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14.主要原因是为了圣言。这是因为圣言是神性真理本身,神性真理教导我们有一位神,一个天堂和一个地狱,以及死后的生命;还教导我们当如何生活、当相信什么才能使我们进入天堂,从而进入永恒的幸福。若没有一个启示,因而在这个星球没有圣言,所有这些事完全不为人知。然而,人如此被造,以致就其内在而言,他不可能死亡。仅凭属世之光,无从知道有关主、天堂与地狱、人死后的生活方式,以及作为人获得属灵和永恒生命手段的神性真理的任何事(AC 8944, 10318-10320)。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被证实:许多人,包括有学问的人,都不相信它们,尽管他们出生在有圣言的地方,并且在那里通过圣言接受过有关这些事的教导(AC 10319)。因此,有必要从天上得到启示,因为人类生来注定上天堂(AC 1775)。
5077.“埃及王的酒政”表在受心智的理解力部分支配的身体事物当中。这从“酒政”和“埃及王”的含义清楚可知:“酒政”是指受内在人的理解力部分支配的外在感觉或身体感觉,如下文所述;“埃及王”是指属世人,如下文所述(5079节)。由于接下来的几节论述的主题是酒政和膳长,而他们表示属于身体的外在感官事物,故有必要说一说这些感官事物。众所周知,外在或身体感觉有五种,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些感觉构成身体的整个生命。因为没有这些感觉,身体根本没有生命可言;因此,当丧失它们时,身体就会死亡,变成一具尸体。所以,人的实际身体部分无非是感官印象,和随之由此产生的生命接受者。感官所扮演的角色是主体性的,而身体所扮演的角色是辅助性的。辅助性的东西若离开它适合服务的主体,甚至不能被称为人活在世上时所携带的身体;但辅助性的东西与它的主体在行如一体时就能被如此称呼。因此,这二者一起构成身体。
人的一切外在感觉都与他的内在感觉直接相关,因为它们被赋予人并被置于他的身体中,以便他活在世上时服务于他的内在人,并受这内在人的感官能力或感官事物支配。因此,当人的外在感觉开始主导他的内在感觉时,他就完了。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他的内在感官能力就仅仅被视为仆人,这仆人的功能就是强化或确认凡外在感官事物带着权威所迫切需要的东西。当外在感官事物处于这种状态时,它们便陷入刚才所说的颠倒次序(5076节)。
如前所述,人的外在感觉与他的内在感觉直接相关,一般与理解力并意愿相关。所以,有些外在感官事物受人类心智的理解力部分支配,有些受意愿部分支配。有一种感官能力尤其受理解力支配,那就是视觉;还有一种感官能力受理解力支配,之后受意愿支配,那就是听觉;嗅觉,尤其味觉同时受这二者支配;而受意愿支配的能力则是触觉。大量证据表明,外在感官事物受理解力和意愿支配;还表明它们如何受支配;不过,要解释到这种程度需占用大量篇幅。然而,所涉及的某些事实可从前面各章节末尾有关这些感官的对应关系的说明得知。
另外,要知道,被称为信之真理的一切真理皆属于理解力部分,属于爱与仁的一切良善则与意愿部分一起存在。因此,理解力的功能是相信、承认、知道并看见真理,以及良善。而意愿的功能是感受到对真理的一种情感,并热爱它;凡人从中感受到一种情感并热爱之物就是良善。不过,至于当真理进入良善时,理解力如何影响意愿,以及当它将那良善付诸实践时,意愿如何影响理解力,这些都是需要更深入探究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蒙主的神性怜悯,我们将在不同的地方进一步予以讨论。
“酒政”之所以表示受内在人的理解力部分支配的感官,是因为用来喝的一切,或诸如此类的消费物,如酒、奶、水等,都与真理有关;真理喂养理解力,因而属于理解力。由于外在或身体感官起服务作用,故“酒政”表示那些感官或它们所感知到的东西。因为总的来说,“喝”与喂养理解力的真理有关(3069,3071,3168,3772,4017,4018节);“酒”的具体含义是源于良善的真理,或源于仁的信(1071,1798节);而“水”表示真理(680,2702,3058,3424,4976节)。由此可见“酒政”表示什么。
2401.“说,你们起来离开这地方”表示他们不可留在一种邪恶的状态,这从“起来”、“离开”和“地方”的含义清楚可知。“起来”经常出现在圣言中,但读者很少思想它进一步表示什么,因为它是一个很常见的词语之一。然而,就内义而言,这个词含有从邪恶上升到良善的意思,如此处的情形,因为当心智从邪恶中退出时,它就被提升(2388节)。“离开”是指退出,或不留下来。“地方”是指一种邪恶的状态(2393节)。由此明显可知此处的意思是什么。
前面(2357, 2383, 2400节)反复描述了那些知道真理,却仍过着邪恶生活之人的性质,即:只要他们的生活是邪恶的,他们就什么都不信,或说没有信仰,因为意愿邪恶,并出于意愿行恶,同时又在信仰上承认真理是不可能的。这也表明,一个人若只意愿邪恶,并出于他的这种意愿只行邪恶,是无法靠思想和言说真理、甚至良善而得救的。死后活着的,是人的意愿本身,而不是他的思维,除非这思维是从他的意愿流入的。
人死后的品性取决于他的意愿,由此可以看出他对他所吸收、甚至教导的信之真理可能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因为这些真理会定他的罪。在这种情况下,他如此不愿基于这些真理思考,以至于完全唾弃它们。事实上,只要允许,他会咒骂、亵渎它们,如魔鬼团伙所行的那样。那些没有接受关于死后生活教导的人可能以为,当他们看到主掌管天堂的一切,并听说天堂在于爱主、爱邻时,接受信仰对他们来说是很容易的。而事实上,恶人距离能接受信仰,也就是出于意愿去相信,如同地狱距离天堂那样遥远,因为他们完全沉浸于邪恶和源于这邪恶的虚假。这些人一靠近,或一出现,你就能知道并发觉他们反对主,反对邻舍,并因此反对良善,进而反对真理。有一种难以启齿的可怕气场从他们的意愿和由此衍生的思维的生命中散发出来(1048, 1053, 1316, 1504节)。
如果人们仅凭在来世接受教导就能相信并变得良善,那么没有一个人会在地狱,因为主渴望将所有人,无论有多少,无一例外地都提入天堂,提升到祂自己那里。祂的怜悯是无限的,因为它是神性怜悯本身,伸向全人类,因而既伸向善人,也伸向恶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