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15

115.圣言之所以能

115.圣言之所以能在我们地球写就,是因为自上古时代起,地球就有写字的技术,一开始写在石版或树皮上,然后写在羊皮纸上,后来写在纸上,最后则通过印刷出版、发行。这一切都是主为了圣言而提供的。

属天的奥秘 #925

925.“耶和华闻了

925.“耶和华闻了那安息之气”表示源于这些事物的敬拜讨主喜悦,也就是说,源于“燔祭”所表示的仁和仁之信的敬拜讨主喜悦,如前所述(922:2-3节)。在圣言中,经上常说耶和华“闻安息之气”(译注:an odor of rest,常译为馨香之气),尤其来自“燔祭”的;这安息之气总表示讨喜悦或蒙悦纳之物。如祂从燔祭中“闻安息之气”(出埃及记29:18, 25, 41; 利未记1:9, 13, 17; 23:12-13, 18; 民数记28:6, 8, 13; 29:2, 6, 8, 13, 36),也从其它祭物中闻这气(利未记2:2, 9; 6:15, 21; 8:21, 28; 民数记15:3, 7, 13)。它们还被称为“献给耶和华为安息之气的火祭”,以此表示它们源于爱和仁。在圣言中,“火”和“火祭”(made by fire)当论及主和对祂的敬拜时,表示爱。这同样适用于“食物”(译注:bread,或译为粮,饼),这也是为何通过燔祭和祭物来举行的代表性敬拜被称为“献给耶和华为安息之气的火祭的食物”(利未记3:11, 16)。
“气味”之所以表示讨喜悦并蒙悦纳之物,因而在犹太教会,一种气味就是讨喜欢并归于耶和华或主之物的一个代表,是因为仁之良善和源于仁的信之真理就对应于香甜、怡人的气味。这种对应关系及其性质从天上围绕灵人和天使的气场清楚看出来,那里的气场是爱和信的气场,可清晰感知到。这些气场乃是这样:当一位善灵或天使,也就是一个善灵或天使的社群靠近时,只要主乐意,这位灵人或天使,也就是社群在爱和信方面的性质立刻就被察觉,即便在远处;靠得越近,感觉就越清晰。这虽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是千真万确的。这就是来世的交流,这就是感知。因此,当主乐意时,没有必要进行广泛调查以发现一个灵魂或灵人的性质,因为他一靠近就能得知。世上气味的气场就对应于这些气场。它们以这种方式相对应,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当主乐意时,爱和信的气场会在灵人界转化为香甜怡人的气味的气场,并被明显感知到。
从这些事清楚可知,“安息之气”表示讨喜悦之物从何而来且是为何,又为何在犹太教会,一种气味会成为一个代表,为何此处“安息之气”被归于耶和华或主。安息之气描述的是平安,也就是平安的愉悦感。平安作为综合体包含了主国度的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因为主国度的状态是一种平安的状态,并且由对主的爱和信所产生的一切幸福状态都出现在平安的状态中。现在所说的这一切不仅表明代表本质上是什么,还表明为何在犹太教会,焚香的祭坛在帷帐和施恩座前面,为何祭物中有那么多乳香的供物,又为何在焚香、乳香和膏油中会用到那么多香料。因此,这一切表明在圣言中,“安息之气”、“焚香”和“乳香”表示什么,即表示爱的属天事物和源于这些事物的信之属灵事物,就是总体上源于爱和信的一切讨喜悦之物。
如以西结书:
在我的圣山,就是以色列高处的山,以色列全家,那陆地所有的人,都要事奉我;我要在那里悦纳他们,在那里我要索取你们的供物,以及你们一切神圣行为中包含礼物的初熟果子。我必因安息之气悦纳你们。(以西结书20:40-41)
此处“安息之气”论及燔祭和礼物,也就是源于仁及其信的敬拜,这种敬拜由燔祭和礼物来表示,因而是蒙悦纳的,蒙悦纳由“气味”来表示。阿摩司书:
我恨恶、我鄙弃你们的节期,也不闻你们严肃会的馨香之气,因为你们虽然向我献燔祭和礼物,它们却不蒙悦纳。(阿摩司书5:21-22)
此处“气(味)”明显表示讨喜悦或蒙悦纳之物。论到以撒祝福雅各而非以扫,经上说:
雅各就近前,以撒亲吻了他;以撒一闻他衣服上的气味,就给他祝福说,看,我儿的气味如同耶和华赐福之田地的气味一样。(创世记 27:27)
“他衣服上的气味”表示属世的良善和真理,它讨人喜悦,是因为它与属天和属灵的良善和真理和谐一致,其讨人喜悦的品质被描述为“田地的气味”。

属天的奥秘 #2144

2144.“在幔利橡

2144.“在幔利橡树那里”表示感知的品质,这从“橡树”和“幔利”的代表和含义清楚可知。至于“橡树”一般代表和表示什么,这在第一卷已经说明(1442-1443节);“幔利橡树”具体代表和表示什么(1616节),即感知,但却是来自记忆知识和源于记忆知识的第一理性的一种人性的感知。
如今,人们完全不知道何为感知,因为现在没有人拥有像古人,尤其像上古之人那样的感知;因为古人和上古之人出于感知知道一件事是不是善的,由此知道它是不是真的。有一种流注从主经由天堂进入他们的理性,当他们思想神圣事物时,就从该流注立刻感知到一件事是不是这样。后来,当人开始不再心存天堂观念,只心存世俗和肉体观念,并且良心取代了感知时,这种感知就在他身上消失了;良心也是一种感知,因为违背或照着良心行事无非是从良心感知一件事是不是这样,或是否要这样做。
但良心的感知不是来自所流入的良善,而是来自真理;这真理自人们童年初期就照着他们敬拜的神圣而被植入心智的理性部分,后来又得到确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相信唯独这真理是良善。因此,良心是一种感知,但它来自这种真理;当主将仁爱和纯真注入该真理时,这良心的良善就出现了。从这几点考虑可以看出何为感知。然而,感知与良心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关于感知的阐述,可参看第一卷,104, 125, 371, 483, 495, 503, 521, 536, 597, 607, 784, 865, 895, 1121, 1616节;关于灵人和天使的感知,参看202-203, 1008, 1383-1384, 1390-1392, 1394, 1397, 1504节; 学者不知道何为感知,参看1387节)。
至于主,当祂活在世上时,祂所有的思维都来自神性感知,因为唯独祂是一位神性和属天的人;事实上,祂是耶和华自己存在于其中的那独一无二者,祂的感知就来自耶和华(对此,也可参看第一卷1616, 1791节)。随着祂越来越接近与耶和华的合一,祂的感知越来越内在。这时,就是此处祂的感知的性质从第一卷关于幔利橡树的阐述(1616节)清楚可知;下文则描述了当祂感知到本章所包含的事物时,它是何性质。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