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9192.“还祭祀别神的”表由邪恶所生的虚假构成的敬拜。这从“祭祀”和“神”的含义清楚可知:“祭祀”是指敬拜,“祭祀”之所以表示敬拜,是因为祭祀是以色列和犹太人民当中敬拜的主要形式(参看923, 6905, 8680, 8936节);“神”是指虚假(4402e, 4544, 7873, 8941节)。此处之所以提到由邪恶所生的虚假构成的敬拜,是因为这种敬拜与由源于良善的真理所构成的敬拜相对立。事实上,一切敬拜的准则都是宗教教义;这些教义在何等程度上源于良善,就在何等程度上是真理,在何等程度上来自于邪恶,就在何等程度上是虚假。因为真理从良善获得自己的本质和生命,而另一方面,虚假则从邪恶获得自己的死亡。
此处的情形如下:有些人拥有纯正的真理,有些人拥有不纯正的真理,有些人则拥有虚假。然而,那些拥有纯正真理的人往往被诅咒,而那些拥有不纯正的真理之人,以及那些拥有虚假的人则往往得救。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一点似乎是自相矛盾的,但却是事实。实际经历本身也向我证明了这一点。我在地狱见过那些在源于圣言和其教会教义的真理上比其他人更有学问的人,包括高级教士和其他人。另一方面,我在天堂见过那些拥有不纯正的真理之人,甚至那些拥有虚假的人,包括基督徒和外邦人。
前者之所以在地狱,是因为他们虽拥有真理,但在生活上却沉浸于邪恶。后者之所以在天堂,是因为他们在教义上虽拥有不纯正的真理,但生活上却处于良善。有些灵人刚刚进入来世,我蒙允许与他们交谈;他们惊讶地发现,那些在圣言和其教会教义上比其他人更有学问的人却在受诅咒者之列。他们原以为这些人会在天上闪耀,正如但以理书中这些话所说的:
智慧人必发光,像穹苍的光辉;那使多人归义的,必如星辰,直到永永远远。(但以理书12:3)
但他们被告知,“智慧人”是指那些拥有真理并教导真理的人;“那使多人归义的”是指那些处于良善并将其他人引向良善的人;这就是为何主说:
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马太福音13:43)
公义论及良善,因此“义人”是指那些处于良善的人(参看2235节)。
我继续告诉这些灵人说,在教义上有学问,但在生活上邪恶的人,就是主在以下经文中所指的那些人: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说预言,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必向他们声明,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7:22, 23)
路加福音:
那时,你们开始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祂要说,我告诉你们,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路加福音13:26-27)
他们又被告知,马太福音中所记的灯里没油的愚拙童女也表示这些人:
其余的童女,随后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祂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马太福音25:11-12)
“灯里有油”表示属于教会信仰的真理里面有良善(4638节),“油”是指爱之良善(参看886, 4582节)。
我还告诉这些灵人说,主在马太福音中所指的,就是那些虽拥有不纯正的真理,甚至由于无知而拥有虚假,然而却处于良善,并由此渴望认识真理的人:
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马太福音8:11-12)
路加福音:
从东、从西、从北、从南将有人来,在神的国里坐席。看吧,必有末后的成了首先的,首先的成了末后的。(路加福音13:29-30)
处于良善的外邦人,即便由于无知而拥有不纯正的真理,仍被接入天堂(参看2589-2604, 2861, 2863, 3263, 4190, 4197节)。
由此可见,“祭祀别神的”表示那些其敬拜由邪恶所生的虚假组成的人;他们就是“必要灭绝”,也就是要被逐出的人。邪恶所生的虚假就是外在形式上的邪恶,因为当邪恶在光中显现,并披上外在形式时,它就被称为虚假。正因如此,人们若在生活上陷入邪恶,即便在教义上拥有真理,仍沉浸在他们的邪恶所产生的虚假之中。这一事实在来世是显而易见的;当这些人任由自己时,他们便出于自己的邪恶思想反对他们所曾知道并信奉的真理;因而思想虚假。他们在世上独自思想时,就是如此行的;因为那时,他们要么歪曲真理,要么否认真理,以捍卫其生活的邪恶。
但那些处于良善,然而却拥有不纯正的真理的人,甚至那些由于无知而拥有虚假的人(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在教会里,也有许多人在教会之外,被称为外邦人)的确视虚假为真理;但由于这些虚假是从良善发出的,并且这些人把它们折向良善,所以这些虚假里面没有什么有害的东西,不像那些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由于良善所产生的虚假是温和、柔顺的,所以这些人能接受真理,并且当被天使教导时,的确接受它们。这些虚假好比看上去是坏的,吃起来却很美味的食物;而邪恶所生的虚假则好比看上去是坏的,里面也腐烂的食物。然而,邪恶所生的真理好比看上去是好的,但却含有有害之物的食物,或即便伴随伪善,也是有毒的,如主在马太福音中所教导的: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马太福音23:27)
2657.“把这婢女和她儿子赶出去”表示纯人类理性的东西要被逐出。这从“赶出去”、“婢女”和“儿子”的含义清楚可知:“赶出去”是指逐出;“婢女”(或女仆、女奴)是指对理性概念和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的情感,因而是指它们里面的良善(参看2567节);“儿子”是指属于该理性的真理(参看264, 489, 533, 1147节)。但与这最初或纯粹的人类理性有关的,只是表面的良善和真理。这就是为何“把这婢女和她儿子赶出去”表示纯人类理性的东西要被逐出。我在前面许多地方已经阐述并说明,一旦主的神性理性取而代之,祂的最初理性就被逐出;但由于它是此处专门论述的主题,所以有必要再作一个简短的解释。
凡正在重生的人都有两种理性:第一种在重生之前,第二种在重生之后。重生之前的那种理性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的:感官经验、对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的问题的反思、公式化的知识或世俗研究、基于并通过这些知识或研究的推理,以及从信之教义,也就是从圣言所获得的属灵事物的知识或认知。但那时,所获得的这些东西都没有上升高于外在或肉体记忆的观念,这些观念相对来说都是非常物质化的。因此,那时,凡这理性所思考的东西,都来自这类物质观念,或为了它思考的东西可以同时被内在视觉,或内眼,也就是真正的理解力的眼睛看到或明白,这类事物的表象就以对比或类比的形式被呈现出来。第一种理性(即最初理性),或重生之前的理性就具有这种性质。
但重生之后的理性是由主通过对属灵的真理和良善的情感形成的。主以奇妙的方式将这些情感植入第一种理性的真理;那里一致和支持的事物以这种方式被赋予生命。然而,剩下的因没有任何用处而与这些情感分离,直到最后,属灵的良善和真理可以说被聚集成捆。凡不一致,并且无法被赋予生命的事物,可以说都随着属灵的良善和真理,连同对它们的情感的生命成长而逐渐被抛到周边。由此明显可知,第二种理性是什么样。
这些事可通过对比树上的果实来说明。开始时,第一种理性好比未成熟的果实,这果实逐渐成熟,直到最后它里面结出种子。当它到达开始与树分离的阶段时,它的状态就完满了(对此,参看2636节)。然而,第二种理性,也就是主赋予那些正在重生之人的那种理性,也好比这果实,只是现在它在好土里,种子周围的果肉都腐烂了;于是这些种子就从核心或至内在部分中发出来,并生根发芽,然后破土而出,长成一棵新树;新树又逐渐发展,直到最后结出新果实,之后扩展成花园和果园,一切都照着它所接受的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来进行(参看马太福音13:31-32; 约翰福音12:24)。
既然例子更令人信服,那么就以人重生之前的自我和重生之后的自我为例。一个人通过上述方法所获得的第一种理性使他相信他凭自己,因而凭他的自我思考真理、实行良善。这第一种理性想不到别的,即便它被教导一切爱之良善和一切信之真理都来自主。但当他成年后正在重生时,主所赋予他的第二种理性便使他开始认为良善和真理不是来自他自己,或来自他的自我,而是来自主;尽管他仍貌似凭自己实行良善、思考真理(参看1937, 1947节)。这时,他越确认或强化这种观念,就越被带入关于这些事的真理之光,直到最后相信,一切良善和一切真理都来自主。此时,属于第一种理性的自我逐渐被分离出去,主赋予这人一个天堂的自我,这个自我就成了他的新理性的自我。
另举一例。开始时,第一种理性只知道爱自己、爱世界;尽管它听说天堂之爱是完全不同的,但仍对这爱没有任何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当此人行善时,从中所找到的唯一快乐就是,他认为他赢得了人们的好感,或说人们把他视为基督徒,或他从中获得永生的喜乐。然而,主通过重生所赋予他的第二种理性开始在良善和真理本身中感受到某种快乐,并被这种快乐打动,不是因为他自己的东西,而是因为良善和真理本身。当被这种快乐引领时,他就会唾弃功德的思想,直到最后憎恶它如某种滔天罪行。这种快乐会在他里面逐渐增长,并变成一种蒙福的快乐,在来世则变成一种极乐,并且就是他的天堂本身。由此清楚可知,这两种理性在一个正在重生的人里面是何情形。
然而,要知道,尽管一个人正在重生,但属于第一种理性的每一个细节仍留在他身上。它只是与第二种理性分离了,主以一种最奇妙的方式实现这种分离。但主将祂的第一种理性(即最初理性)完全逐出了,以至于丝毫不留,因为纯人身或人性的东西无法与神性共存。因此,祂不再是马利亚的儿子,而是在两种本质(即人身或人性本质和神性本质)方面都是耶和华。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