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02

102.土星居民和灵

102.土星居民和灵人在巨人里面和在属灵人与属世人中间,但远离属世人、接近属灵人的感官有关。这就为何这些灵人看似被带入或匆忙进入天堂,然后很快被送回。因为凡与属灵感官有关的事物都在天堂,凡与属世感官有关的事物都在天堂之下。

由于我们地球灵在巨人里面与属世和肉体感官有关,所以我蒙允许通过活生生的经历获知,当属世人未处于信与仁的状态时,属灵人与属世人如何彼此争战、吵架。

只见土星灵从远处来了,然后直接的交流就在他们和我们地球的这类灵人之间得以建立。一觉察到他们,我们地球灵几乎疯了,开始骚扰他们,发表关于信,以及主的诋毁性言论;在以这些谩骂和侮辱虐待他们期间,他们还冲到土星灵当中,出于他们所陷入的疯狂试图向他们行恶、造成伤害。而土星灵根本就不害怕,因为他们很安全、宁静。而我们地球灵在他们中间时,却开始备受折磨,呼吸困难,以至于朝各个方向摔了出去,直到全部消失。

在场的灵人由此意识到,属世人若与属灵人分离,当进入一个属灵气场时是何性质;也就是说,他会发疯。因为脱离属灵人的属世人只能汲取世界的智慧,从天堂却什么也没得到。凡仅倚靠世界智慧的人,除了他的感官告诉他的外,什么也不信,并且信靠骗人的感官印象使他相信的事物。这些东西若不被来自灵界的流注除去,就会产生虚假。正因如此,属灵事物对他来说毫无意义,以致他几乎无法容忍提及任何属灵事物。因此,这种人若被保持在一个属灵气场,就会发疯。不过,他们在世期间,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在世上,他们要么以属世的方式思想属灵事物,要么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也就是说,他们听而不闻。

从这个经历也明显可知,属世人无法入侵属灵人,也就是说,无法攀升到属灵人那里。但当人处于信的状态,并由此享有属灵生命时,属灵人就会流入属世人,在他里面思考。属灵的流注,也就是来自灵界的流注进入或作用于自然界,而不是反过来。流注是属灵的,而不是物质的或属世的;因此,流注从灵界进入自然界,而不是从自然界进入灵界(AC 3219, 5119, 5259, 5427-5428, 5477, 6322)。表面上看,似乎流注从人的外在进入人的内在,但这是一个谬论(AC 3721)

属天的奥秘 #8096

8096.“恐怕百姓

8096.“恐怕百姓遇见打仗后悔”表他们会因攻击而偏离真理。这从“后悔”和“打仗”的含义清楚可知:“后悔”是指偏离真理,如下文所述;“打仗”(即战争)是指属灵的争战(参看1664, 1788, 2686节),因而是指攻击。“后悔”之所以表示偏离真理,是因为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待在旷野,被引入迦南地表示他们不断被引向良善,从而被引向天堂。因此,“后悔就回埃及去”表示远离良善,从而偏离真理;因为“埃及”或“埃及人”表示那些陷入与仁分离之信,并反对教会真理的人(6692, 7039, 7097, 7317, 7766, 7926节)。至于来自“非利士人”所表示的那些陷入并非源于良善的信之真理之人的攻击,要知道,在来世,这些人侵扰正直人,不断攻击信之良善,也就是仁。因为他们把在世上所抓住的原则或基本观念带入来世,并保留它们,直到他们经历荒凉,也就是被剥夺关于信之认知的一切记忆知识,并被下入地狱。如今,这类灵人数量庞大,他们就住在右前方,在脚底之下的一个层面。他们所住的地方是一种城市。我经常蒙允许与来自那里的灵人交谈,听见他们支持唯信的尖锐推理,对仁持续顽固的攻击。这些就是不领他们从非利士人之地的路走,恐怕他们遇见打仗就后悔在内义上所表示的事。

属天的奥秘 #5119

5119.“我就拿葡

5119.“我就拿葡萄挤在法老的杯里”表进入拥有属灵源头的善行中的相互流注。这从“葡萄”和“挤在法老的杯里”的含义清楚可知:“葡萄”是指仁爱的善行,如刚才所述(5117节),因而是指拥有属灵源头的善行,因为一切真正仁爱的善行都来自这个源头;“挤在法老的杯里”是指相互流注。“相互流注”不是指外层属世层流入内层属世层,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外层事物绝无可能流入内层事物;或也可说,低层事物,或在后之物绝无可能流入高层事物或在先之物;但是,当理性层召唤出存在于内层属世层中的事物,并通过内层属世层召唤出存在于外层属世层中的事物时,相互流注就会发生。并不是说它召唤出实际存在于那里的事物,而是说召唤出从那里的事物推断,或也可说提取出来的东西。这就是相互流注的性质。
  这看上去就像世上的事物经由感官流入内层,但这是一个感官错觉。真相是:内层流入外层,这流注使得洞察力得以产生。我好几次与灵人讨论这些问题,并通过活生生的经历被指示:内层人在外层里面看见并洞察发生在外层人之外的事,感官生命并没有其它源头;也就是说,以感官觉知的能力或实际的感官觉知没有其它任何源头。但这种错觉具有这样的性质,并且力量如此之大,以致它绝无可能从属世人那里被逐出,甚至不能从理性人那里被逐出,除非理性人能被置于感官印象之外,或从感官之物中抽象出来思考。提及这一切是为了说明何为相互流注。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