴。“草场”表示恢复并维持人的灵魂或灵的良善与真理,这一事实从主在约翰福音中的话明显看出来: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可找着草场。(约翰福音10:9)
此处“草场”表示那些承认主,并且唯独从祂那里寻求生命的人所拥有的良善与真理。
6193.由于灵人以这种方式占有形成一个人的思维和意愿的一切,天使则占有还要更内层的事物,以便此人与他们有最紧密的结合,所以这个人无法回避这样的觉知和感受:那在思考和意愿的,正是他自己。因为在来世,一切交流都具有这样的性质:在一个容纳相似灵人的社群,每个灵人都以为别人的东西是他自己的。因此,当善人进入天上的社群时,他们立刻进入该社群的一切聪明和智慧,并且进入得如此充分,以致他们只知道这些事物就存在于他们自己里面。一个人,以及与他同在的一个灵人也是如此。从来自地狱的灵人那里所流入的东西是邪恶与虚假,而从来自天堂的天使那里所流入的东西则是良善与真理。于是,通过这两种彼此对立的流注,人被保持在中间,从而处于自由。
由于从天使所流入的东西,都是经由人的更内层部分流入的,所以它们不像从恶灵所流入的东西那样容易被外在感觉辨识。此外,天使具有这样的性质:他们从来不愿听见说,良善与真理是从他们自己那里流入的,只愿听见说,它们来自主。若有别的任何想法,他们就会愤慨,因为他们有一种非常清晰的觉知,即:这是事实。他们最喜欢的,莫过于他们的意愿和思维并非始于他们自己,而是始于主。另一方面,恶灵若被告知,他们的思维和意愿并非始于他们自己,就会恼怒,因为这种观念违背他们的爱之快乐。当被告知,生命并不在他们里面,而是流入他们时,他们更加愤怒。当这一点通过活生生的经历被展示给这些灵人,并且这种展示多次发生时,他们的确坦承这是事实,因为他们说不出违反经历的话来;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否认了这一点,而且不愿再通过经历来证明。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