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18

118.神变成人就这

118.神变成人就这样变得显而易见。这是圣言存在的最首要和最重要的目的。因为没有人能信神并爱祂,除非他能以某种形式理解祂。因此,那些承认一位不可见,因而无法理解的神之人在思维上会滑入自然界,视自然为神,进而根本不信神。所以,主乐意出生在这个星球,并通过圣言显明这一事实,以便它不仅在这个星球为人所知,而且还由此显明给来自其它星球的灵人和天使,同样显明给来自我们地球的外邦人或异教徒。在来世,外邦人或异教徒被天使教导,那些照自己的宗教信仰过着良善生活的人会接受信之真理,并承认主(AC 2049, 2595, 2598, 2600-2601, 2603, 2861 [原文2661], 2863, 3263)。

属天的奥秘 #8941

8941.“不可用凿

8941.“不可用凿过的石头建它”表它绝不是自我聪明的产物。这从“凿过的石头”的含义清楚可知,“凿过的石头”是指诸如出于自我聪明的那类事物,因为“石头”是指真理(参看8940节);凿刻或塑造它们表示产生或孵化真理,或更确切地说,看似真理、出于自我,也就是出于自我聪明的那类观念。因为凡由自我或自我聪明所产生或孵化的东西都从人那里获得自己的生命,这种生命根本不是生命,因为人的自我无非是邪恶(210, 215, 694, 874-876,874-876, 987, 1047, 5660, 5786, 8480节);而不是从自我,而是从神那里所获得的东西则拥有生命在自己里面,因为一切生命皆来自神,或说神是一切生命的源头。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源于真理的对主的敬拜,因为“石坛”表示这种敬拜(8940节)。
激发对主的敬拜的真理唯独取自圣言,因为圣言的一切细节都有来自神的生命在里面。当真理取自人的自我时,它们以凌驾于世界上所有人之上的等级和显赫,以及超越所有人的世俗财物和财富为关注的目的。因此,它们含有对自我和世界的爱在里面,因而含有整体上的一切邪恶(7488, 8318节)。但源于圣言的真理以永生为关注的目的,含有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在里面,因而含有整体上的一切良善。当真理从自我或自我聪明产生或孵化出来时,它们就是管辖来自神的真理的主人,因为它们利用后者确认或强化自己。但情况应该反过来,也就是说,来自神的真理当掌权成为主人,而来自自我聪明的真理当成为仆人。自我或自我聪明的产物虽名为真理,其实并不是真理;它们只是外表看似真理,因为它们通过利用圣言的字义和推理而被造得看似真理;内在其实是虚假。至于这些事物是什么,是何性质,可参看前文(8932节)。
世上有两种出于自我聪明的宗教表象。一种是对自我和世界的爱在其中是一切的宗教表象;在圣言中,这种宗教表象被称为“巴别塔”(Babel)。它内在由于对自我和世界的爱而是亵渎的,而外在则由于圣言而是神圣的,人们利用圣言来强化或确认自己的观念。另一种是自然之光在其中是一切的宗教表象;具有这种宗教的人不承认他们所不理解的任何东西为真理。一些属于这种表面宗教的人承认圣言,然而却利用它来强化或确认自己的观念,因而对待圣言如自己的奴仆。然而,有些人则不承认圣言;相反,他们认为神性在于自然界;事实上,他们在其中观看的光,是自然界的光,只在自然界里面闪光,无法被天堂之光光照,变得更加明亮,因为他们抛弃圣言,而圣言是一切光照的源头。那些属于这两种宗教表象的人则在地狱,因为他们缺乏天上的生命;他们之所以不能接受天上的生命,是因为他们已经将圣言抛在一边。他们当中那些已经利用圣言来强化或确认自己观念的人,从心里认为圣言一文不值;但鉴于它在普遍民众当中具有大权威、大权柄,所以他们以这种方式利用它来为自己服务,好叫他们自己的聪明所孵化的虚假观念能由此得以验证、强化。由此可见“不可用凿过的石头建坛”在灵义上表示什么。
在以下经文中,“凿过的石头”也表示出于自我聪明的东西:
这众百姓,就是以法莲和撒马利亚的居民,都要知道,他们凭骄傲自大的心说:砖墙塌了,我们却要用凿过的石头建筑。(以赛亚书9:9, 10)
耶利米哀歌:
我哀哭呼求;祂使我的祷告不得上达,祂用凿过的石头挡住我的道;祂翻转我的路。(耶利米哀歌3:8, 9)
阿摩司书:
你们践踏被压碎的,向他勒索麦子;你们用凿过的石头建造房屋,却不得住在其内。(阿摩司书5:11)
在这些经文中,“凿过的石头”表示诸如自我的聪明在信仰问题上所产生的那种事物。
由于“凿过的石头”表示这些事物,故以色列人过了约旦河之后在迦南地首先建造的祭坛,是由未凿过的石头建的;因为越过约旦河代表引入主的国度,这种引入是通过信之真理实现的。论到这个祭坛,经上在约书亚记中如此记着说:
约书亚在以巴路山上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筑一座坛,照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话,是用人没有动过铁器的整石头筑的坛。(约书亚记8:30, 31;申命记27:1-8)
耶路撒冷的殿同样是用未凿过的整石头建的。论到这个殿,经上在列王纪上中如此记着说:
论到这殿本身,建殿的时候,是从那里所来的整块石头建的;当建的时候,在殿里没有听见锤子、斧子和别样铁器的响声。(列王纪上6:7)
因为主的殿代表神性真理方面的主。殿代表主,主自己在约翰福音(2:19, 21, 22)教导了这一点;之所以代表神性真理方面的主,是因为那里教导的是神性真理;这也是为何它是用石头建的;因为“石头”表示神性真理(8940节);这还解释了为何主被称为“以色列的石头”(6426节)。
由此可见石坛表示什么,殿的石头表示什么,以及未凿过的整块石头表示什么,即:宗教要由源于主,因而源于圣言的真理形成,不可由自我聪明形成。出于自我聪明的真理在以赛亚书中是如此被描述的:
匠人铸造雕像,金匠用金包裹,为它铸造银链。他寻找熟练的匠人,预备雕像。(以赛亚书40:19, 20)
“雕像”表示出于自我或人自己的某种宗教虚构物,它被立起来当作神性之物被敬拜(参看8869节);“匠人”表示那些出于自我孵化并产生的事物;他“用金包裹”、“铸造银链”、“寻找熟练的匠人”描述了他们试图使这些事物看似真理。
又:
制造雕像的尽都虚空他的同伴都必羞愧!匠人们不过是人。他用火钳塑造铁器,用锤打出形状,用他有力的膀臂锤成;他制作木块,拉出线绳,用直尺做记号。他把它作成角,用圆规画出模样,仿照男人的体态,照着人的美丽,作成它,好住在房屋中。(以赛亚书44:9, 11-13)
这段经文也描述了出于自我聪明的宗教虚构物。类似的话出现在耶利米书:
列族的风俗是虚空的。他从森林中砍伐木头,匠人的手用斧子制成的作品。他们用银用金妆饰它,用钉子和锤子钉稳它。(耶利米书10:3, 4)
以及何西阿书:
现今他们犯罪越来越多,用银子为自己做铸像,就是照自己的聪明做偶像,都是匠人的工作。(何西阿书13:2)
“偶像”、“外邦的神”、“铸像”和“雕像”表示由自我聪明所孵化,而非源于圣言的宗教虚构物,自我的产物不是别的;因为它们本身是死的,尽管被当作活的来崇拜。

属天的奥秘 #2049

2049.“从不属你

2049.“从不属你种的一切外人”表示教会之外的人。这从“外人”的含义清楚可知,“外人”是指那些不是出生在教会,因而没有信之良善和真理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信之良善和真理。“外人”也表示那些处于外在敬拜的人(关于他们,可参看1097节);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论述的主题是教会之内的人。然而,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主的教会,所以“外人”表示那些不是出生在教会的人,如外邦人或非基督徒。教会之外的外邦人或非基督徒可能拥有真理,但没有信之真理。他们的真理类似十诫,即: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奸淫,不可贪恋他人的东西,以及要敬拜神。然而,信之真理是涉及永生、主的国和主自己的一切教义教导。外邦人或非基督徒不可能知道这些教导,因为他们没有圣言。
这些人就是虽“不属你种”,但要一同受割礼,也就是洁净的“外人”所表示的人。由此明显可知,他们和教会之内的人一样能被洁净,这种洁净由他们受割礼来代表。当他们抛弃污秽的爱,彼此生活在仁爱中时,就被洁净;这时,他们活在真理中,因为一切真理都与仁爱有关;但这些真理属于上述两种类型中的第一种。那些活在这些真理中的人很容易吸收信之真理,即便活在肉身时没有吸收,在来世也会吸收,因为信之真理是仁爱的内在真理。事实上,这时,他们只喜欢被引入仁爱的内在真理。构成主国度的,就是仁爱的内在真理(参看932, 1032, 1059, 1327, 1328, 1366节)。
在来世,仅仅知道信仰的认知或知识不算什么,因为就连最坏的人,甚至地狱里的人也能拥有这些知识,有时知道的比其他人还多。重要的是照这些认知或知识去生活,因为一切认知或知识都以生活为目的。学习知识若不是为了生活,那么这些知识将毫无用处,仅仅使人们可以谈论它们,由此在世上被视为有学问的人,升到高位,赢得好名声,积聚财富。由此明显可知,信仰的认知或知识的生活无非是仁爱的生活。事实上,律法和先知,也就是信的整个教义,连同它的一切认知或知识,在于爱主和爱邻,谁都能从主的话(马太福音22:34-39;马可福音12:28-35)清楚看到这一点。
尽管如此,教义,也就是信仰的认知或知识对仁爱生活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它们,仁爱的生活无法形成。死后拯救一个人的,就是这种生活,绝不是没有仁爱生活的信仰生活,因为没有仁爱,就不可能有任何信仰的生活。过着一种爱与仁之生活的人就拥有主的生命在里面,没有人能通过其它任何生活而与主结合。由此也清楚可知,信之真理若不植入仁爱,决不能被承认为真理;也就是说,承认被人们大量谈论的真理是不可能的,除非表面上或口头上,因为人们从内在,或从心里否认真理。如前所述,一切信之真理都以仁爱为目的,如果仁爱不存在于它们里面,那么它们就会从内在被弃绝。当外层被除去(如在来世的情形)时,内层的性质就显而易见了,即:它们与一切信之真理完全相反。如果人们活在肉身期间缺乏仁爱的生活,也就是缺乏相爱,那么在来世接受它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死后,等待他们的,是他们在世上所过的生活。事实上,他们厌恶并憎恨相爱。这些人仅仅靠近过着相爱生活的社群就会颤抖、战栗,感到痛苦。
这些人虽出生在教会,但仍被称为“身心未受割礼的外人”,他们不可进入圣所,也就是主的国度。以西结书所指的就是他们:
心没受割礼,肉身没受割礼的外人都不可入我的圣所。(以西结书44:7, 9)
同一先知书:
在这样荣耀昌大上,在伊甸诸树中,谁能与你相比呢?然而你要与伊甸的诸树一同下到地府,在未受割礼的人中间,与被剑刺死的人一同躺卧。(以西结书31:18)
这论及法老,法老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1164, 1165, 1186, 1462节)。要与他们一同下到地府的“伊甸诸树”也表示记忆知识,不过是信仰认知的记忆知识。由此明显可知,“未受割礼的”在内义上表示什么,即:一个纵情于污秽的爱和伴随这些爱的生活之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