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18

118.神变成人就这

118.神变成人就这样变得显而易见。这是圣言存在的最首要和最重要的目的。因为没有人能信神并爱祂,除非他能以某种形式理解祂。因此,那些承认一位不可见,因而无法理解的神之人在思维上会滑入自然界,视自然为神,进而根本不信神。所以,主乐意出生在这个星球,并通过圣言显明这一事实,以便它不仅在这个星球为人所知,而且还由此显明给来自其它星球的灵人和天使,同样显明给来自我们地球的外邦人或异教徒。在来世,外邦人或异教徒被天使教导,那些照自己的宗教信仰过着良善生活的人会接受信之真理,并承认主(AC 2049, 2595, 2598, 2600-2601, 2603, 2861 [原文2661], 2863, 3263)。

属天的奥秘 #10422

10422.“他们快

10422.“他们快快偏离了我所吩咐他们的道”表他们已经将自己从神性真理那里移除。这从“偏离道”的含义清楚可知,“偏离道”是指将自己从真理那里移除。“偏离”表示移除自己,因为那些兴趣在于脱离内在之物的外在事物之人移除自己;“道”表示真理,如下文所述。他们将自己从神性真理那里移除,是因为经上说他们偏离了“耶和华所吩咐他们的道”。
  “道”表示真理来源于出现在灵界的事物。灵界有道和路,城市有大街小巷;灵人哪里都不去,只到爱吸引他们与之交往的人那里。这解释了为何灵人在真理方面的品质从他们所走的道路就能得知;因为一切真理都通向它自己的爱,被称为真理的,是那支持被爱之物的。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日常用语中,人们所走的“道或道路”表示真理;因为人类的语言和其它许多事物一样,都从灵界获得这种用法。
  正因如此,在圣言中,“道”(way,经上或译为路、道路等)、“小路”(path)、“路径”(pathway)、“小道或小径”(track)、“街道”(street)、“小巷”表示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这一点从下列经文明显看出来,如耶利米书:
  你们当站在路边察看,访问古道,哪条路是最好的。(耶利米书6:16)
  同一先知书:
  使你的道路作为良善;你们不要倚靠虚谎的话。(耶利米书7:3-5)
  又:
  你们不要学走列族的道路。(耶利米书10:2)
  又:
  我要照各人的道路和他做事的果子报应他。(耶利米书17:10)
  又:
  它们使百姓在他们的路上,在往古的路径上绊跌,使他们去行偏的小路,不是填高的道路。(耶利米书18:15)
  又:
  我要赐给他们一心一道。(耶利米书32:39)
  诗篇:
  耶和华啊,求你将你的道路指示我,将你的小路教导我!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导我。(诗篇25:4, 5)
  士师记:
  在雅亿的日子,道路止息了,走在小路上的人都是绕道而行。(士师记5:6)
  以赛亚书:
  你们要离弃这条路,偏离这小路。让你们的耳朵听见后面有一句话,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以赛亚书30:11, 21)
  同一先知书:
  道路荒凉,行人止息。(以赛亚书33:8)
  又:
  在那里必有一条小路和一条大道,要称为圣路。污秽人不得经过,那必是为了他们。行路的人虽愚昧,也不至失迷。(以赛亚书35:8)
  又:
  有人的噪音在旷野呼喊,预备耶和华的路;在偏僻之地为我们的神铺平一条小路。祂与谁商议,谁教导祂公平的路,谁将明智的路指示祂呢?(以赛亚书40:3, 14)
  又:
  对那在黑暗的人说,显露吧!他们在路上必有吃的。我必使我的众山成为道路;我的小路也被抬高。(以赛亚书49:9, 11)
  又:
  平安的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小径上没有公平。他们为自己使小路邪曲,凡踏上此路的,都不知道平安。(以赛亚书59:8)
  又:
  你们要为百姓预备道路。铺平铺平小路。对对锡安的女子说,看哪,你的拯救来到。(以赛亚书62:10, 11)
  又:
  我在海中开了一条道路,在大水中辟了一条小路。我必在旷野放置一条道路。(以赛亚书43:16, 19)
  申命记:
  使瞎子走差路的,必受咒诅!(申命记27:18)
  马太福音:
  你们要往路口上去,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婚筵。(马太福音22:9)
  约翰福音: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14:6)
  在这些以及其它许多经文中,“道或道路”都表示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
  

属天的奥秘 #2144

2144.“在幔利橡

2144.“在幔利橡树那里”表示感知的品质,这从“橡树”和“幔利”的代表和含义清楚可知。至于“橡树”一般代表和表示什么,这在第一卷已经说明(1442-1443节);“幔利橡树”具体代表和表示什么(1616节),即感知,但却是来自记忆知识和源于记忆知识的第一理性的一种人性的感知。
如今,人们完全不知道何为感知,因为现在没有人拥有像古人,尤其像上古之人那样的感知;因为古人和上古之人出于感知知道一件事是不是善的,由此知道它是不是真的。有一种流注从主经由天堂进入他们的理性,当他们思想神圣事物时,就从该流注立刻感知到一件事是不是这样。后来,当人开始不再心存天堂观念,只心存世俗和肉体观念,并且良心取代了感知时,这种感知就在他身上消失了;良心也是一种感知,因为违背或照着良心行事无非是从良心感知一件事是不是这样,或是否要这样做。
但良心的感知不是来自所流入的良善,而是来自真理;这真理自人们童年初期就照着他们敬拜的神圣而被植入心智的理性部分,后来又得到确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相信唯独这真理是良善。因此,良心是一种感知,但它来自这种真理;当主将仁爱和纯真注入该真理时,这良心的良善就出现了。从这几点考虑可以看出何为感知。然而,感知与良心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关于感知的阐述,可参看第一卷,104, 125, 371, 483, 495, 503, 521, 536, 597, 607, 784, 865, 895, 1121, 1616节;关于灵人和天使的感知,参看202-203, 1008, 1383-1384, 1390-1392, 1394, 1397, 1504节; 学者不知道何为感知,参看1387节)。
至于主,当祂活在世上时,祂所有的思维都来自神性感知,因为唯独祂是一位神性和属天的人;事实上,祂是耶和华自己存在于其中的那独一无二者,祂的感知就来自耶和华(对此,也可参看第一卷1616, 1791节)。随着祂越来越接近与耶和华的合一,祂的感知越来越内在。这时,就是此处祂的感知的性质从第一卷关于幔利橡树的阐述(1616节)清楚可知;下文则描述了当祂感知到本章所包含的事物时,它是何性质。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