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19.要知道,主通过天堂赋予我们的圣言是联结天堂与尘世的纽带。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圣言字义中的一切事物才对应于天上的神性事物;就其至高和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圣言论述主,祂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对祂的爱和信,因而论述出自祂并在祂里面的生命。当我们地球上的圣言被阅读和传讲时,这些主题就呈现给天上的天使。天上的天使对圣言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世人对它的理解,天使遵循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而世人遵循它的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AC 1769-1772, 1887, 2143, 2333, 2396, 2540, 2541, 2545, 2551)。圣言是联结天与地的纽带(AC 2310, 2495, 9212, 9216, 9357, 10357)。因此,圣言纯由对应写成(AC 1404, 1408, 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8615, 10687)。就圣言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它唯独论述主及其国度(AC 1873, 2249, 2523, 7014, 9357)。
4674.“约瑟将他们的恶行报给他们的父亲”表这些人的性质由此变得显而易见。这从“约瑟”的代表,以及“父亲”和“恶行”的含义清楚可知:“约瑟”是指来自主的神性属灵层或神性真理(4286, 4675节);“父亲”是指良善(3703, 3704节),在此是指古教会的良善,由“雅各”来代表,这从本章末尾可以看出来;“恶行”是指“约瑟的兄弟们”所表之人的过错和瑕疵,“约瑟的兄弟们”表示远离良善与真理的教会成员,如前所述(4671节)。由此可见这些话在最近似内义上表示什么,即:当从古教会的良善来看待它们时,约瑟的兄弟们所表示的过错和瑕疵被神性真理暴露出来或变得显而易见;或也可说,这些人的性质因这真理而变得显而易见。
关于这些事,情况是这样:教会,也就是教会里的人之虚假和邪恶之所以没有被他们看到,是因为人无法从虚假看见虚假,也无法从邪恶看见邪恶。事实上,虚假原则完全使真理变暗,邪恶生活则扑灭它们。虚假原则和邪恶生活这二者造成一种表象,即:虚假看似真理,真理看似虚假;良善看似邪恶,邪恶看似良善。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从大量经验明显看出来。但在天堂,教会或教会成员看上去完全不同;因为天堂里有来自主的神性真理,神性真理在天堂就是光。这些人的性质在这光中变得显而易见,因为每个人的灵魂或灵都在某个社群,要么在天使社群,要么在魔鬼社群。他的思维在那里,而他的言行则在彼此有各种来往的世人当中。
教会成员的性质因神性真理,或在神性之光中变得显而易见。其进一步的证据从以下考虑明显看出来:刚从尘世来的恶灵在将自己投入地狱之前,比谁都渴望被接入天堂。他们以为进天堂只不过是被接纳的问题;任何人,无论他的品质如何,都能凭恩典被准许进入天堂。他们有时被告知,主不拒绝任何人进入天堂,他们若觉得自己能留在那里,就能被准许进入。其中有些人甚至被提入位于天堂入口处的第一批社群。可当这些人到了那里时,他们开始感到痛苦,几乎窒息,因为他们思维和意愿的生命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和苦恼:其思维的生命由虚假原则构成,其意愿的生命由他们在世上所过的邪恶生活构成。当在那里的光中看自己时,他们发现自己就像魔鬼,有的像死尸,有的像怪物。因此,他们从该社群一头栽下去,从它的光进入地狱般的迷雾,在那里恢复以前的呼吸,并幻想自己看上去不像恶灵。他们以这种方式逐渐认识自己的本质。由此明显可知当如何理解这种解释,即:这些人的性质由此,即由于神性真理而变得显而易见。
8615.“直到日落”表当这种状态,即与内层邪恶所生的虚假争战的状态即将结束时。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白天的各个时间段,从日升到日落,再到日升,表示那些在来世的人所经历的状态变化。日落之时表示这种状态的结束,因此,“直到日落”表示当这种状态即将结束时。白天的各个时间段,从日升到日落,表示状态及其变化(参看5672, 5962, 6110, 8426节)。
凡仔细思考的人都能看出,这几节所记载的事含有并未显现在字面上的奥秘,如摩西站在小山上,手里拿着一根杖;当摩西举手时,约书亚就得胜,当摩西垂手时,亚玛力就得胜;他们将一块石头放在他下面,他就坐在上面;亚伦与户珥扶着他的手,一直扶到日落。若非这些事当中的每一件都对应于天上的事,它们根本不可能有助于与亚玛力的争战。对应关系拥有绝对的全部能力,并且如此之大,以致在地上照着对应关系所行的在天上也有力量;因为对应关系来源于神性。
那些处于爱与信之良善的人就处于这种对应关系,神性构成与他们同在的一切,因为神性是爱之良善和信之良善的源头。圣言中所记载的一切神迹都是通过对应关系实现的。圣言是以这种方式写成的:其中的一切细节,甚至最小的细节,都对应于天上的事物。因此,圣言拥有神性力量;它将天与地联结起来。因为当圣言在地上被人阅读时,天上的天使就会被包含在内义中的圣洁所打动。这一切的发生是由于圣言中的一切细节所具有的对应关系。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