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19

119.要知道,主通

119.要知道,主通过天堂赋予我们的圣言是联结天堂与尘世的纽带。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圣言字义中的一切事物才对应于天上的神性事物;就其至高和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圣言论述主,祂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对祂的爱和信,因而论述出自祂并在祂里面的生命。当我们地球上的圣言被阅读和传讲时,这些主题就呈现给天上的天使。天上的天使对圣言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世人对它的理解,天使遵循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而世人遵循它的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AC 1769-1772, 1887, 2143, 2333, 2396, 2540, 2541, 2545, 2551)。圣言是联结天与地的纽带(AC 2310, 2495, 9212, 9216, 9357, 10357)。因此,圣言纯由对应写成(AC 1404, 1408, 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8615, 10687)。就圣言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它唯独论述主及其国度(AC 1873, 2249, 2523, 7014, 9357)。

属天的奥秘 #2709

2709.“成了弓箭

2709.“成了弓箭手”表示属灵教会成员。这从“枪”、“矛”或“箭”和“弓”的含义清楚可知:“枪”、“矛”或“箭”是指真理;“弓”是指教义(参看2686节)。过去,属灵教会成员被称为“弓箭手”,因为他用真理保卫自己,并辩论真理,完全不同于属天教会成员。属天教会成员被良善保护,不辩论真理(参看2708节)。属灵教会成员保卫自己,进行辩论所用的真理来自他所承认的教义。
过去,属灵人被称为“弓箭手”和“射箭手”,那教义被称为“弓”和“箭袋”,并且教义的真理,确切地说,教义事物被称为“枪”、“矛”和“箭”,这一点从诗篇进一步明显看出来:
以法莲子孙武装着拉弓的人,在作战之日却转身退后。(诗篇78:9)
“以法莲”表示教会的智识(the intellectual,智识是指在知识积累基础上形成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士师记:
骑白驴的、坐华毯(暂译,Middin,含义尚不确定)的、行路的,你们都当思想。因弓箭手的响声在打水人当中,在那里,他们必讨论耶和华公义的作为,就是祂在以色列的村庄公义的作为。(士师记5:10-11)
以赛亚书:
耶和华从子宫中呼召我;从我母腹里祂就提我的名。祂使我的口好似利剑;将我藏在祂手荫之下,又使我成为磨亮的箭,将我藏在祂箭袋之中;对我说,你是我的仆人以色列,我必因你得荣耀。(以赛亚书49:1-3)
“以色列”表示属灵教会。
诗篇:
人年轻时生的儿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箭袋充满箭的人便为有福。(诗篇127:4-5)
“箭袋”表示良善和真理的教义。哈巴谷书:
日月停在本位;它们必在你箭的光下,在你闪烁矛的光耀下而行。(哈巴谷书3:11)
以色列王约阿施按以利沙的吩咐,拿弓从窗户射箭,而以利沙却说“耶和华的救恩箭,耶和华攻打亚兰人的救恩箭”(列王纪下13:16-18),这表示与良善和真理的教义有关的奥秘。
由于在圣言中,大多数事物也一个反面意义,所以“矛”、“枪”、“箭”、“弓”和“弓箭手”也有一个反面意义;它们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就是教义的虚假,和那些陷入虚假的人。如摩西五经:
约瑟是多结果子的人,是泉旁多结果子的儿子,女子啊,她跨过墙;弓箭手苦害他,向他射箭,仇恨他。(创世记49:22-23)
耶利米书:
他们用舌头射击,他们的弓是谎言,不是为真理;他们的舌头是加长的箭,说话诡诈。(耶利米书9:3, 8)
诗篇:
他们使舌头尖锐如剑,比准了他们的箭,就是苦毒的话,要在暗地里射完全人;他们忽然射他,并不惧怕。他们彼此强作恶事,他们商量暗设网罗。(诗篇64:3-5)
又:
看哪,恶人弯弓,把箭搭在弦上,要在暗中射那心里正直的人。(诗篇11:2)
又:
祂的真理是盾牌和护盾;你必不怕黑夜的惊骇,白日飞的箭。(诗篇91:4-5)

属天的奥秘 #1712

1712.“他就趁夜

1712.“他就趁夜分队,攻击敌人”表示表面的良善和真理所处的阴影。这从“夜”的含义清楚可知,“夜”是指一种阴影状态。当一个人不知道良善和真理是表面的还是纯正的时,这种情况就被称为一种阴影状态。当一个人局限于表面的良善和真理时,他就会以为它们是纯正的良善和真理。正是存在于表面良善和真理中的邪恶和虚假产生阴影,并使它们看似纯正。那些处于无知的人只知道他们所行的良善是他们自己的,所思的真理也是他们自己的;这同样适用于那些将他们所行的良善归于自己,并将功德置于其中的人;殊不知,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行为并不是良善,只是看似良善;他们置于其中的自我和自我功德就是造成模糊和黑暗的邪恶和虚假。其它许多例子也是如此。

隐藏在这些行为里面的邪恶和虚假的种类和数量在肉身生活期间不像在来世那样显而易见;在来世,它们完全就像在大白天那样清晰可见。不过,如果一个人出于未确认的无知行事,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邪恶和虚假很容易被驱散。但如果人们确认这种观点,即:他们能凭自己的能力行良善并抵制邪恶,因而配得救赎,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观点就会继续粘附,并使良善变成邪恶,使真理变成虚假。尽管如此,按照秩序,人应该貌似凭自己行善,因而不应该举手思想:“我若不能凭自己行任何良善,就必须等待直接流注”,从而保持一种被动状态,因为这也违反秩序。人必须貌似凭自己行善;然而,当他反思自己所行或曾行过的善事时,要让他思考、承认并相信,实际行善事的,是在他里面作工的主。

如果他因刚才提到的那种想法而放弃一切努力,主就不能在他里面作工。凡丧失这种能力能被注入的一切事物的人。这就像有人若不通过给他的启示,就不愿学习任何东西;或若不将话语放进他嘴里,就不愿教导任何东西;或若不像一个没有意愿的机器人那样被驱动,就不肯尝试任何东西。但如果这些情况真的发生了,他就会为自己就像一个无生命物体而更加愤怒。而事实上,主在一个人里面所激活的,是那看似来自他自己的东西。人不是靠自己存活的,这是一个永恒真理;然而,他若不看似靠自己存活,就根本无法存活。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