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19.要知道,主通过天堂赋予我们的圣言是联结天堂与尘世的纽带。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圣言字义中的一切事物才对应于天上的神性事物;就其至高和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圣言论述主,祂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对祂的爱和信,因而论述出自祂并在祂里面的生命。当我们地球上的圣言被阅读和传讲时,这些主题就呈现给天上的天使。天上的天使对圣言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世人对它的理解,天使遵循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而世人遵循它的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AC 1769-1772, 1887, 2143, 2333, 2396, 2540, 2541, 2545, 2551)。圣言是联结天与地的纽带(AC 2310, 2495, 9212, 9216, 9357, 10357)。因此,圣言纯由对应写成(AC 1404, 1408, 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8615, 10687)。就圣言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它唯独论述主及其国度(AC 1873, 2249, 2523, 7014, 9357)。
1799.“看哪,我家中的儿子才是我的继承人”表示主的国度将只有外在之物,这从“继承人”和“继承”的含义清楚可知。成为一个继承人或继承表示主国度中的永生。凡在主国度中的人都是继承人,因为他们生命的源头是主的生命,或说他们靠主的生命活着,而主的生命是相爱的生命,他们由此被称为“儿子”。凡拥有主的生命在里面的人都是主的儿子或继承人,因为他们的生命来自主,他们是从主生的,也就是被主重生。那些从某人而生的人就是这个人的继承人;所有正在被主重生的人也是如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正接受主的生命。
主的国度有外在的人,相对内在的人和内在的人。住在第一层天堂的善灵是外在的,住在第二层天堂的天使灵是相对内在的,而住在第三层天堂的天使是内在的。那些外在的人与主的关系不像那些相对内在的人那样亲密或接近,而那些相对内在的人与主的关系又不像那些内在的人那样亲密或接近。主出于神性之爱或怜悯愿意所有人都接近祂自己,甚至不愿他们站在门口,也就是在第一层天堂,而是愿意他们都在第三层天堂;倘若可能,不仅与祂自己同在,而且还在祂自己里面。这就是神性之爱或主的爱。但由于那时教会仅处于外在,所以祂用这些话来表达不满,说:“看哪,我家中的儿子才是我的继承人”,以此表示祂的国度将只有外在之物。但安慰和关于内在之物的应许随之而来,如接下来的几节所描述的(1800-1810节)。
至于何为教会的外在,这在前面已经阐明(参看1083, 1098, 1100, 1151, 1153节)。教义本身并不构成外在,更不构成内在,如前所述。就主而言,使得教会彼此有别且相互分离的并不是它的教义,而是照着教义的生活。所有教义只要是纯正的,就都视仁爱为它们的基本原则。教义除了教导人们应当成为哪种人,或应当如何生活外,还能教导什么呢?
在基督教界,正是教义使得教会不同且分离。人们基于教义而自称天主教徒、路德宗信徒、加尔文教徒,改革宗教徒(或新教教徒)和福音派教徒,以及其它名称。这些名称仅仅是从教义生出来的;如果我们视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为信仰的首要原则,那么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教义仅仅是关于信之秘密的不同观点。真正的基督徒会让每个人照着自己的良心持守这些观点,并从心里说,一个作为一个基督徒生活,也就是照着主的教导生活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倘若如此,那么所有不同教会将成为一个教会,而唯独从教义出来的一切纷争都将消失。事实上,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一切仇恨都将顷刻间烟消云散,而主的国会降临在地上。
大洪水之后随即出现的古教会就具有这种性质,尽管它分散在许多国家当中;也就是说,人们虽在教义问题上彼此分歧很大,但仍使得仁爱成为首要事物。而且他们不是从属于信的教义的角度,而是从属于生活的仁爱的角度来看待敬拜。这就是他们都有“一种语言和一样的话”(创世记11:1)的意思(对此,参看1285节)。
2249.“亚伯拉罕近前来说”表示主出于人身或人性的思维,这思维与神性贴得更近了。这从前面论述主对人类的思维的地方可推知,因而无需解释。就内义而言,本章充分描述了主的思维和感知的状态,开头则描述了主的人身或人性与其神性结合的状态。诚然,在世人眼里,这些事似乎不那么重要;然而,它们却是至关重要的。
在天使眼里,他们的圣言就是内义;这些大事与它们的代表一起以一种最美的形式活生生地呈现在他们面前。此外,随它们而来并与类似它们的无数事物也都呈现出来,这些事物都涉及主与天堂的结合,以及对他们人身或人性里面的主之神性的接受。事实上,天使的观念是这样:他们享受这些事物胜过其它一切事物,并感觉它们是最快乐的。他们由此在主的人身或人性本质与其神性本质结合方面越来越被这些观念光照和确认。因为天使曾是世人,当他们为世人时,只能想到主是一个人,并且主就是神,以及神性三位一体,从而为自己形成各种观念,尽管那时他们不知道这些观念是何性质。
天堂的奥秘具有这种性质:尽管它们完全超出我们的理解,但我们每个人仍可以为自己形成关于它们的某种观念,因为若不通过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形成的某种观念,没有什么东西能留在记忆中,更不用说进入任何思维了。天使的观念只能从世上的事物,或类似它们的事物中形成;而那时由无法理解的事物产生的谬念或幻想也渗入进来。在来世,这些谬念或幻想会使那时更为内在的思维观念疏远信之良善和真理。
为了驱散这些谬念或幻想,本章的内义大量阐述了主的人身或人性与其神性的结合,以及祂的感知和思维。当世人阅读圣言时,这些事同时以这样一种方式进入天使的感知,即:他们以前从其它源头,以及很容易由这些源头产生的顾虑中形成的观念逐渐被驱散;而与天使所享有的真理之光一致的新观念则被注入。这种情况在属灵天使当中比在属天天使当中更突出,因为天使的观念越纯粹,天使就越完美地接受天堂的思维。众所周知,在主眼前,天也不洁净(约伯记15:15);天使们不断被完善,这的确是真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