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19.要知道,主通过天堂赋予我们的圣言是联结天堂与尘世的纽带。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圣言字义中的一切事物才对应于天上的神性事物;就其至高和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圣言论述主,祂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对祂的爱和信,因而论述出自祂并在祂里面的生命。当我们地球上的圣言被阅读和传讲时,这些主题就呈现给天上的天使。天上的天使对圣言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世人对它的理解,天使遵循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而世人遵循它的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AC 1769-1772, 1887, 2143, 2333, 2396, 2540, 2541, 2545, 2551)。圣言是联结天与地的纽带(AC 2310, 2495, 9212, 9216, 9357, 10357)。因此,圣言纯由对应写成(AC 1404, 1408, 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8615, 10687)。就圣言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它唯独论述主及其国度(AC 1873, 2249, 2523, 7014, 9357)。
创世记35:1-29
1.神对雅各说,起来,上伯特利去,住在那里,要在那里筑一座坛给神,就是你从你哥哥以扫面前逃离的时候向你显现的那位。
2.雅各就对他家人,并一切与他同在的人说,你们要除掉你们中间外邦人的神,也要自洁,更换衣裳。
3.我们要起来,上伯特利去.在那里我要筑一座坛给神,就是在我遭难的日子应允我,在我行的路上与我同在的那位。
4.他们就把手里面所有外邦人的神像,和他们耳朵上的耳环,给了雅各;雅各把它们都藏在示剑附近的橡树底下。
5.他们便起行;对神的畏惧临到他们四围的城邑,他们就不追赶雅各的众子了。
6.于是雅各,他和一切与他同在的人,到了迦南地的路斯,就是伯特利。
7.他在那里筑了一座坛,就给那地方起名叫伊勒伯特利,因为他从他哥哥面前逃离的时候,神在那里向他显现。
8.利百加的奶母底波拉死了,就葬在伯特利下边橡树底下;那棵树名叫亚伦巴古。
9.雅各从巴旦亚兰回来,神又被他看见,赐福与他。
10.神对他说,你的名原是雅各,今后你的名不再叫雅各,以色列才是你的名;就给他起名叫以色列。
11.神又对他说,我是神沙代,你要繁殖增多,必有一个民族和一群民族从你而来,又有君王从你两腰而出。
12.我所赐给亚伯拉罕和以撒的地,我要赐给你,我也要把这地赐给你以后你的种。
13.神就在和雅各说话的地方,从他上面升上去了。
14.雅各便在神和说话的地方立了一根柱子,一根石柱,在那上头奠酒,浇油。
15.雅各给那地方,就是神和他说话的地方起名叫伯特利。
16.他们从伯特利起行,这里要到以法他,还有几里地;拉结生产,生得甚是艰难。
17.正生得艰难的时候,收生婆对她说,不要怕,这又要给你个儿子了。
18.她将近于死,灵魂要走的时候,就给他起名叫便俄尼;他父亲却给他起名叫便雅悯。
19.拉结死了,葬在往以法他,就是伯利恒的路上。
20.雅各在她的坟上立了一根柱子;这就是拉结的墓碑,到今日还在。
21.以色列起行前往,在以得塔那边支搭帐棚。
22.以色列留在那地的时候,流便去与他父亲的妾辟拉同寝;以色列也听见这事。雅各的儿子共有十二个。
23.利亚的儿子:雅各的长子流便,还有西缅,利未,犹大,以萨迦,西布伦。
24.拉结的儿子:约瑟,便雅悯。
25.拉结的使女辟拉的儿子:但,拿弗他利。
26.利亚的使女悉帕的儿子:迦得,亚设。这些是雅各的儿子,他是在巴旦亚兰给他生的。
27.雅各来到他父亲以撒那里,到了基列亚巴的幔利,就是希伯仑,乃是亚伯拉罕和以撒寄居的地方。
28.以撒的日子是一百八十岁。
29.以撒年纪老迈,日子满足,气绝而死,归到他本民那里。他两个儿子以扫、雅各把他埋葬了。
概览
4536.就本章的内义而言,所论述的主题是主的属世层里面的余留,也就是它如何变成神性。“以色列”在此表示属世层的内层事物。便雅悯的出生,以及后来雅各的儿子来到以撒那里,就描述了向着更为内层,也就是理性所居之地的事物的发展。
内义
1783.如前所述,此处包含的事件都是真实的历史;也就是说,耶和华的确与亚伯兰这样说话,并把迦南地作为产业应许给他。耶和华的确吩咐亚伯兰去安排小母牛、母山羊、公绵羊、斑鸠和雏鸽,如经上所描述的那样。鸷鸟的确下来落在这些尸体上。亚伯兰的确沉睡了,并在睡着的时候有可怕的黑暗;日落的时候,他的确看见冒烟的火炉和烧着的火把从那些肉块间经过;除此之外还有经上所提到的其它一切细节。这些事件都是真实的历史,但每一个事件,甚至所发生的最小事件都具有代表性;描述这些事件的词语,直到一点一划,都有一个灵义或象征;也就是说,每一个细节都有内义在里面。因为圣言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被启发的,因是被启发的,故只会来自一个天堂的源头;也就是说,它必隐藏着属天和属灵事物在里面;否则,它永远不可能是主的圣言。
这些就是内义所包含的东西。当内义敞开时,字义就会消失不见,仿佛不存在;而另一方面,当注意力只投向历史意义或字义时,内义就会消失不见,仿佛不存在。这两层意义的关系就像天堂之光和世界之光的关系,反过来则像世界之光和天堂之光的关系。当天堂之光出现时,世界之光就如同幽暗,这是我从经历中所得知的。但当有人处于世界之光时,天堂之光即便出现,也如同幽暗。人类心智也一样:凡将一切都置于人类智慧,或说完全依赖人类智慧,换句话说,依赖记忆知识或世俗知识,即书本学问的人,都视天堂智慧为黑洞;而凡享有天堂智慧的人都发现人类智慧简单而模糊,它若没有天堂的光线在里面,就如同幽暗。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