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4690.“他的哥哥们对他说”表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这从“约瑟的哥哥们”的代表清楚可知,“约瑟的哥哥们”是指从仁转向信,最终转向与仁分离之信的教会(4665, 4671, 4679节)。然而,梦中所看到的“捆”表示这教会中更内在的成员(4686, 4688节)。“约瑟的哥哥们”之所以代表这个教会,是因为他们在近似意义上表示教会的一个代表,或设立在雅各后代当中的宗教表象。诚然,这些后代丝毫不知道诸如基督教会中所理解的那种信仰,但他们却了解真理。真理之于他们,完全就像信仰之于基督徒。此外,在希伯来语,这个词用于信仰,也用于真理。不过,犹太教会将真理理解为十诫,以及通过摩西传下来的律法、典章、法度、律例。他们不知道真理的内在方面,也不想知道。
然而,基督教会却给构成教会的内在事物,并声称必须被相信的教义事物冠以信仰之名。因为普通人只会将信仰理解为信经上的信条,或阐述信经的书籍所教导的东西。但那些认为信仰的教义或教义知识无法拯救任何人,很少有人过信仰的生活之人却将信仰称为信心。而这些人在普通人之上,比其他人更有学问。从这些事可以看出,此处所论述的主题在内义上不仅是设立在雅各后代当中的教会代表,还是随之而来的基督教会。因为主的圣言包罗万象,一般包括每个教会。事实上,主预见,基督教会的情形不比犹太教会好到哪里去,只是对犹太人来说,情形来得更直接或更接近而已。这就是为何这层意义被称为近似意义,或内在历史意义,而另一层意义被称为内在意义。
1408.此处所描述和接下来发生的历史事件如所记载的那样;然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都具有代表性,每一个词都具有一个灵义。圣言的所有历史都是这样,不仅包括摩西五经中的历史,还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纪中的历史;表面上看,所有这些书只包含历史。然而,它们虽在字义上是历史,但在内义上却储存和隐藏着天堂的奥秘。只要心智的眼睛盯在历史细节上,就永远不可能发现这些奥秘;它们也不会被揭示出来,直到心智从字义中退出。主的圣言就像一个包含活生生的灵魂在里面的身体。只要心智专注于肉体事物,以至于几乎不相信它拥有一个灵魂,更不相信它死后会活着,属于灵魂的事物就不会显现。不过,一旦心智离开肉体事物,属于灵魂和生命的事物就会显露出来。这不仅是在人能新生或重生之前,肉体事物必须死去的原因,也是肉体本身必须死去,以便他可以进入天堂,看见天上事物的原因。
这同样适用于主的圣言:它的肉体部分就是构成字义的事物;心智专注于这些事物时,根本看不见内在事物。不过,一旦肉体部分可以说死去,内在事物就第一次呈现于视野。尽管如此,构成字义的事物就像与在肉身中的人同在的事物,或说人里面属于肉体的事物。具体来说,它们就像人从感官印象中收集并保留在记忆中的知识或事实。这些是包含内层或内在事物在里面的总体器皿。由此可见,器皿是一回事,包含在器皿中的本质要素或核心概念是另一回事。器皿是属世的,包含在器皿中的本质要素或核心概念是属灵和属天的。圣言的历史和圣言中的一切词语同样如此;它们是属世、甚至物质的总体器皿,这些器皿包含属灵和属天事物在里面;这些事物若不通过内义,永远不会进入我们的视野。
单从以下事实,谁都能清楚看出这一点,即:圣言常照表象,甚至照感官幻觉说话。如经上说,主发怒,惩罚人们,诅咒和杀戮他们,等等;而事实上,内义说的话恰恰相反,即:主从不发怒,或惩罚人们,更不会诅咒或杀戮他们。然而,那些出于单纯的心相信他们字面上所理解的圣言之人只要过着仁爱的生活,根本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原因在于,圣言只教导这一点:每个人都要活在对邻舍的仁爱中,并爱主胜过一切。凡这样做的人就拥有内在事物在里面;因此,他们从字义得来的幻觉很容易被驱散。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