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6315.一个在尘世生活中通过信之良善从感官层面被提升上来的人,会交替处于感官层面的光和更内在层面的光。当他陷入世俗,与靠外在事物来滋养的人相伴,或他沉溺于纯粹的享乐之中时,便活在感官层面。在这种状态下,他会避开,而且反感谈论并思想神和属信仰的事。即便在那种状态下谈论并思想这些事,他也会认为它们一文不值,除非他当下被主提升至更内在的事物。当这个人没有被世俗事物占据,而是处于更内在层面的光时,他就会出于公义和公平进行思考;他若处于还要内在层面的光,就会出于属灵的真理与良善进行思考。过着良善生活的人会从一种光被提升至另一种光;一开始有邪恶的思维,他就立刻被提升至更内在的光;因为天使就在他身边。我已通过大量经历得以知道这一点,因为我经常意识到被提升,同时意识到我的情感和思维方面的状态变化。
2859.“亚伯拉罕就住在别是巴”表示主就是那教义本身。这从“住”和前面所解释的“别是巴”的含义,以及“亚伯拉罕”的代表,同时从刚才的阐述清楚可知。“住在别是巴”就是住在教义中,但当论及主时,这句话的意思是,主是这教义;正如“住在天堂”也论及主,不仅表示祂在天堂,还表示祂自己就是天堂,因为祂是天堂的全部(551, 552节)。众所周知,主就是圣言,故主也是教义(2533节),因为一切教义都取自圣言。在圣言中,教义的全部都是从主那里获得的,并与主有关。圣言的内义只论述主及其国度,这在前面已经多次说明。圣言的内义论述的主题主要是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在圣言中,凡涉及人的教义都与敬拜祂、爱祂有关。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