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7577.“那时有冰雹;有火在冰雹中间窜动,甚是厉害”表坚定的虚假信仰与恶欲一起。这从“冰雹”、“火”和“在中间窜动”的含义清楚可知:“冰雹”是指由邪恶所生的虚假,如前所述(7574节),在此是指坚定的虚假信仰,因为经上说“冰雹甚是厉害”;“火”是指恶欲,如刚才所述(7575节);“在中间窜动”是指一起。事实上,恶欲在核心,因为它是虚假的源头。
此处正在描述的,是那些属于教会,在来世侵扰正直人之人的状态,就是当他们在教会事物,也就是他们曾宣称相信的良善和真理方面经历荒凉时的状态。也就是说,那时,坚定的虚假信仰与恶欲一起在他们中间掌权;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内在状态。这些虚假与恶欲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在生活上陷入邪恶的人在教义也会陷入虚假。在那些陷入生活的邪恶的人看来,情况似乎完全不是这样,因为当口头上宣称相信取自圣言或其教会教义的真理时,他们以为自己就拥有了对这些真理的信仰。甚至在他们看来,他们似乎真的有信仰;而事实上,如果他们的生活是邪恶的,他们就没有这种信仰,而是要么口头宣称相信与他们的真实想法不一致的东西,要么以为某事是真的,因为他们被先知并说明相信它是真的;他们持守这种信仰,是为了利益和重要职位。这意味着当他们不再为重要职位奋斗,或追求利益时,这信仰就会落空,那时他们就预备学习与恶欲一致的虚假。这些虚假从内在存在于那些生过着邪恶生活的人中间,无论他们多么以为它们不存在。
在来世,当一切外在事物被夺走,这类人只剩下自己的内层时,这一事实就会变得非常清楚了。这时,虚假就会爆发出来,无论他们在世上曾思想的虚假,还是他们未曾公开思想的虚假。事实上,这些虚假从已成为其生活一部分中的邪恶爆发出来,因为虚假无非是邪恶在进行推理,以支持自己,使自己合理化。由此可见这些人在来世是何状态,即坚定的虚假信仰和恶欲一起存在于在他们中间掌权的状态。
2607.关于历史,除了创世记头几章的历史是虚构的外,其余的历史都是真实的,如第一卷所示。然而,它们虽是真实的历史,却仍有内义,并且在内义上和预言部分一样,唯独论述主。诚然,它们也论述天堂和教会,以及属于天堂和教会的一切;但由于这一切都是主的,所以历史通过它们而专注于主,从而成为圣言的一部分。那里所记载的所有历史事件都是代表,并且描述它们的每个词都具有一个灵义。历史事件都是代表,这一点从目前为止关于亚伯拉罕的解释,以及蒙主的神性怜悯,下文所给出的关于以撒,雅各,他的十二个儿子,埃及,百姓在旷野飘流、进入迦南地等等的解释清楚看出来。
描述它们的每个词都有一个灵义,这一点也可从前面提供的证据明显看出来。例如,名字表示真实事物,其中:“埃及”表示记忆知识或世俗知识,“亚述”表示理性,“以法莲”表示理解力,“推罗”表示知识或认知,“锡安”表示属天教会,“耶路撒冷”表示属灵教会,等等。一些特定词汇也是如此,如:“王”表示真理,“祭司”表示良善,其余的词也都有它们的内义,如:“国”、“城”、“家或房屋”、“民族”、“人民或百姓”、“园子”、“葡萄园”、“橄榄园”、“金”、“银”、“铜”、“铁”、“鸟”、“兽”、“饼”、“酒”、“油”、“早晨”、“白昼”、“光”。无论在历史书,还是在先知书,这种情况一贯如此,即便它们是由不同的作者在不同时期写下的。如果圣言不是从天而降的,这种一贯性是永远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圣言具有内义。这一点从以下事实也可以看出来,即:神的圣言绝无可能论述纯粹的人,如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他们的后代(这些后代是最坏的民族),以及他们的君王、妻子、儿女、妓女、掠夺等等。这一切就本身而言,在圣言中甚至不值一提,除非他们代表并表示存在于主国度中的那类事物。这些事物才配得上圣言。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