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18.神变成人就这样变得显而易见。这是圣言存在的最首要和最重要的目的。因为没有人能信神并爱祂,除非他能以某种形式理解祂。因此,那些承认一位不可见,因而无法理解的神之人在思维上会滑入自然界,视自然为神,进而根本不信神。所以,主乐意出生在这个星球,并通过圣言显明这一事实,以便它不仅在这个星球为人所知,而且还由此显明给来自其它星球的灵人和天使,同样显明给来自我们地球的外邦人或异教徒。在来世,外邦人或异教徒被天使教导,那些照自己的宗教信仰过着良善生活的人会接受信之真理,并承认主(AC 2049, 2595, 2598, 2600-2601, 2603, 2861 [原文2661], 2863, 3263)。
1038.“这是立约的记号”表示主在仁爱中同在的标志,这从“立约”和“立约的记号”的含义清楚可知。前面(创世记6:18和9:9,665-666, 1023节)已说明,“立约”表示主在仁爱中的同在。“立约”是指主在爱和仁中的同在,这从立约的性质清楚看出来。所立的一切约都是为了结合,也就是说,为了让人们一起生活在友谊或爱中。这也是为何婚姻被称为约。主与人的结合只存在于爱和仁中,因为主是爱和怜悯本身。祂愿意拯救每个人,用祂的大能把他们都拉进天堂,也就是拉到祂自己那里。谁都能由此知道并得出结论:任何人若不通过主自己所是之物,也就是像祂一样行事,或与祂为一,换句话说,通过爱主作为回报,并爱邻如己,都不可能与主结合。结合唯独以这种方式实现;这就是立约的本质。当结合由此产生时,很明显,接下来就是主的同在。主的确与每个人同在,但这种同在是近是远,都取决于距离爱是近是远。
“立约”是主通过爱与人的结合,或也可说,主在爱和仁中与人的同在,故在圣言中,约本身被称为“平安的约”;因为“平安”表示主的国,主的国在于相爱,平安唯独在相爱中。如在以赛亚书:
大山可以挪开,小山可以迁移。但我的怜悯必不离开你,我平安的约也不迁移。这是怜恤你的耶和华说的。(以赛亚书54:10)
此处怜悯,也就是爱的属性,被称为“平安的约”。以西结书:
我必在他们之上立一牧人,祂必牧养他们,就是我的仆人大卫。祂必牧养他们,作他们的牧人。我必与他们立平安的约。(以西结书34:23, 25)
此处“大卫”明显表示主;祂与重生之人的同在被描述为“祂必牧养他们”。
同一先知书:
我的仆人大卫必作王管理他们,他们众人只有一个牧人。我要与他们立平安的约,作为与他们的永约。我要赐福给他们,使他们增多,又在他们中间设立我的圣所,直到永远。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以西结书37:24, 26-27)
此处主同样由“大卫”来表示;爱由“在他们中间的圣所”来表示;主在爱中的同在和结合由被称为“平安的约”和“永约”的应许,即“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来表示。玛拉基书:
你们就知道我传这诫命给你们,使我的约可以与利未同在,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我与他所立的是生命和平安的约,我将它们与敬畏一起赐给他,他就敬畏我。(玛拉基书2:4-5)
在至高意义上,“利未”表示主,由此表示拥有爱和仁的人;正因如此,与利未所立的“生命和平安的约”表示在爱和仁中。
在摩西五经,论到非尼哈:
看哪,我将我平安的约赐给他,这约要给他和他以后的种,作为永远当祭司职任的约。(民数记25:12-13)
此处“非尼哈”不是指非尼哈,而是指他所代表并表示爱和属爱之物的祭司职分,而该教会的所有祭司职分都表示爱和属爱之物。众所周知,非尼哈不会永远保留祭司职分。申命记:
耶和华你的神,祂是神,是信实的神,向爱祂、守祂诫命的人守约施怜悯,直到千代。(申命记7:9, 12)
此处“约”明显表示主在爱中与人的同在,因为经上说“向爱祂、守祂诫命的人守约施怜悯”。
由于“立约”是主通过爱与人的结合,所以可推知,立约也通过属于爱的一切事物实现;这些事物就是信之真理,被称为诫命。一切诫命,事实上律法和先知,都基于这一条律法:爱主高于一切并爱邻如己,这从主的话清楚看出来(马太福音22:34-40; 马可福音12:28-34)。这也是为何写有十诫的石版被称为“约版”。立约或结合因通过爱的律法或诫命实现,故也通过主引入犹太教会、被称为“法度”(testimonies)的社会法律实现,还通过主所吩咐、被称为“律例”的宗教仪式实现。这一切事物都被称为立约的律法,因为它们涉及爱和仁。如经上论到约西亚王说:
王站在柱旁,在耶和华面前立约,要全心全灵魂地跟在耶和华后面走,遵守祂的诫命、法度、律例,坚固这约言。(列王纪下23:3)
从这些事明显可知什么是“约”,约是内在的,因为主与人的结合是通过内在事物实现的,从来不是通过与内在事物分离的外在事物实现的。外在事物只是这些内在事物的形像和代表,如同人的行为是代表其思维和意愿的一种形像,又如同仁爱行为是存在于里面、在意图和心智中代表仁爱的一种形像。因此,犹太教会的一切仪式是代表主,因而代表爱和仁,以及源于这些的一切事物的一种形像。因此,立约或结合是通过人的内在事物实现的;外在事物只不过是立约的标志,事实上也被如此称呼。内在事物是实现立约或结合的手段,这是显而易见的,如耶利米书:
耶和华说,看哪,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立新约,不像我与他们的祖宗所立的约,因为他们背了我的约。但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中间,写在他们心上。(耶利米书31:31-33)
这论及一个新教会。经上清楚说明,约本身是通过内在事物实现的,事实上是在良心里面立下的;律法被刻写在良心上,而良心的整个律法都是爱的律法,如前所述。
外在事物并不构成约,除非内在事物与它们结合,从而通过该结合与它们作为同一个原因行动,或说与它们一起朝同一个目的行动。但它们仅仅是“立约的记号”,是为了主可以通过它们,如同通过代表形像而被记念或想起,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安息日和割礼被称为“立约的记号”。安息日被如此称呼,对此,我们在摩西五经中读到:
以色列人要守安息日,代代遵行安息日作为永远的约。这是我和以色列人之间永远的记号。(出埃及记31:16-17)
割礼也被称为“立约的记号”,这一点明显可见于摩西五经:
这就是你们当守的、在我与你并你以后的种之间所立的约:你们当中的所有男子都要受割礼。你们都要割去包皮的肉,这是我与你们之间立约的记号。(创世记17:10-11)
由于同样的原因,血也被称为“立约的血”(出埃及记24:7-8)。
外在宗教仪式之所以被称为“立约的记号”,主要是为了让人们可以通过它们回想起内在事物,也就是它们所表示的事物。犹太教会的一切宗教仪式并没有其它目的。因此,它们也被称为记号,有助于使人们想起内在事物;例如,将主要诫命系在手上,戴在前额的做法,如摩西五经中所说的:
你要用你全部的心、全部的灵魂和全部的力量爱耶和华你的神。你要把这些话绑在手上为记号,使它们如同你两眼之间的额饰。(申命记6:5, 8; 11:13, 18)
此处“手”表示意愿,因为它表示能力,而能力是意愿的属性;“两眼之间的额饰”表示理解力;因此“记号”表示回想主要诫命或律法大纲,以便把它不断保持在意愿和思维中,也就是说,使主和爱可以存在于整个意愿和整个思维里面。这就是主,以及来自主而存在于天使中间的相爱的同在。至于这种不断同在及其性质,蒙主的神性怜悯,容后再述(1276-1277, 6849, 7926:2, 9682节)。同样,在本节,经上说:“这是我在我与你们,并同你们在一起的一切活着的灵魂之间所立之约的记号,直到一个时代的世代;我把我的彩虹放在云中,这就可作我与地之间立约的记号了。”此处不是指其它记号,而是指表明主在仁爱中同在的记号,因而是指人对主的回想或记念。至于云中的彩虹如何成为记号和记念,或说象征和提醒,蒙主的神性怜悯,容后再述(1042节)。
9212.“你若真拿同伴的衣服作抵押”表如果记忆真理被感官印象产生的幻觉驱散。这从“作抵押”的含义清楚可知,“作抵押”是指接受所提供货物的代币,因为“抵押”是指出借货物的代币。当理解属灵事物而不是这些时,提供货物表示在真理上给予指导,在这种情况下,代币或抵押表示感官层面的真理。因为此处“衣服”作为一种抵押,表示属世层的最低层,即感官层。由于幻觉在这个层面比比皆是,并且会消灭真理,所以“拿同伴的衣服作抵押”表示感官印象产生的幻觉对真理的驱散。所表示的是这些事物,这一点从内义上的整个思路明显看出来。
一般来说,“衣服”表示给某种其它事物穿上衣服的一切,因而表示相对外在的任何东西。因此,相对于内在人或属灵人来说,外在人或属世人被称为衣服。同样,相对于良善来说,真理被称为衣服,因为真理是良善的衣服;相对于属内在人的信之真理,记忆真理同样如此。构成与人同在的生命最低层的感官觉知,相对于记忆真理来说,就是衣服。“衣服”是指覆盖高层事物的低层事物,或也可说,覆盖内层事物的外层事物(参看2576, 5248节);一般来说,它们是指真理(4545, 4763, 5319, 5954, 6914, 6917, 9093节);它们也指记忆真理(6918节);或指感官真理(9158节);感官觉知构成与人同在的生命最低层(4009, 5077, 5125, 5128, 5767, 5774, 6201, 6313, 7442, 7693节),感官觉知受制于幻觉(5084, 5089, 6201, 6948, 6949, 7442节)。
“衣服”表示真理,这一含义起源于来世的代表。在来世,天使和灵人看似穿着与属于他们的信仰或真理的状态相一致的衣服;他们的衣服照着这种状态所经历的变化而变化。那些处于纯正真理的人身穿白衣,那些处于源于良善的真理之人身穿闪亮的衣服。但那些唯独处于良善的人,如被称为属天天使的至内层天堂的天使,则看似赤身。因此,衣服就是真理,在圣言中,“衣服”表示真理,这从前面所引用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对此,再从福音书中补充以下经文。
马太福音:
当耶稣变形像时,祂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马太福音17:2)
在圣言中,“脸”表示内层,尤表情感(358, 1999, 2434, 3527, 3573, 4066, 4796, 4797, 5102, 5695, 6604, 6848, 6849节);“神的脸”表示良善本身(222, 223, 5585节);“日头”表示神性之爱(2441, 2495, 3636, 3643, 4060, 4321e, 4696, 7083, 8644节)。由此明显可知,“主的脸面明亮如日头”表示什么,即:祂的内层是神性之爱的良善。祂的“衣裳洁白如光”表示从祂发出的神性真理,这真理在天上也显为光(1521, 1619-1632, 3195, 3222, 3485, 3636, 3643, 4415, 5400, 8644节)。
同一福音书:
耶稣将近耶路撒冷时,他们牵了母驴和驴驹来,把自己的衣服搭在它们上面,扶耶稣就骑上去。大多数的群众把衣服铺在路上。还有人从树上砍下枝子来铺在路上。(马太福音21:1, 7, 8)
骑在母驴和驴驹上是最高审判官和君王的一个代表性标志(参看2781节),这也可从前面第5节经文明显看出来:要对锡安的女子说,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的,又骑着母驴,骑着驴驹,就是负重的母驴的驴驹子(马太福音21:5; 也可参看马可福音11:1-11;路加福音 19:28-40;约翰福音12:12-15)。在撒迦利亚书(9:9),经上论到主说:祂“骑着驴,一匹小驴,就是母驴的崽子。”在那里,祂被称为“王”,经上补充说:“祂的权柄必从这海管到那海,从大河管到地极。”最高士师(highest judge,即最高审判官)骑在母驴上,他的儿子们骑在小驴上(参看士师记5:9, 10; 10:3, 4; 12:14);王骑母骡,王的众子骑骡子(列王纪上1:33, 38, 44, 45;撒母耳记下13:29)。
门徒把衣服搭在母驴和驴驹上代表承认整体上的真理是主作为最高审判官(Highest Judge,或最高士师)和君王所停靠于上的基础,或说被交付给作为最高审判官和君王的主;因为门徒代表真理和良善方面的主的教会(2129, 3488, 3858e, 6397节),他们的衣服代表真理本身(4545, 4763, 5319, 5954, 6914, 6917, 9093节)。这一承认同样由群众把衣服和树枝子铺在路上来代表。群众把它们铺在路上的另一个原因是:“路”表示引导教会成员的真理(627, 2333, 3477节)。他们也铺树枝的原因是,“树”表示觉知,以及关于真理和良善的认知或知识(2682, 2722, 2972, 4552, 7692节),因此,“树枝”是指真理本身。这一切也是照着习俗仪式来行的,因为当最高审判官或士师和君王在庄严的队列中骑行时,百姓中的首领就把他们的衣服搭在他们所骑的母驴和骡子上,而百姓自己则把他们的衣服铺在路上,或用树枝代替衣服。因为在天堂,审判权在于源于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而王权则在于神性真理(1728, 2015, 2069, 3009, 4581, 4966, 5044, 5068, 6148节)。
路加福音:
没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块来补在旧衣服上;若是这样,就把新的撕破了,并且从新的撕下来的那块和旧的也不相称。(路加福音5:36)
主用这个对比描述了新教会的真理和旧教会的真理,因为“衣服”表示真理。将一块“缝”或“补”在另一块上表示摧毁这二者;因为新教会的真理是内层真理,因而是适合内在人的真理;而旧教会的真理是外层真理,因而是适合外在人的真理。后一种真理在犹太教会中盛行,因为该教会通过外在事物来代表内在事物;而今天的教会知道那时所代表的内在真理,因为主已经揭示了它们。这些真理并不适合外在真理,以至于能与它们共存,这一事实就是主说的上面这些话所表示的。由此也明显可知,“衣服”表示教会的真理。
约翰福音:
耶稣对彼得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还是少年人的时候,自己束上腰带,随意行走;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给你束腰,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约翰福音21:18)
若不知道圣言的内义,没有人能明白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很明显,它们含有奥秘。就内义而言,“彼得”表示教会的信仰(参看创世记18和22章序言,以及3750, 6000, 6073e, 6344e节)。因此,“还是少年人时的彼得”表示开始时教会信仰的性质;“年老时的彼得”表示末后时教会信仰的性质。由此明显可知“你还是少年人的时候,自己束上腰带,随意往来”这些话表示什么,即:开始时的教会信仰是由源于良善的真理构成的信仰,因而是由对邻之仁和对主之爱构成的信仰。这时,教会成员出于自由行善,因为他的行为源于主。“腰”表示爱之良善(3021, 3294, 4280, 4575, 5050-5062节),因此“束腰”表示给良善穿上真理的衣服;“行走”表示生活(519, 1794, 8417, 8420节);因此,“随意行走”表示过着自由的生活。那些其信源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人就过着自由的生活,或自由行动,因为他们被主引导(892, 905, 2870-2893, 6325, 9096节)。“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给你束腰,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表示末后时的教会信仰将荡然无存,这时,由源于爱自己爱世界的邪恶所产生的虚假将取代信仰并奴役它。这就是隐藏在主的这些话中的奥秘,这奥秘只能从它们的内义看出来。这一切再次表明主以哪种方式说话,即以这种方式:每一个细节里面都有一个内义,以便天堂可以通过圣言与世界联结起来。因为没有圣言,也就是被揭示的神性真理,它们不会联结在一起;如果它们不如此联结起来,人类必灭亡。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