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16

116.圣言之所以能

116.圣言之所以能传遍整个地球,是因为地球上各个民族之间都有贸易往来,不仅经由陆路,还经由水路直达全球各个角落。因此,圣言一旦写就,就能从一个民族传到另一个民族,并在各处被教授。

属天的奥秘 #8071

8071.出埃及记1

8071.出埃及记13:11-16.将来,耶和华照祂向你和你祖宗所起的誓,将你领进迦南人之地,把这地赐给你;那时你要将一切打开子宫的,并你将所拥有的牲畜中一切打开子宫的幼畜,都归给耶和华;公的都要属耶和华。凡驴中打开子宫的,你要用羊群中的一只赎回,若不赎回,就要打折它的颈项。凡你儿子中头生的人,你都要赎回。明日你的儿子问你说,这是什么意思?你就对他说,耶和华用强有力的手将我们从埃及为奴之家领出来。那时法老硬不让我们去,耶和华就把埃及地所有头生的,从头生的人到头生的牲畜,都杀了,因此我把一切打开子宫的,若为公,都献给耶和华为祭,但将我一切头生的儿子都赎出来。这要在你手上作记号,在你两眼之间作经文,因为耶和华用强有力的手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
“将来,耶和华将你领进迦南人之地”表被那些沉浸于邪恶和虚假之人占据的天堂区域。“照祂向你和你祖宗所起的誓,把这地赐给你”表神性应许给那些处于良善和真理之人的。“那时你要将一切打开子宫的都归给耶和华”表随着重生而来的仁之信是主的。“并牲畜中一切打开子宫的幼畜”表属于新生的一切仁。“你将所拥有的,公的”表本质上为信之真理的。“都要属耶和华”表它是主的。“凡驴中打开子宫的,你要用羊群中的一只赎回”表归于主的,必不是纯属世之信,而是存在于它里面的纯真之真理。“若不赎回,就要打折它的颈项”表纯真之真理若未存在于它里面,就必须被分离并丢出去。“凡你儿子中头生的人,你都要赎回”表将要被归于主的,不是信之真理,而是信之良善。“你的儿子问你”表源于属良知的真理的觉知。“明日”表当这事发生时总是。“说,这是什么意思”表询问为什么会这样。“你就对他说”表回答。“耶和华用强有力的手将我们从埃及为奴之家领出来”表凭主的神性大能,他们从属灵的囚禁中被释放。“那时法老硬不让我们去”表那些通过虚假进行侵扰的人固执地不叫他们得释放。“耶和华就把埃及地所有头生的都杀了”表凡陷入与仁分离之信的人都受到了诅咒。“从头生的人到头生的牲畜”表属于分离之信的虚假,无论内层的还是外层的。“因此我把一切打开子宫的,若为公,都献给耶和华为祭”表因此,属于新生的仁之信必被归于主。“但将我一切头生的儿子都赎出来”表将要被归于主的,不是信之真理,而是信之良善。“这要在你手上作记号”表它必始终在意愿里。“在你两眼之间作经文”表它必始终在理解力中。“因为耶和华用强有力的手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表他们被主的神性大能释放。

属天的奥秘 #9213

9213.“必在日落

9213.“必在日落以先还给他”表必须在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到来之前恢复它。这从“日落”的含义清楚可知,“日落”是指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此处的情形是这样的:在天堂,构成爱之良善的事物具有热的交替变化,构成信之真理的事物具有光的交替变化;因此,天堂有爱与信的交替变化。地狱也有交替变化,不过,它们是天堂里的交替变化的对立面,因为它们是对邪恶之爱和对虚假之信的交替变化。这些交替变化对应于地上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即春、夏、秋、冬,又春,依此类推。不过,在灵界,状态取代了季节;因为那里没有热和光的变化,但有爱和信的变化。然而,要知道,这些交替变化在这个人身上和在那个人身上是不一样的;相反,它们照着各人在世上所获得的生命状态而因人而异。在天堂,日落对应于笼罩信之真理的一种阴影状态,和袭裹爱主爱邻之良善的一种寒冷状态。在这些状态下,那里的人进入外在之爱的快乐,这些快乐将信置于阴影之中。因为当一位天使或一个灵人处于外在事物时,他也处于阴影之中;但当处于内在事物时,他就会体验到天堂之爱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体验到信的愉悦,或处于真理之光。地上的春夏两季便对应于这些状态。由此可见为何“日落”表示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关于这些交替变化,可参看前面的说明(5097, 5672, 5962, 6110, 7083, 8426, 8615, 8644, 8812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们当如何理解这一解释,即:必须在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到来之前恢复被感官印象产生的幻觉驱散的记忆真理,也就是“你若真拿同伴的衣服作抵押,必在日落以先还给他”这句话所表示的。人们要明白,被幻觉夺走的真理必须趁着此人仍处于真理之光而得以恢复;因为在这光中,他能重新获得它们,还能驱散幻觉所引入的虚假。但当他处于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时,就无法做到这一切了,因为这些快乐弃绝这些真理,阴影也不接受它们。幻觉就这样粘附在这个人身上,被他归为己有。外在快乐,或外在人的快乐之所以具有这种性质,是因为它们与世界紧密相联,还被它的热唤起,可以说被这热激活。内在的快乐幸福,或内在人的快乐幸福则不然。这些与天堂紧密相联,也被它的热唤起和激活,这热是来自主的爱。
  在摩西五经另一处经文,这一典章或律法以下面的话来宣布:
  不可拿石磨或磨石作抵押,因为他这是拿灵魂作抵押。(申命记24:6)
  “石磨”表示诸如服务于获得信,之后获得仁的那类事物(7780节);“灵魂”表示源于仁的信之生命(9050节);由此明显可知,“不可拿石磨作抵押,因为他这是拿灵魂作抵押”表示什么。又:
  你不可向寄居的和孤儿屈枉正直,也不可拿寡妇的衣裳作抵押。(申命记24:17)
  “拿寡妇的衣裳作抵押”表示以任何方式夺走良善所渴望的真理;因为“衣裳”表示真理(参看9212节);“寡妇”是指一个处于良善并渴望 真理的人,或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渴望真理的良善(9198节);因为如果真理被夺走,良善连同它的渴望也一道消亡。
  又:
  不论你借给同伴什么,不可进他家拿抵押品。要站在外面,等那向你借贷的人把抵押品拿出来给你。他若是穷人,你不可躺卧在他的抵押品里;必在日落的时候把抵押品还给他,使他躺在自己的衣服里,他就为你祝福,这在你神面前算为义了。(申命记24:10-13)
  债主“要站在外面,抵押品拿出来给他”表示回应所交流的真理的正确方式;因为“借”表示真理的交流,“拿抵押品”表示回应。没有人能知道所表示的是这些事,除非通过来世所发生的事,因而除非知道“进家”表示什么,“站在外面”,因而“拿到外面”又表示什么。
  在来世,那些进别人的家,并在同一个房间一起交谈的人以这样的方式与那里的所有人交流自己的思想:他们完全确信他们自己是凭自己在思考这些思想。但是,如果他们站在外面,这些思想的确被感知到,却仿佛来自别人,而不是来自他们自己。这种情形在来世每天都发生。因此,那些持相同观点或具有相同感觉的人看上去在同一所房子里;如果他们看上去在这所房子的同一个房间里,这一切就更真实了。不过,当这些人的观点出现分歧时,所有人都从与他们不同的人眼前消失。在来世,像这样的表象无处不在,并且常常发生。原因在于,思想的相似性将人们联结起来,并使他们与彼此同在;因为思维是内视,并且地方之间的距离在来世存在的方式和在世上不一样。
  由此明显可知“不可进家,而是要站在外面拿抵押品”表示什么,即:人不可向别人施压,或耍弄他的情感,让他去证实自己所知道的真理,而是倾听并接受他在自己心里的回应。因为那些向别人施压,或耍弄他的情感,让他去证实他们自己所知道的真理之人,会使这个别人从他们,而不是从他自己去思考或说话。当有人从别人思考和说话时,与他同在的真理就会陷入混乱;他也不会因此而得以改善,除非他是那种仍对这些真理一无所知的人。这一切再次清楚表明,圣言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包含与诸如存在于灵界中的那类事物相对应的事物。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