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18.神变成人就这样变得显而易见。这是圣言存在的最首要和最重要的目的。因为没有人能信神并爱祂,除非他能以某种形式理解祂。因此,那些承认一位不可见,因而无法理解的神之人在思维上会滑入自然界,视自然为神,进而根本不信神。所以,主乐意出生在这个星球,并通过圣言显明这一事实,以便它不仅在这个星球为人所知,而且还由此显明给来自其它星球的灵人和天使,同样显明给来自我们地球的外邦人或异教徒。在来世,外邦人或异教徒被天使教导,那些照自己的宗教信仰过着良善生活的人会接受信之真理,并承认主(AC 2049, 2595, 2598, 2600-2601, 2603, 2861 [原文2661], 2863, 3263)。
创世记9:1-29
1.神赐福给挪亚和他的儿子,对他们说,你们要繁殖增多,充满大地。
2.使地上一切的走兽和空中一切的飞鸟都惊恐你们、惧怕你们;连土地使之爬出的一切并海里一切的鱼,都交在你们手中。
3.凡活着的爬行物,都可作你们的食物;我将这一切都赐给你们,如同以前赐给你们可食植物一样。
4.唯独带灵魂的肉,就是它的血,却不可吃。
5.我必追讨你们的血和灵魂;我要在一切野兽的手上追讨它,在人的手上和为弟兄之人的手上追讨人的灵魂。
6.凡流人里面的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流,因为人是神照着自己的形像造的。
7.你们要繁殖增多;要在地上滋生、增多。
8.神对挪亚和同他一起的儿子说话,说,
9.我,看哪,我要与你们和你们以后的种坚立我的约,
10.包括同你们在一起的一切活着的灵魂,就是飞鸟、牲畜,以及同你们在一起的地上一切的野兽;凡从方舟里出来的,甚至地上一切的野兽。
11.我要与你们坚立我的约,一切肉体必不再被洪水的水剪除,也不再有洪水毁坏地了。
12.神说,这是我在我与你们,并同你们在一起的一切活着的灵魂之间所立之约的记号,直到一个时代的世代;
13.我把我的弓放在云中,这就可作我与地之间立约的记号了。
14.我使云遮盖地的时候,必有弓在云中出现,
15.我便记念在我与你们和所有肉体里面一切活着的灵魂之间所立的约。诸水不再成为洪水,毁灭所有肉体了。
16.弓必出现在云中,我看见它,就要记念在神与地上所有肉体里面一切活着的灵魂之间所立的永约。
17.神对挪亚说,这就是我在我与地上所有肉体之间所立之约的记号。
18.从方舟出来的挪亚的儿子就是闪、含、雅弗。含是迦南的父亲。
19.这三个是挪亚的儿子;全地都是从这些人散布开来的。
20.挪亚开始作起土地上的人来,栽了一个葡萄园。
21.他喝了酒,喝醉了,就在帐棚中间裸露着。
22.迦南的父亲含,看见他父亲赤身,就告诉他外边的两个兄弟。
23.于是闪和雅弗拿件衣服,他们两人都搭在肩上,倒退着进去,遮盖父亲的赤身;他们背着脸,就看不见父亲的赤身。
24.挪亚醒了酒,知道他小儿子向他所作的事,
25.就说,迦南当受咒诅;必给他兄弟作奴仆的奴仆。
26.又说,耶和华,闪的神是赐福的!迦南要作他的奴仆。
27.愿神使雅弗扩张,他要住在闪的帐棚里;迦南要作他的奴仆。
28.洪水以后,挪亚又活了三百五十年。
29.挪亚所有的日子是九百五十年;他就死了。
概览
971.接下来论述的主题是重生之人的状态,首先论述的是内在人的掌控和外在人的服从。
2049.“从不属你种的一切外人”表示教会之外的人。这从“外人”的含义清楚可知,“外人”是指那些不是出生在教会,因而没有信之良善和真理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信之良善和真理。“外人”也表示那些处于外在敬拜的人(关于他们,可参看1097节);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论述的主题是教会之内的人。然而,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主的教会,所以“外人”表示那些不是出生在教会的人,如外邦人或非基督徒。教会之外的外邦人或非基督徒可能拥有真理,但没有信之真理。他们的真理类似十诫,即: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奸淫,不可贪恋他人的东西,以及要敬拜神。然而,信之真理是涉及永生、主的国和主自己的一切教义教导。外邦人或非基督徒不可能知道这些教导,因为他们没有圣言。
这些人就是虽“不属你种”,但要一同受割礼,也就是洁净的“外人”所表示的人。由此明显可知,他们和教会之内的人一样能被洁净,这种洁净由他们受割礼来代表。当他们抛弃污秽的爱,彼此生活在仁爱中时,就被洁净;这时,他们活在真理中,因为一切真理都与仁爱有关;但这些真理属于上述两种类型中的第一种。那些活在这些真理中的人很容易吸收信之真理,即便活在肉身时没有吸收,在来世也会吸收,因为信之真理是仁爱的内在真理。事实上,这时,他们只喜欢被引入仁爱的内在真理。构成主国度的,就是仁爱的内在真理(参看932, 1032, 1059, 1327, 1328, 1366节)。
在来世,仅仅知道信仰的认知或知识不算什么,因为就连最坏的人,甚至地狱里的人也能拥有这些知识,有时知道的比其他人还多。重要的是照这些认知或知识去生活,因为一切认知或知识都以生活为目的。学习知识若不是为了生活,那么这些知识将毫无用处,仅仅使人们可以谈论它们,由此在世上被视为有学问的人,升到高位,赢得好名声,积聚财富。由此明显可知,信仰的认知或知识的生活无非是仁爱的生活。事实上,律法和先知,也就是信的整个教义,连同它的一切认知或知识,在于爱主和爱邻,谁都能从主的话(马太福音22:34-39;马可福音12:28-35)清楚看到这一点。
尽管如此,教义,也就是信仰的认知或知识对仁爱生活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它们,仁爱的生活无法形成。死后拯救一个人的,就是这种生活,绝不是没有仁爱生活的信仰生活,因为没有仁爱,就不可能有任何信仰的生活。过着一种爱与仁之生活的人就拥有主的生命在里面,没有人能通过其它任何生活而与主结合。由此也清楚可知,信之真理若不植入仁爱,决不能被承认为真理;也就是说,承认被人们大量谈论的真理是不可能的,除非表面上或口头上,因为人们从内在,或从心里否认真理。如前所述,一切信之真理都以仁爱为目的,如果仁爱不存在于它们里面,那么它们就会从内在被弃绝。当外层被除去(如在来世的情形)时,内层的性质就显而易见了,即:它们与一切信之真理完全相反。如果人们活在肉身期间缺乏仁爱的生活,也就是缺乏相爱,那么在来世接受它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死后,等待他们的,是他们在世上所过的生活。事实上,他们厌恶并憎恨相爱。这些人仅仅靠近过着相爱生活的社群就会颤抖、战栗,感到痛苦。
这些人虽出生在教会,但仍被称为“身心未受割礼的外人”,他们不可进入圣所,也就是主的国度。以西结书所指的就是他们:
心没受割礼,肉身没受割礼的外人都不可入我的圣所。(以西结书44:7, 9)
同一先知书:
在这样荣耀昌大上,在伊甸诸树中,谁能与你相比呢?然而你要与伊甸的诸树一同下到地府,在未受割礼的人中间,与被剑刺死的人一同躺卧。(以西结书31:18)
这论及法老,法老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1164, 1165, 1186, 1462节)。要与他们一同下到地府的“伊甸诸树”也表示记忆知识,不过是信仰认知的记忆知识。由此明显可知,“未受割礼的”在内义上表示什么,即:一个纵情于污秽的爱和伴随这些爱的生活之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