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19

119.要知道,主通

119.要知道,主通过天堂赋予我们的圣言是联结天堂与尘世的纽带。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圣言字义中的一切事物才对应于天上的神性事物;就其至高和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圣言论述主,祂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对祂的爱和信,因而论述出自祂并在祂里面的生命。当我们地球上的圣言被阅读和传讲时,这些主题就呈现给天上的天使。天上的天使对圣言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世人对它的理解,天使遵循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而世人遵循它的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AC 1769-1772, 1887, 2143, 2333, 2396, 2540, 2541, 2545, 2551)。圣言是联结天与地的纽带(AC 2310, 2495, 9212, 9216, 9357, 10357)。因此,圣言纯由对应写成(AC 1404, 1408, 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8615, 10687)。就圣言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它唯独论述主及其国度(AC 1873, 2249, 2523, 7014, 9357)。

属天的奥秘 #3880

3880.“说,这次

3880.“说,这次我要称谢耶和华”在至高意义上表主,在内在意义上表圣言,在外在意义上表取自圣言的教义,在此表爱的神性和主的属天国度。这从“称谢”(confessing)的含义清楚可知。就外在意义,或最接近于字义的内义而言,“称谢”表示取自圣言的教义,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甚至在日常用语中,告白(confession)无非是指人在主面前表白他的信仰,因此它包含这个人所相信并由此对他来说构成教义的事物在里面。“称谢”在内在意义上表示圣言,这一点由此可推知,因为一切信与仁的教义必取自圣言。人凭自己对属天和属灵事物一无所知,所以他只能通过神性启示,也就是圣言来认识它们。就至高意义而言,“称谢”表示主,这是因为主就是圣言,因而是取自圣言的教义,内在意义上的圣言唯独关注主,并论述祂的国度(参看1871, 2859, 2894, 3245, 3305, 3393, 3432, 3439, 3454节)。这就是为何“称谢耶和华”表示爱的神性和祂的属天国度,因为主就是神性之爱本身,这爱的流注构成祂的国度,这一切是藉着来自祂的圣言实现的。以“称谢耶和华”为名的“犹大”表示爱的神性和主的属天国度,这在前面已经说明(3654节);这解释了为何我们在此说“称谢”具有这种含义。
“称谢”(confess)和“告白”(confession)的含义从以下出现这些词的圣言经文可以看出来,如以赛亚书:
到那日,你必说,耶和华啊,我要称谢你!因为你虽然向我发怒,你的怒气却已转消,你又安慰了我。在那日,你们要说,当称谢耶和华,呼求祂的名,将祂所行的传扬在万民中,提说祂的名已被尊崇。(以赛亚书 12:1, 4)
诗篇:
神啊,我们称谢你,我们称谢你,你的名临近,人都述说你奇妙的作为。(诗篇75:1)
又:
称谢诗:全地啊,当向耶和华欢呼!是祂造了我们,不是我们自己,祂的民和祂草场的羊。当以告白进入祂的门,当以赞美进入祂的院;当称谢祂,祝颂祂的名。因为耶和华本为善,祂的慈爱存到永远,祂的真理直到代代!(诗篇100:1-5)
此处“称谢”和“告白”的含义是显而易见的,即表示承认耶和华或主和祂的事物。显然,这种承认就是教义和圣言。
以赛亚书:
耶和华必安慰锡安,祂必安慰她所有的荒场。在其中必有欢喜、快乐、告白和歌唱的声音。(以赛亚书51:3)
耶利米书:
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必使雅各帐棚被掳去的归回,也必怜悯他的住处,城必建造在原有的废墟上,宫殿也照旧有人居住;必有告白和欢乐的声音从其中发出。(耶利米书30:18-19)
诗篇:
我要照着耶和华的公义称谢祂,歌颂耶和华至高者的名。(诗篇7:17)
当时,我与守节的众人用歌颂和告白的声音往神的殿。(诗篇42:4)
主啊,我要在列族中称谢你;在万民中唱诗给你;因为你的慈爱伟大,达到穹苍。(诗篇57:9-10)
由上述经文明显可知,“告白”论及爱的属天形式,不同于属于属灵之爱的术语。因为经上说“歌颂和告白的声音”、“告白和欢乐的声音”、“我要在列族中称谢你;在万民中唱扬你”,其中“告白”和“称谢”是属天的术语,而“歌颂的声音”和“欢乐的声音和唱诗”是属灵的术语。告白还被说成“在列族中称谢,在万民中唱诗”,因为“列族”表示那些处于良善的人,而“万民”表示那些处于真理的人(参看1416, 1849, 2928节),即那些处于属天之爱的人和那些处于属灵之爱的人。因为在圣言的先知书中,这种双重表述经常出现,其中一种表述论及属天之物或良善,另一种表述则论及属灵之物或真理,以便圣言的每一个部分中都存在一个神性婚姻,因而存在一个良善与真理的婚姻(683, 793, 801, 2173, 2516, 2712, 3132节)。由此也明显可知,“告白”含有爱的属天形式,纯正的告白,或发自内心的告白只能从良善流出。但出自真理的告白被称为“歌颂的声音”和“欢乐的声音和唱诗”。
这种双重表述同样出现在以下经文中,诗篇:
我要以歌声赞美神的名,以告白尊祂为大!(诗篇69:30)
又:
我的神啊,我要鼓瑟称谢你,称谢你的真理!以色列的圣者啊,我要弹琴歌颂你!(诗篇71:22)
“弹琴歌颂”以及弹其它所有弦乐器歌颂表示属灵事物(参看418-420节)。又:
当以告白进入祂的门,当以赞美进入祂的院;当称谢祂,祝颂祂的名。(诗篇100:4)
此处“告白”和“称谢”是从对良善的热爱流出的,而“赞美和祝颂”是从对真理的热爱流出的。又:
你们要以告白回应耶和华,用琴向我们的神歌颂。(诗篇147:7)
又:
我在大会中要称谢你!在众民中要赞美你。(诗篇35:18)
又:
我要用口称谢耶和华,我要在众人中间赞美祂!(诗篇109:30)
又:
我们,你的民、你草场的羊要称谢你,直到永远;要述说赞美你的话,直到代代!(诗篇79:13)
又:
愿他们向耶和华称谢祂的慈爱和祂向人的众子所行的奇事。愿他们以告白为祭献给他,以歌声述说祂的作为。(诗篇107:21-22)
显然,这些经文就包含对一个事物的双重表述。若非一种表述涉及某种属天之物,也就是良善,一种表述涉及属灵之物,也就是真理,因而涉及神性婚姻,它们看上去就像毫无意义的重复,主的国度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婚姻。这个奥秘遍及圣言的每一部分,但若不藉着内在意义和由此衍生的知识,绝无法被揭示出来。这种知识表明哪种表述属于属天那一类,哪种表述属于属灵那一类。不过,必须大体上知道何为属天的,何为属灵的,这些在前面已频繁论述过。
发自内心的真正告白是从属天之爱流出的,故是真正意义上的告白。具有这种告白的人承认一切良善出自主,一切邪恶出自他自己。当具有这种承认时,他便处于谦卑的状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承认主是他里面的一切,相比之下他本人什么也不是。在这种状态下所作的告白就是从属天之爱流出的。
但犹太教会所献的感恩祭(sacrifices of confession)是感恩,在普遍意义上被称为感恩和偿还祭(eucharistic and repaying sacrifices),它们分为两种:即忏悔祭和还愿祭(confessional, and votive)。忏悔祭涉及爱的属天形式,这一点从它们的设立可以看出来。对此,我们在摩西五经中读到:
献与耶和华圣餐祭的条例乃是这样:他若为告白献上,那么除了忏悔祭外,还要用调油的无酵饼和抹油的无酵薄饼,并用油调匀细面作的饼。除告白祭外,他还要献上有酵的饼为礼物。(利未记7:11-13)
此处提到的所有事物,即“调油的无酵饼”、“抹油的无酵薄饼”、“用油调匀的细面”和“有酵的饼”都表示爱与信的属天之物,因而表示告白(confessions),表示那些献祭的人必处于谦卑的状态。“细面”和细面所作的“饼”表示爱之属天元素和由此衍生的信之属灵元素,也就是仁爱(参看2177节);“无酵”表从恶与假中洁净(2342节);“油”表爱的属天元素(886, 3728节),“饼”也是(2165, 2177, 3464, 3478, 3735节)。
然而,还愿祭,就是另一种感恩祭(eucharistic sacrifices),在外在意义上表示偿还,在内在意义上表示主必提供的意愿,在至高意义上表示圣规的状态(state of providence,3732节)。这就为何这两种献祭在圣言各处有所提及的原因,如诗篇:
你们要以告白为祭献与神,又要向至高者还你的愿。凡以告白献上为祭的便是荣耀我。那按正路而行的,我必向他显明神的救恩。(诗篇50:14, 23)
又:
神啊,我向你所许的愿在我身上,我要以告白回报你。(诗篇56:12)
又:
我要以告白为祭献给你,又要呼求耶和华的名;我要向耶和华偿还我所许的愿。(诗篇116:17-18)
约拿书:
我必用告白的声音献祭与你;我所许的愿,我必偿还。(约拿书2:9)
综上所述,明显可知,犹大以之为名的“告白”是什么意思,即它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和爱的神性;在内在意义上表示圣言和主的属天国度;在外层意义上表示取自属天教会所拥有的圣言的教义。从接下来的内容可以看出,在圣言中,“犹大”表示这些事物。

属天的奥秘 #9213

9213.“必在日落

9213.“必在日落以先还给他”表必须在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到来之前恢复它。这从“日落”的含义清楚可知,“日落”是指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此处的情形是这样的:在天堂,构成爱之良善的事物具有热的交替变化,构成信之真理的事物具有光的交替变化;因此,天堂有爱与信的交替变化。地狱也有交替变化,不过,它们是天堂里的交替变化的对立面,因为它们是对邪恶之爱和对虚假之信的交替变化。这些交替变化对应于地上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即春、夏、秋、冬,又春,依此类推。不过,在灵界,状态取代了季节;因为那里没有热和光的变化,但有爱和信的变化。然而,要知道,这些交替变化在这个人身上和在那个人身上是不一样的;相反,它们照着各人在世上所获得的生命状态而因人而异。在天堂,日落对应于笼罩信之真理的一种阴影状态,和袭裹爱主爱邻之良善的一种寒冷状态。在这些状态下,那里的人进入外在之爱的快乐,这些快乐将信置于阴影之中。因为当一位天使或一个灵人处于外在事物时,他也处于阴影之中;但当处于内在事物时,他就会体验到天堂之爱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体验到信的愉悦,或处于真理之光。地上的春夏两季便对应于这些状态。由此可见为何“日落”表示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关于这些交替变化,可参看前面的说明(5097, 5672, 5962, 6110, 7083, 8426, 8615, 8644, 8812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们当如何理解这一解释,即:必须在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到来之前恢复被感官印象产生的幻觉驱散的记忆真理,也就是“你若真拿同伴的衣服作抵押,必在日落以先还给他”这句话所表示的。人们要明白,被幻觉夺走的真理必须趁着此人仍处于真理之光而得以恢复;因为在这光中,他能重新获得它们,还能驱散幻觉所引入的虚假。但当他处于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时,就无法做到这一切了,因为这些快乐弃绝这些真理,阴影也不接受它们。幻觉就这样粘附在这个人身上,被他归为己有。外在快乐,或外在人的快乐之所以具有这种性质,是因为它们与世界紧密相联,还被它的热唤起,可以说被这热激活。内在的快乐幸福,或内在人的快乐幸福则不然。这些与天堂紧密相联,也被它的热唤起和激活,这热是来自主的爱。
  在摩西五经另一处经文,这一典章或律法以下面的话来宣布:
  不可拿石磨或磨石作抵押,因为他这是拿灵魂作抵押。(申命记24:6)
  “石磨”表示诸如服务于获得信,之后获得仁的那类事物(7780节);“灵魂”表示源于仁的信之生命(9050节);由此明显可知,“不可拿石磨作抵押,因为他这是拿灵魂作抵押”表示什么。又:
  你不可向寄居的和孤儿屈枉正直,也不可拿寡妇的衣裳作抵押。(申命记24:17)
  “拿寡妇的衣裳作抵押”表示以任何方式夺走良善所渴望的真理;因为“衣裳”表示真理(参看9212节);“寡妇”是指一个处于良善并渴望 真理的人,或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渴望真理的良善(9198节);因为如果真理被夺走,良善连同它的渴望也一道消亡。
  又:
  不论你借给同伴什么,不可进他家拿抵押品。要站在外面,等那向你借贷的人把抵押品拿出来给你。他若是穷人,你不可躺卧在他的抵押品里;必在日落的时候把抵押品还给他,使他躺在自己的衣服里,他就为你祝福,这在你神面前算为义了。(申命记24:10-13)
  债主“要站在外面,抵押品拿出来给他”表示回应所交流的真理的正确方式;因为“借”表示真理的交流,“拿抵押品”表示回应。没有人能知道所表示的是这些事,除非通过来世所发生的事,因而除非知道“进家”表示什么,“站在外面”,因而“拿到外面”又表示什么。
  在来世,那些进别人的家,并在同一个房间一起交谈的人以这样的方式与那里的所有人交流自己的思想:他们完全确信他们自己是凭自己在思考这些思想。但是,如果他们站在外面,这些思想的确被感知到,却仿佛来自别人,而不是来自他们自己。这种情形在来世每天都发生。因此,那些持相同观点或具有相同感觉的人看上去在同一所房子里;如果他们看上去在这所房子的同一个房间里,这一切就更真实了。不过,当这些人的观点出现分歧时,所有人都从与他们不同的人眼前消失。在来世,像这样的表象无处不在,并且常常发生。原因在于,思想的相似性将人们联结起来,并使他们与彼此同在;因为思维是内视,并且地方之间的距离在来世存在的方式和在世上不一样。
  由此明显可知“不可进家,而是要站在外面拿抵押品”表示什么,即:人不可向别人施压,或耍弄他的情感,让他去证实自己所知道的真理,而是倾听并接受他在自己心里的回应。因为那些向别人施压,或耍弄他的情感,让他去证实他们自己所知道的真理之人,会使这个别人从他们,而不是从他自己去思考或说话。当有人从别人思考和说话时,与他同在的真理就会陷入混乱;他也不会因此而得以改善,除非他是那种仍对这些真理一无所知的人。这一切再次清楚表明,圣言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包含与诸如存在于灵界中的那类事物相对应的事物。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