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19.要知道,主通过天堂赋予我们的圣言是联结天堂与尘世的纽带。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圣言字义中的一切事物才对应于天上的神性事物;就其至高和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圣言论述主,祂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对祂的爱和信,因而论述出自祂并在祂里面的生命。当我们地球上的圣言被阅读和传讲时,这些主题就呈现给天上的天使。天上的天使对圣言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世人对它的理解,天使遵循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而世人遵循它的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AC 1769-1772, 1887, 2143, 2333, 2396, 2540, 2541, 2545, 2551)。圣言是联结天与地的纽带(AC 2310, 2495, 9212, 9216, 9357, 10357)。因此,圣言纯由对应写成(AC 1404, 1408, 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8615, 10687)。就圣言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它唯独论述主及其国度(AC 1873, 2249, 2523, 7014, 9357)。
1505.我也获知在来世为感官所感知的这些气场是如何获得的。为阐明并理解这一点,以一个形成了自己优于他人的观点之人为例。他最终会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可以说这样一种本性:无论到哪,每当看到其他人,并和他们交谈时,他总是专注于自己。一开始,他这样做是有意识的,但后来就是无意识的了,以致他对此视而不见;但它仍占据主导地位,这不仅体现在其情感和思维的每个细节中,还体现在其举止和言语的每个细节中。人们可以在其他人身上看到这一点。这就是在来世产生一种气场的那种特质,这种气场能被感知到,但只有当主允许时才可以。这适用于其它情感;因此,那里有多少气场,就有多少情感和情感的组合,它们是数不胜数的。这个气场可以说是一个人投射在自身之外的一个形像,事实上是住在他里面的所有事物的一个形像。然而,在灵人界,以一种可见或可感知的形式呈现的,只是某种总体事物;而在天堂,人们却能知道这个人的具体细节是什么样;至于他的最小细节,则除了主之外,没有人知道。
10686.“也不吃饭,也不喝水”表在此期间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不会变成一个人自己的。这从“饭”、“水”、“吃”和“喝”的含义清楚可知:“饭”是指爱之良善(参看2165, 2177, 3464, 3478, 3735, 3813, 4211, 4217, 4735, 4976, 8410, 9545节);“水”是指信之真理(参看10238提到的地方),在圣言中,“饭和水”一般表示一切良善和真理(参看9323节);“吃”是指与良善结合,并将它变成人自己的(2187, 2343, 3168, 3513e, 3596, 4745, 5643, 8001节);“喝”是指接受真理,并将它变成人自己的(3069, 3089, 3168, 8562节)。此处的情况是这样:一个人不是在试探期间,而是在试探之后将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变成他自己的;因为只要试探持续,与一个人同住的邪恶和邪恶的虚假就会在一边被激起,而良善和良善的真理则在另一边被激起。正因如此,他会经历一种动荡、混乱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内在层面正在被打开。但试探结束之后,他会体验到平安和宁静;在此状态下,主将良善和良善的真理引入现在已经被打开的内在层面。由此明显可知当如何理解摩西“四十昼又四十夜也不吃饭,也不喝水”这句话所表示的,就是只要试探持续,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就不会变成一个人自己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