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19.要知道,主通过天堂赋予我们的圣言是联结天堂与尘世的纽带。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圣言字义中的一切事物才对应于天上的神性事物;就其至高和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圣言论述主,祂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对祂的爱和信,因而论述出自祂并在祂里面的生命。当我们地球上的圣言被阅读和传讲时,这些主题就呈现给天上的天使。天上的天使对圣言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世人对它的理解,天使遵循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而世人遵循它的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AC 1769-1772, 1887, 2143, 2333, 2396, 2540, 2541, 2545, 2551)。圣言是联结天与地的纽带(AC 2310, 2495, 9212, 9216, 9357, 10357)。因此,圣言纯由对应写成(AC 1404, 1408, 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8615, 10687)。就圣言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它唯独论述主及其国度(AC 1873, 2249, 2523, 7014, 9357)。
2401.“说,你们起来离开这地方”表示他们不可留在一种邪恶的状态,这从“起来”、“离开”和“地方”的含义清楚可知。“起来”经常出现在圣言中,但读者很少思想它进一步表示什么,因为它是一个很常见的词语之一。然而,就内义而言,这个词含有从邪恶上升到良善的意思,如此处的情形,因为当心智从邪恶中退出时,它就被提升(2388节)。“离开”是指退出,或不留下来。“地方”是指一种邪恶的状态(2393节)。由此明显可知此处的意思是什么。
前面(2357, 2383, 2400节)反复描述了那些知道真理,却仍过着邪恶生活之人的性质,即:只要他们的生活是邪恶的,他们就什么都不信,或说没有信仰,因为意愿邪恶,并出于意愿行恶,同时又在信仰上承认真理是不可能的。这也表明,一个人若只意愿邪恶,并出于他的这种意愿只行邪恶,是无法靠思想和言说真理、甚至良善而得救的。死后活着的,是人的意愿本身,而不是他的思维,除非这思维是从他的意愿流入的。
人死后的品性取决于他的意愿,由此可以看出他对他所吸收、甚至教导的信之真理可能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因为这些真理会定他的罪。在这种情况下,他如此不愿基于这些真理思考,以至于完全唾弃它们。事实上,只要允许,他会咒骂、亵渎它们,如魔鬼团伙所行的那样。那些没有接受关于死后生活教导的人可能以为,当他们看到主掌管天堂的一切,并听说天堂在于爱主、爱邻时,接受信仰对他们来说是很容易的。而事实上,恶人距离能接受信仰,也就是出于意愿去相信,如同地狱距离天堂那样遥远,因为他们完全沉浸于邪恶和源于这邪恶的虚假。这些人一靠近,或一出现,你就能知道并发觉他们反对主,反对邻舍,并因此反对良善,进而反对真理。有一种难以启齿的可怕气场从他们的意愿和由此衍生的思维的生命中散发出来(1048, 1053, 1316, 1504节)。
如果人们仅凭在来世接受教导就能相信并变得良善,那么没有一个人会在地狱,因为主渴望将所有人,无论有多少,无一例外地都提入天堂,提升到祂自己那里。祂的怜悯是无限的,因为它是神性怜悯本身,伸向全人类,因而既伸向善人,也伸向恶人。
内义
1659.本章内容看上去好像不能代表任何东西,因为整章只论述了许多王之间的战争,亚伯兰对罗得的营救,最后论述了麦基洗德;所以它读起来好像里面没有一个天堂奥秘。然而,这些细节和其它所有细节一样,在内义上却隐藏着最深的奥秘;这些奥秘以连续顺序从之前的事物开始,又以连续顺序把自己与后面的事物联系起来。
之前的描述论述了主和祂所接受的教导,以及祂的外在人,这外在人将要通过(世俗和宗教的)知识和认知与内在人结合。但如前所述(1414, 1444, 1573, 1601-1603节),祂的外在人具有这种性质:由于来自母亲的遗传,它里面有阻碍结合的东西;然而,在祂的外在人能与内在人结合,也就是祂的人性或人身本质与神性本质结合之前,这些东西首先要通过争战和试探被逐出,所以本章论述了这些争战本身;这些争战在内义上由本章所描述的战争来代表和表示。在教会,众所周知,麦基洗德代表主;因此,凡提到麦基洗德的地方,内义都论及主。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仅论及麦基洗德的这些细节,其它一切细节也都具有代表性;因为没有一个音节,或一个小字会写在圣言中,除非它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天使因此在其中看到天上的事物。
在上古时代,许多事物都以战争来代表,他们称之为“耶和华的战争”。耶和华的战争只表示教会和属教会之人的争战,也就是他们的试探;而试探无非是与他们自己里面的邪恶,因而与激发邪恶并努力摧毁教会和教会成员的恶魔团伙的较量和争战。圣言中的“战争”没有其它含义,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除了主,祂的国和教会外,圣言不可能论述任何事;因为圣言是神性,不是人性,因而与天堂有关,与世界无关。正因如此,字义上所描述的战争在内义上没有其它任何含义。这一点从下文看得更清楚。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