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19.要知道,主通过天堂赋予我们的圣言是联结天堂与尘世的纽带。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圣言字义中的一切事物才对应于天上的神性事物;就其至高和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圣言论述主,祂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对祂的爱和信,因而论述出自祂并在祂里面的生命。当我们地球上的圣言被阅读和传讲时,这些主题就呈现给天上的天使。天上的天使对圣言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世人对它的理解,天使遵循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而世人遵循它的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AC 1769-1772, 1887, 2143, 2333, 2396, 2540, 2541, 2545, 2551)。圣言是联结天与地的纽带(AC 2310, 2495, 9212, 9216, 9357, 10357)。因此,圣言纯由对应写成(AC 1404, 1408, 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8615, 10687)。就圣言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它唯独论述主及其国度(AC 1873, 2249, 2523, 7014, 9357)。
195.上古之人不是将人里面的一切事物比作牲畜和飞鸟,而是实际如此称呼它们。这是他们惯常的说话方式,这种说话方式仍存留在大洪水后的古教会中,并保存在先知书当中。他们将人的感官能力称为“蛇”,因为正如蛇贴近地面,感官能力贴近肉体。因此,他们还将基于感官证据的关于信之秘密的推理称为“蛇毒”,将推理者本人称为“蛇”。由于这些人将推理大量建立在感官证据,也就是可见事物的基础上,而这些事物都是尘世、肉体、世俗和属世的,所以经上说:“蛇比田野一切的野兽更狡猾”。
所以在大卫诗篇,论到那些通过推理误导人的人,经上说:
他们使舌头尖利如蛇;他们的嘴唇之下有角蝰之毒。(诗篇140:3)
又:
他们从子宫里就走错路,说谎话。他们的毒气,好像蛇的毒气,他们好像塞耳的聋蝰蛇,不听耳语,就是属迷人群体的智者之声。(诗篇58:3-5)
具有这种性质,就是人们甚至不听智者的话,或智者之声的推理,在此被称为“蛇的毒气”。这就是古人当中关于“塞耳之蛇”的谚语的来源。阿摩司书:
好像人进房屋以手靠墙,蛇咬了他。耶和华的日子,不是黑暗没有光明吗?不是幽暗毫无光辉在里头吗?(阿摩司书5:19-20)
“靠墙的手”表示人自己的能力和对感官事物的信靠,这导致此处所描述的盲目。
耶利米书:
埃及的声音好像蛇行一样,敌人要成队而来,如伐木人拿斧子向她而来。耶和华说,他们要砍伐它的森林,因它不能寻察;他们多于蝗虫,不可胜数。埃及的女儿蒙羞,必交在北方人的手中。(耶利米书46:20, 22-24)
“埃及”表示基于感官事物和记忆知识对神性事物的推理。这些推理被称为“蛇的声音”,由此造成的盲目被称为“北方人”。约伯记:
他必吸吮角蝰的毒液;毒蛇的舌头也必杀他。他必不得见溪流,就是流蜂蜜与奶油之河。(约伯记20:16-17)
“流蜂蜜与奶油之河”是指属灵和属天的事物,纯推理者看不见这些事物;这些推理被称为“角蝰的毒液”和“毒蛇的舌头”。关于蛇,详情可参看下文(3:14-15;242-251, 254, 257-259节)。
2333.“清早起来再赶路”表示以这种方式在良善和真理上被强化,这从“清早起来”和“再赶路”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圣言中,“清早或早晨”表示主的国度和凡属主国度之物,因而主要表示爱与仁的良善,这可从圣言(19:5)得以证实;而“路”表示真理(参看627节)。由此可推知,他们在他家里过夜后(这表示他们住在与他同在的仁之良善中),要“清早起来赶路”(这表示他们以这种方式在良善和真理上被强化)。
从这些话,如同从其它话一样清楚看出,内义,尤其圣言历史部分的内义,距离字义何等遥远,因而如何难以看见。内义无法清楚显现,除非每个词的含义都照其在圣言中的一贯含义被解释出来。因此,当字义完全占据我们的思维或观念时,内义只显现为某种完全模糊而黑暗的东西。而另一方面,当内义完全占据我们的思维或观念时,字义同样显得模糊,事实上在天使看来如同没有。因为天使不再像世人那样拥有世俗和肉体的思维或观念,而是拥有属灵和属天的思维或观念。当世人所阅读的圣言上升到天使所在的气场,也就是上升到天堂时,字义上的这些话就会奇迹般地转变为属灵和属天的思维或观念。这种转变取决于属灵事物与世俗事物并属天事物与肉体事物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是最恒定不变的,但其性质要等到圣言中的这些词、名字和数字的内义被解释出来时才能被揭示出来。
为了解这种对应关系的性质,换句话说,了解当世俗和肉体的思维或观念被提升到天堂时,它们如何过渡为相对应的属灵和属天的思维或观念,以“清早”和“路”为例。当世人读到“清早或早晨”,如此处“清早起来”这个短语时,天使不会形成一天当中的任何早晨的概念,而是形成灵义上的早晨的概念。这种概念类似下面这些话,撒母耳记:
以色列的磐石,祂必像日出的晨光,如无云的清晨。(撒母耳记下23:3-4)
但以理书:
圣者对我说,到二千三百个晚上和早晨。(但以理书8:14, 26)
因此,天使感知到的是主,或祂的国度,或爱与仁的属天事物,而不是“早晨”;事实上,他们的感知照着一个人所读的圣言中的故事情节或一系列事物而呈现多样化。
同样,当一个人读到“路(经上或译为道)”这个词,如此处“赶路”时,他们无法形成路的任何概念,而是形成另一种属灵或属天的概念,也就是说,就像约翰福音书中的路,在那里主说:
我就是道路,真理。(约翰福音14:6)
诗篇:
耶和华啊,将你使我认识你的路,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导我的路。(诗篇25:4-5)
以赛亚书:
使祂认识领悟之道。(以赛亚书40:14)
天使感知到的是真理,而非“路或道”,无论在圣言的历史部分还是预言部分,都是如此。事实上,天使不再关心历史细节,因为这类细节与他们的思维或观念完全不相容。因此,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感知到诸如属于主及其国度的那类事物,这些事物在内义上以美妙的阵列和优雅的顺序一个紧跟着一个。为此,为叫天使也能从圣言中受益,其中的一切历史细节都具有代表性,每个词都表示这类事物。这种特征是圣言所独有的,使得圣言不同于或胜过其它一切著作。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