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6989.“耳聋”表没有对真理的领悟,因而没有遵从。这从“耳聋”的含义清楚可知,“耳聋”(经上或译为聋子)是指那些不明白何为真理,因而不遵从它的人,因此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没有对真理的领悟,因而没有遵从。“耳聋”(经上或译为聋子)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听觉既对应于领悟,也对应于遵从:对应于领悟,是因为人所听见的,他就从内心去领悟;对应于遵从,是因为他出于这种领悟知道当如何去行。这就是“听”和“耳朵”的对应关系(参看3869,4652-4660, 5017节)。由此可见“耳聋或聋子”表示什么。在圣言中,“聋子”也表示因没有而不知道信之真理,因此无法照这些真理生活的外邦人;然而,当接受教导时,他们就会接受它们,并照之生活。以赛亚书中所指的,就是这些人:
那时,瞎子的眼必睁开,聋子的耳必开通。(以赛亚书35:5)
又:
你们这耳聋的,听吧!你们这眼瞎的,看吧!(以赛亚书42:18)
又:
到那日,聋子必听见这书上的话;瞎子的眼必从迷蒙黑暗中得以看见。(以赛亚书29:18)
又:
你要将有眼而瞎、有耳而聋的民都带出来。(以赛亚书43:8)
此处“聋子”表示那些通过主的降临而进入接受信之真理,也就是领悟并遵从它们的状态之人。主所治愈的“聋子”(马可福音7:31至末尾; 9:25)所表相同。由于“聋子”表示这种人,所以有代表性教会建于其中的人“不可咒骂聋子,也不可将绊脚石放在瞎子面前”(利未记19:14)。
2552.“亚伯拉罕说”表示作为回答的一种感知。这从“说”含义清楚可知,前面多次解释了在圣言历史部分中“说”的含义(1791, 1815, 1819, 1822, 1898, 1919, 2061, 2080, 2238, 2260, 2271, 2287节)。至于“亚比米勒对亚伯拉罕说”表示主出于信之教义的思考,“亚伯拉罕说”表示作为回答的一种感知,情况乃是这样:感知是更高的东西,主从神性本身获得感知;而思维是较低的东西,主从理解力本身获得思维。由于祂的思维源于感知,所以思维的回答也源于感知。这个现象可通过人里面某种类似的东西来说明。属天人只能从感知思考,而属灵人只能从良心思考(2515节)。和属灵人的良心一样,属天人的感知也来自主;但属天人自己看不到这一点。而另一方面,他们的思维来自理性,在他们看来似乎来自他们自己。所以当一个人理性思考任何问题时,回答或思维的结论要么来自感知,要么来自良心。因此,主照着他的生命状态和情感,以及被植入或铭刻在他里面并与其状态和情感一致的教义真理而给他回答。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