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18

118.神变成人就这

118.神变成人就这样变得显而易见。这是圣言存在的最首要和最重要的目的。因为没有人能信神并爱祂,除非他能以某种形式理解祂。因此,那些承认一位不可见,因而无法理解的神之人在思维上会滑入自然界,视自然为神,进而根本不信神。所以,主乐意出生在这个星球,并通过圣言显明这一事实,以便它不仅在这个星球为人所知,而且还由此显明给来自其它星球的灵人和天使,同样显明给来自我们地球的外邦人或异教徒。在来世,外邦人或异教徒被天使教导,那些照自己的宗教信仰过着良善生活的人会接受信之真理,并承认主(AC 2049, 2595, 2598, 2600-2601, 2603, 2861 [原文2661], 2863, 3263)。

属天的奥秘 #10416

10416.“起来玩

10416.“起来玩耍”表由此产生的他们的内层庆祝的渴望,以及同意。这从“玩耍”的含义清楚可知。“玩耍”是指一个人的内层庆祝的渴望;事实上,玩耍是这种渴望的结果,因为它是由欢快的心情所带来的一种身体活动;一切庆祝的渴望和一切欢快的心情都来自属于掌管一个人的爱的快乐。之所以也表示同意,是因为一切庆祝的内在渴望都有同意在里面;但凡有任何分歧或反对进入,这种渴望就会消失。庆祝的内在渴望存在于一个人的自由感觉之中;一切自由感都来自不进行反对或阻止的爱。
  由于在圣言中,外在事物用来描述内在事物,所以玩耍和跳舞同样用来描述存在于人的内层的欢喜和快乐,如下列经文,耶利米书:
  城必建造在原旧的山冈。必有感谢和玩耍的声音从其中发出。(耶利米书30:18, 19)
  同一先知书:
  以色列的处女啊,我要再建立你,你就被建立;你必再以手鼓为装饰,出去加入玩耍者的舞蹈。他们的灵魂必像浇灌的园子,他们也不再有一点愁烦。那时处女必以跳舞而欢乐,年轻人和年老人也必一同欢乐。我要使他们的悲哀变为欢喜。(耶利米书31:4, 12, 13)
  撒迦利亚书:
  城中街上必满有男孩女孩玩耍。(撒迦利亚书8:5)
  诗篇:
  你要用手鼓和舞蹈赞美耶和华的名。(诗篇149:3; 150:4)
  又:
  你已将我的哀悼变为跳舞。(诗篇30:11)
  耶利米哀歌:
  我们心中的快乐止息,我们的舞蹈变为哀悼。(耶利米哀歌5:15)
  由于“玩耍”和“跳舞或舞蹈”表示源于爱的内层的欢喜快乐,所以埃及人淹死在红海之后,米利暗和众妇女出去拿鼓跳舞(出埃及记15:20)。由于同样的原因,当约柜从俄别以东家中抬到大卫的城里时,大卫在耶和华面前踊跃跳舞(撒母耳记下6:12, 16)。
  在圣言中,内层事物是通过外层事物来呈现和描述的,这一点从诗篇中的这些话清楚看出来:
  你造了海,又大又广;那里有船行走,有你所形成的利维坦在其中玩耍。(诗篇104:25, 26)
  人若不知道灵义存在于圣言的每个细节中,就只知道“海”和“船”在此是指大海和船只,“利维坦”是指海怪或海里的鲸鱼,“玩耍”是指它们在那里一起优游。然而,一点一划皆为神性的圣言不是由这类事物构成的;但当理解这些事物所表示的属灵事物时,它就变成神性。就内义而言,“海”是指记忆知识的一种聚集,因而是指与人同在并在教会中的外在之物;“船”是指取自圣言的认知或知识和教义事物;“利维坦”是指总体上的记忆知识;“玩耍”是指源于这些事物的快乐。“海”是指记忆真理的一种聚集(参看28, 2850, 8184, 9340节);“船”是指取自圣言的认知或知识和教义事物(1977, 6385节);“利维坦”是指总体上的记忆知识(参看7293节)。因此,“玩耍”是指源于这些事物的庆祝的快乐和渴望;当记忆知识确认或强化属灵事物并与它们一致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
  

属天的奥秘 #9213

9213.“必在日落

9213.“必在日落以先还给他”表必须在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到来之前恢复它。这从“日落”的含义清楚可知,“日落”是指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此处的情形是这样的:在天堂,构成爱之良善的事物具有热的交替变化,构成信之真理的事物具有光的交替变化;因此,天堂有爱与信的交替变化。地狱也有交替变化,不过,它们是天堂里的交替变化的对立面,因为它们是对邪恶之爱和对虚假之信的交替变化。这些交替变化对应于地上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即春、夏、秋、冬,又春,依此类推。不过,在灵界,状态取代了季节;因为那里没有热和光的变化,但有爱和信的变化。然而,要知道,这些交替变化在这个人身上和在那个人身上是不一样的;相反,它们照着各人在世上所获得的生命状态而因人而异。在天堂,日落对应于笼罩信之真理的一种阴影状态,和袭裹爱主爱邻之良善的一种寒冷状态。在这些状态下,那里的人进入外在之爱的快乐,这些快乐将信置于阴影之中。因为当一位天使或一个灵人处于外在事物时,他也处于阴影之中;但当处于内在事物时,他就会体验到天堂之爱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体验到信的愉悦,或处于真理之光。地上的春夏两季便对应于这些状态。由此可见为何“日落”表示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关于这些交替变化,可参看前面的说明(5097, 5672, 5962, 6110, 7083, 8426, 8615, 8644, 8812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们当如何理解这一解释,即:必须在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到来之前恢复被感官印象产生的幻觉驱散的记忆真理,也就是“你若真拿同伴的衣服作抵押,必在日落以先还给他”这句话所表示的。人们要明白,被幻觉夺走的真理必须趁着此人仍处于真理之光而得以恢复;因为在这光中,他能重新获得它们,还能驱散幻觉所引入的虚假。但当他处于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时,就无法做到这一切了,因为这些快乐弃绝这些真理,阴影也不接受它们。幻觉就这样粘附在这个人身上,被他归为己有。外在快乐,或外在人的快乐之所以具有这种性质,是因为它们与世界紧密相联,还被它的热唤起,可以说被这热激活。内在的快乐幸福,或内在人的快乐幸福则不然。这些与天堂紧密相联,也被它的热唤起和激活,这热是来自主的爱。
  在摩西五经另一处经文,这一典章或律法以下面的话来宣布:
  不可拿石磨或磨石作抵押,因为他这是拿灵魂作抵押。(申命记24:6)
  “石磨”表示诸如服务于获得信,之后获得仁的那类事物(7780节);“灵魂”表示源于仁的信之生命(9050节);由此明显可知,“不可拿石磨作抵押,因为他这是拿灵魂作抵押”表示什么。又:
  你不可向寄居的和孤儿屈枉正直,也不可拿寡妇的衣裳作抵押。(申命记24:17)
  “拿寡妇的衣裳作抵押”表示以任何方式夺走良善所渴望的真理;因为“衣裳”表示真理(参看9212节);“寡妇”是指一个处于良善并渴望 真理的人,或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渴望真理的良善(9198节);因为如果真理被夺走,良善连同它的渴望也一道消亡。
  又:
  不论你借给同伴什么,不可进他家拿抵押品。要站在外面,等那向你借贷的人把抵押品拿出来给你。他若是穷人,你不可躺卧在他的抵押品里;必在日落的时候把抵押品还给他,使他躺在自己的衣服里,他就为你祝福,这在你神面前算为义了。(申命记24:10-13)
  债主“要站在外面,抵押品拿出来给他”表示回应所交流的真理的正确方式;因为“借”表示真理的交流,“拿抵押品”表示回应。没有人能知道所表示的是这些事,除非通过来世所发生的事,因而除非知道“进家”表示什么,“站在外面”,因而“拿到外面”又表示什么。
  在来世,那些进别人的家,并在同一个房间一起交谈的人以这样的方式与那里的所有人交流自己的思想:他们完全确信他们自己是凭自己在思考这些思想。但是,如果他们站在外面,这些思想的确被感知到,却仿佛来自别人,而不是来自他们自己。这种情形在来世每天都发生。因此,那些持相同观点或具有相同感觉的人看上去在同一所房子里;如果他们看上去在这所房子的同一个房间里,这一切就更真实了。不过,当这些人的观点出现分歧时,所有人都从与他们不同的人眼前消失。在来世,像这样的表象无处不在,并且常常发生。原因在于,思想的相似性将人们联结起来,并使他们与彼此同在;因为思维是内视,并且地方之间的距离在来世存在的方式和在世上不一样。
  由此明显可知“不可进家,而是要站在外面拿抵押品”表示什么,即:人不可向别人施压,或耍弄他的情感,让他去证实自己所知道的真理,而是倾听并接受他在自己心里的回应。因为那些向别人施压,或耍弄他的情感,让他去证实他们自己所知道的真理之人,会使这个别人从他们,而不是从他自己去思考或说话。当有人从别人思考和说话时,与他同在的真理就会陷入混乱;他也不会因此而得以改善,除非他是那种仍对这些真理一无所知的人。这一切再次清楚表明,圣言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包含与诸如存在于灵界中的那类事物相对应的事物。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