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19

119.要知道,主通

119.要知道,主通过天堂赋予我们的圣言是联结天堂与尘世的纽带。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圣言字义中的一切事物才对应于天上的神性事物;就其至高和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圣言论述主,祂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对祂的爱和信,因而论述出自祂并在祂里面的生命。当我们地球上的圣言被阅读和传讲时,这些主题就呈现给天上的天使。天上的天使对圣言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世人对它的理解,天使遵循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而世人遵循它的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AC 1769-1772, 1887, 2143, 2333, 2396, 2540, 2541, 2545, 2551)。圣言是联结天与地的纽带(AC 2310, 2495, 9212, 9216, 9357, 10357)。因此,圣言纯由对应写成(AC 1404, 1408, 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8615, 10687)。就圣言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它唯独论述主及其国度(AC 1873, 2249, 2523, 7014, 9357)。

属天的奥秘 #10642

10642.“所以你

10642.“所以你要推倒他们的祭坛”表必须弃绝包含在这种宗教和源于它的敬拜里面的邪恶。这从“祭坛”和“推倒”的含义清楚可知:“祭坛”是主和源于良善的对祂的敬拜的主要代表(参看921, 2777, 2811, 4541, 8935, 8940, 9388, 9389, 9714, 9964, 10242, 10245节),故在反面意义上是偶像崇拜,因而源于邪恶的敬拜的代表,如下文所述;“推倒”是指弃绝。因为论到祭坛,就说它们要被推倒;但论到这些民族的祭坛所表示的包含在敬拜中的邪恶,就是它们要被弃绝。
  本节提到了“祭坛”、“柱子”和“小树林”,它们一般表示与偶像崇拜有关的一切事物;“祭物”表示源于邪恶的敬拜;“柱子”表示源于邪恶之虚假的敬拜;“小树林”表示伴随它们的宗教教义。这些东西之所以要根除,是因为这些代表物不是用来敬拜主的,而是用来敬拜诸神的,如巴力和其他许多人,他们原是普普通通的人。这种敬拜是属魔鬼和地狱的,事实上,拜人而不是拜神自己,也就是主,是属魔鬼的;因为一个人会与他所拜的那个人相联结。
  此处的情形是这样:如果拜一个人为神,那么来自地狱的灵人就与他联结。这是因为信和爱创造一种联结;也就是说,对真理的信和对良善的爱将一个人与主相联结;但对虚假的信和对邪恶的爱则将一个人与地狱相联结。因为每个人都有来自地狱的灵人和来自天堂的天使与他同在;没有他们的同在,此人就无法存活。如果一个人敬拜某个曾在世为人的人,那么与此人同在的地狱灵人就会以为他们就是那受到敬拜的人;因为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想要成为神,这些灵人会将这种敬拜传到他们所属的地狱社群。因此,这些人在何等程度上受到敬拜,来自天堂的天使就远离到何等程度。结果,这个人就被吸引到地狱的欲望中,直到最后,就他里面的一切生命而言,他变得像那些灵人,死后也就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而另一方面,当一个人敬拜主,也就是天地之神时,与此人同在的天堂天使不会把这种敬拜归给自己,因为他们将一切信之真理和一切爱之良善都归给主,丝毫不归给自己。结果,通往主自己的道路通过他们被打开,然后主以信和爱将他们与自己相联结。由此可见敬拜主自己何等重要,祂拥有天上地上一切的权柄,正如祂自己在马太福音(28:18)中所宣称的。
  

属天的奥秘 #8615

8615.“直到日落

8615.“直到日落”表当这种状态,即与内层邪恶所生的虚假争战的状态即将结束时。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白天的各个时间段,从日升到日落,再到日升,表示那些在来世的人所经历的状态变化。日落之时表示这种状态的结束,因此,“直到日落”表示当这种状态即将结束时。白天的各个时间段,从日升到日落,表示状态及其变化(参看5672, 5962, 6110, 8426节)。
凡仔细思考的人都能看出,这几节所记载的事含有并未显现在字面上的奥秘,如摩西站在小山上,手里拿着一根杖;当摩西举手时,约书亚就得胜,当摩西垂手时,亚玛力就得胜;他们将一块石头放在他下面,他就坐在上面;亚伦与户珥扶着他的手,一直扶到日落。若非这些事当中的每一件都对应于天上的事,它们根本不可能有助于与亚玛力的争战。对应关系拥有绝对的全部能力,并且如此之大,以致在地上照着对应关系所行的在天上也有力量;因为对应关系来源于神性。
那些处于爱与信之良善的人就处于这种对应关系,神性构成与他们同在的一切,因为神性是爱之良善和信之良善的源头。圣言中所记载的一切神迹都是通过对应关系实现的。圣言是以这种方式写成的:其中的一切细节,甚至最小的细节,都对应于天上的事物。因此,圣言拥有神性力量;它将天与地联结起来。因为当圣言在地上被人阅读时,天上的天使就会被包含在内义中的圣洁所打动。这一切的发生是由于圣言中的一切细节所具有的对应关系。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