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19.要知道,主通过天堂赋予我们的圣言是联结天堂与尘世的纽带。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圣言字义中的一切事物才对应于天上的神性事物;就其至高和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圣言论述主,祂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对祂的爱和信,因而论述出自祂并在祂里面的生命。当我们地球上的圣言被阅读和传讲时,这些主题就呈现给天上的天使。天上的天使对圣言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世人对它的理解,天使遵循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而世人遵循它的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AC 1769-1772, 1887, 2143, 2333, 2396, 2540, 2541, 2545, 2551)。圣言是联结天与地的纽带(AC 2310, 2495, 9212, 9216, 9357, 10357)。因此,圣言纯由对应写成(AC 1404, 1408, 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8615, 10687)。就圣言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它唯独论述主及其国度(AC 1873, 2249, 2523, 7014, 9357)。
2342.“烤无酵饼”表示洁净,这从“无酵”或“未发酵”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圣言中,“饼”(bread,经上或译为食物,粮等)表示总体上的一切属天和属灵的食物,因而表示总体上的属天和属灵事物(参看276, 680, 1798, 2165, 2177节)。无酵饼代表这些事物要摆脱一切不洁或不神圣的东西,因为“酵母”表示使属天和属灵事物变得不洁和亵渎的邪恶和虚假。由于这种代表,经上吩咐那些属于代表性教会的人在献祭时不可献上其它任何饼,也就是素祭,只可献上无酵饼,也就是未发酵的饼,这在摩西五经中是很明显的:
凡献给耶和华的素祭都不可有酵。(利未记2:11)
又:
不可将我祭牲的血和有酵之物一同献上。(出埃及记23:18; 24:25)
由于同样的原因,经上还吩咐,在逾越节的七日之内,除了无酵饼或未发酵的饼外,他们不可吃其它任何饼,如摩西五经所说的:
你们要吃无酵饼七日。头一日要把酵从你们各家中除去,因为从头一日起,到第七日为止,凡吃有酵之物的,灵魂必从以色列中剪除。从正月,就是正月十四日晚上,你们要吃无酵饼,直到本月二十一日晚上。在你们各家中,七日之内不可有酵,因为凡吃有酵之物的,无论是寄居的,是生在本地的,灵魂必从以色列的会众中剪除。(出埃及记12:15, 18-20)
这个禁令还出现在其它地方(如出埃及记13:6, 7; 23:15; 34:18; 申命记16:3-4)。因此,逾越节被称为“无酵饼节(译注:中文圣经一般译为无酵节)”(利未记23:6; 民数记28:16, 17; 马太福音26:17; 路加福音22:1, 7)。
逾越节代表主的荣耀,并由此代表神性与人类的结合;蒙主的神性怜悯,这一点将在别处予以说明(3994, 7823, 9965, 10655节)。由于主与人类的结合通过爱和仁,并源于它们的信实现,所以他们要在逾越节那天所吃的无酵饼就代表这些属天和属灵事物。因此,为防止这些事物被亵渎之物玷污,他们被如此严厉禁止吃有酵之物,以至于凡吃有酵之物的,必被剪除,因为凡亵渎属天和属灵事物的,都必灭亡。谁都能看出,若不是为了这层秘密含义,经上永远不会规定带有如此严厉惩罚的礼仪律。
在该教会所吩咐的每一件事,甚至烹饪本身,都代表某个奥秘。例如,以色列人在出埃及时所执行的每一项命令,即:当夜,他们要吃用火烤的肉、无酵饼和苦菜;不可吃生的;也不可吃水煮的;头要带着腿,他们不可剩下一点留到早晨,而是用火烧掉剩下的(出埃及记12:8-10)。这些细节都具有代表性,即:要在当夜吃;用火烤肉;无酵饼和苦菜;头带着腿;不吃生的;也不吃水煮的;不可剩下一点留到早晨;要用火烧掉剩下的。但所代表的这些奥秘若不通过内义被揭开,就决不能显现。唯独从这层意义才能看出,这一切细节都是神性。
许拿细耳人的愿的仪式也是如此:
他剃了离俗的头以后,祭司要取那煮好的公绵羊前腿,又从筐子里取一个无酵饼和一个无酵薄饼,都放在拿细耳人的手掌上。(民数记6:19)
凡不知道拿细耳人代表属天人本身的人都不知道属天事物,因而并未出现在文字中的奥秘就包裹在这一切细节里面,即:煮好的公绵羊前腿,无酵饼,无酵薄饼,剃头发。由此可见,那些不相信圣言包含内义的人必对圣言形成什么样的观点,因为没有内义,这些细节根本无关紧要。但当礼仪或仪式性的元素被剥去时,那里的一切就都变成神性和神圣。其它一切事物,如此处的“无酵饼”,也是如此;“无酵饼”就表示爱的神圣,或至圣,如它在摩西五经中被称呼的那样:
所剩下的无酵饼,亚伦和他子孙要在圣处吃,因为它是至圣的。(利未记6:16-17)
因此,“无酵饼”是指纯粹的爱,“烤无酵之物”是指洁净。
内义
1540.如前所述(1020, 1283, 1401, 1403, 1408:1节),圣言的真实历史始于前一章,即第十二章。在此之前,确切地说,在希伯之前,它们都是虚构的历史。此处亚伯兰故事的继续在内义上表示主,尤表在祂的外在人与内在人结合,以至于构成一体之前,也就是在祂的外在人以同样的方式变得属天,成为神性之前,祂最初的生命,以及这生命是什么样。历史事件是代表主的,而这些话本身则表示那些被代表的事物。但由于这是一段历史,所以读者不可避免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事件上;尤其是今天,绝大多数人,事实上几乎所有人根本不相信内义的存在,更不相信内义就存在于每句话中。即便内义被清楚证明至此,恐怕他们仍然不会承认它的存在。还有一个原因是,内义似乎与字义相去甚远,以至于几乎无法识别。然而,仅考虑到以下事实,读者也能看出,这些历史不可能是圣言或圣经,即:当与内义分离时,它们和其它历史一样,毫无神性可言;而正是内义使得圣言成为神性。
内义是圣言本身,这一点从已经揭示的许多事清楚看出来,如:
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马太福音2:15)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许多经文。主复活后也亲自教导门徒,摩西和众先知指着祂都写了什么(路加福音24:27);由此教导他们,凡圣言中所写的,无不关乎祂、祂的国和教会。这些是圣言的属灵和属天事物;而包含在字义中的事物绝大部分是世俗、肉体和尘世的,永远不可能构成主的圣言。如今的人们都有这样的特点,他们只感知到这类事物,几乎不知道什么叫属灵和属天事物。上古教会和古教会的成员则不然;他们若生活在今天并阅读圣言,根本就不关注字义,而是视字义如无有,只关注内义。如果有人以其它任何方式来感知圣言,他们必大为震惊。因此,古人所有的书都是以这种方式写成的:它们在内义上拥有不同于文字上的意思。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