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0

10.我还从天上得知

10.我还从天上得知来自水星的灵人与巨人有什么样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与记忆有关;不过,这是一种对从尘质和纯物质的物体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的记忆。然而,蒙允许与他们交谈数周,获知他们的性质和品质,并探究了该星球居民的具体情况后,我想讲一下自己的亲身经历。

属天的奥秘 #9422

9422.“你们坐在

9422.“你们坐在这里等我们”表他们将留在这层意义中。这从“坐在这里”的含义清楚可知,“坐在这里”,即坐在这个地方,或山下,是指留在外在意义中。“坐在一个地方”表示留在一个状态中,“在山下”表示局限于圣言的外在意义。因为“坐”表示留在,这从下文明显可知。“地方”表示状态,“西乃山”表示律法,或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因而表示圣言(参看9420节),耶和华或主所在的山顶(出埃及记19:20)表示律法或圣言的至高或至内层(参看8827节);山顶之下的其余部分表示律法或诸如存在于天堂中的圣言的内层;长老和百姓所在的山下部分表示律法或圣言的外层,也就是圣言的外在意义。因此,在圣言中,“山”所表示的事物的至内层、内层和外层,此处即律法或圣言的至内层、内层和外层,就是如此被代表的,因为“西乃山”表示律法或圣言(9420节)。由此明显可知,“你们坐在这里等我们”表示他们要留在外外在意义中。
  经上之所以说“坐”,是因为“坐”表示留在一种状态中;因为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表示内层的状态改变,这从前面所述(2837, 3356, 3387, 4321, 4882, 5605, 7381节)可以看出来。因此,坐下来表示永久地留在内层的状态中。由于“坐”具有这种含义,所以每当以色列人代表永久的内层状态时,“坐”在他们当中就成了公认的一种宗教习俗;如士师记:
  以色列众人就来到伯特利哀哭;那里坐在耶和华面前,当日禁食直到晚上。(士师记20:26)
  别处:
  百姓来到伯特利,在那里坐在神面前直到晚上,放声大哭。(士师记21:2)
  在这几节经文中,“坐”表示长久地停留在悲伤的状态。
  由此可见为何经上会用“坐”这个词,以及它在下列经文中含有什么意思:
  耶和华啊,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已明彻我的思考。(诗篇139:2)
  耶利米书:
  你不可进入宴乐的家,与他们同坐。(耶利米书16:8)
  弥迦书:
  祂必站立起来,倚靠耶和华的能力,并耶和华祂神之名的威严,牧养祂的羊群。他们必坐下。(弥迦书5:4)
  以赛亚书:
  巴比伦的处女啊,下来坐在尘埃;要坐在地上。迦勒底的闺女啊,你要默然静坐,进入暗中。她心中说,我必不坐为寡妇。(以赛亚书47:1, 5, 8)
  这个词同样出现在其它经文中,如“坐黑暗”(以赛亚书42:7);“坐在会中”和“独自坐着”(耶利米书15:17);“坐在右手边和左手边”(马太福音20:21),表示留在控制他人的权力的状态;“坐在神权能者的右手边”(马太福音26:63, 64; 马可福音14:62; 16:19),这句话论及主,表示将要永远存留的神性全能。
  

属天的奥秘 #4038

4038.“骆驼和驴

4038.“骆驼和驴”表良善之真理,无论是颇为外在的还是完全外在的。这从“骆驼”和“驴”的含义清楚可知:“骆驼”是指属世人的一般记忆知识(3048, 3071, 3143, 3145节),一般记忆知识是指较为低级或更为外在的良善之真理;“驴”是指还要低级的,也就是完全外在的属世良善之真理(2781节)。至于何为内层良善与真理,何为居间的良善与真理,以及何为颇为外在和完全外在的良善与真理,可参看前面所述(4009节)。
一般来说,人里面有三层区域,即肉体层,属世层和理性层。肉体层是最外层,属世层是居间层,理性层是内层。在人里面,只要其中一层掌管另一层,他要么被称为肉体的,要么被称为属世的,要么被称为理性的。人心智的这三个部分以奇妙的方式互通:肉体部分与属世部分相通,属世部分与理性部分相通。人刚出生时纯粹是肉体的,但里面拥有能得到完善的能力。后为,他变得属世,最后变得理性。由此可见,这一方与另一方之间是互通的。肉体部分藉着感官与属世部分相通,并且是以一种截然不同而又互相分离的方式通过属于理解或认知的事物和属于意愿的事物而相通;如果人要变成并成为完全的人,理解或认知和意愿这两种官能必须在人里面充分发展。视觉和听觉尤其服务于充分发展他的理解力,而其它三种感觉则尤其关注他的意愿。人心智的肉体部分藉着这些感觉与他的属世部分,就是前面所说的居间部分相通。因为通过感官进入的事物将自己置于属世层,如同置于一种容器。这种容器就是记忆。快乐和愉悦及其中的渴望属于意愿,被称为属世良善;记忆知识属于理解力,被称为属世真理。
人心智的属世部分通过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事物与其理性部分相通,这理性部分就是内层部分,如前所述。从属世层上升到理性层的事物也将自己置于理性层,如同置于一种容器。这种容器就是内部记忆,关于内部记忆,可参看前文(2469-2480节)。那里的祝福和幸福属于意愿,是理性良善的形式;而对事物的内在洞察,以及对它们的感知则属于理解或认知,这些洞察和感知的对象就被称作理性真理。这三者(即肉体层,属世层和理性性)构成人,并且这三者之间是互通的。外部感官是人心智的肉体部用来与其理性部分相通的工具;内部感官则是其心智的属世部分用来与其理性部分相通的工具。因此,那些存在于人心智的属世部分、源于适合身体的外部感官的事物就是那被称作颇为外在和完全外在的良善之真理的。而那些源于适合其灵并与理性层相通的内部感官的事物则是那被称作内层良善与真理的。介于这二者之间并参与这二者的事物就是那被称作居间良善与真理的。这三组依次始于内层,就是“羊群、仆婢、骆驼和驴”所表示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