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15

115.圣言之所以能

115.圣言之所以能在我们地球写就,是因为自上古时代起,地球就有写字的技术,一开始写在石版或树皮上,然后写在羊皮纸上,后来写在纸上,最后则通过印刷出版、发行。这一切都是主为了圣言而提供的。

属天的奥秘 #10422

10422.“他们快

10422.“他们快快偏离了我所吩咐他们的道”表他们已经将自己从神性真理那里移除。这从“偏离道”的含义清楚可知,“偏离道”是指将自己从真理那里移除。“偏离”表示移除自己,因为那些兴趣在于脱离内在之物的外在事物之人移除自己;“道”表示真理,如下文所述。他们将自己从神性真理那里移除,是因为经上说他们偏离了“耶和华所吩咐他们的道”。
  “道”表示真理来源于出现在灵界的事物。灵界有道和路,城市有大街小巷;灵人哪里都不去,只到爱吸引他们与之交往的人那里。这解释了为何灵人在真理方面的品质从他们所走的道路就能得知;因为一切真理都通向它自己的爱,被称为真理的,是那支持被爱之物的。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日常用语中,人们所走的“道或道路”表示真理;因为人类的语言和其它许多事物一样,都从灵界获得这种用法。
  正因如此,在圣言中,“道”(way,经上或译为路、道路等)、“小路”(path)、“路径”(pathway)、“小道或小径”(track)、“街道”(street)、“小巷”表示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这一点从下列经文明显看出来,如耶利米书:
  你们当站在路边察看,访问古道,哪条路是最好的。(耶利米书6:16)
  同一先知书:
  使你的道路作为良善;你们不要倚靠虚谎的话。(耶利米书7:3-5)
  又:
  你们不要学走列族的道路。(耶利米书10:2)
  又:
  我要照各人的道路和他做事的果子报应他。(耶利米书17:10)
  又:
  它们使百姓在他们的路上,在往古的路径上绊跌,使他们去行偏的小路,不是填高的道路。(耶利米书18:15)
  又:
  我要赐给他们一心一道。(耶利米书32:39)
  诗篇:
  耶和华啊,求你将你的道路指示我,将你的小路教导我!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导我。(诗篇25:4, 5)
  士师记:
  在雅亿的日子,道路止息了,走在小路上的人都是绕道而行。(士师记5:6)
  以赛亚书:
  你们要离弃这条路,偏离这小路。让你们的耳朵听见后面有一句话,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以赛亚书30:11, 21)
  同一先知书:
  道路荒凉,行人止息。(以赛亚书33:8)
  又:
  在那里必有一条小路和一条大道,要称为圣路。污秽人不得经过,那必是为了他们。行路的人虽愚昧,也不至失迷。(以赛亚书35:8)
  又:
  有人的噪音在旷野呼喊,预备耶和华的路;在偏僻之地为我们的神铺平一条小路。祂与谁商议,谁教导祂公平的路,谁将明智的路指示祂呢?(以赛亚书40:3, 14)
  又:
  对那在黑暗的人说,显露吧!他们在路上必有吃的。我必使我的众山成为道路;我的小路也被抬高。(以赛亚书49:9, 11)
  又:
  平安的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小径上没有公平。他们为自己使小路邪曲,凡踏上此路的,都不知道平安。(以赛亚书59:8)
  又:
  你们要为百姓预备道路。铺平铺平小路。对对锡安的女子说,看哪,你的拯救来到。(以赛亚书62:10, 11)
  又:
  我在海中开了一条道路,在大水中辟了一条小路。我必在旷野放置一条道路。(以赛亚书43:16, 19)
  申命记:
  使瞎子走差路的,必受咒诅!(申命记27:18)
  马太福音:
  你们要往路口上去,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婚筵。(马太福音22:9)
  约翰福音: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14:6)
  在这些以及其它许多经文中,“道或道路”都表示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
  

属天的奥秘 #1869

圣经或圣言(续)

圣经或圣言(续)
1869.圣言的一句话到底包含多少事物,这一点已通过打开思维观念指给我看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在来世,观念能被如此生动地显示出来,以至于实际上变得可见,并取得一个形状,仿佛是画中的形像。一个在世上过着仁爱或相爱的生活,并以圣言为大乐的人就拥有如此打开的观念。当他的思维被打开时,不计其数的美丽事物,连同触动内心的快乐和愉悦就会出现。我被告知,如此显为可见的事物又拥有能进一步被打开的内层,并且当这些内层被打开时,更美丽、更快乐的事物,连同构成幸福本身的事物就会一起出现。所有天使观念都是这样,因为主亲自打开它们。
对惊讶于在来世,思维观念能如此被打开的灵人来说,这个问题是通过肉眼的视觉来说明的。肉眼的视觉如此微弱、模糊,以至于把自然界中的较小物体仅仅看作某种模糊、发黑且不成形的东西,尽管这些物体包含数不清的部分在里面。但当用显微镜观察这些物体时,内在部分就变得清晰起来;它们以一种优美的顺序相互联结,并按一种快乐的秩序彼此流动。若用功能更强大的显微镜来观察,就会看到这些部分能以同样的方式进一步被打开。这个例子清楚说明内视或内眼是何性质,其视线无非是观念:这些观念本身如此朦胧,以至于再朦胧的东西几乎不能存在于这个领域了,尽管人们不这么想。关于观念,蒙主的神性怜悯,详情容后再述(1971, 1980, 1981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