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19.要知道,主通过天堂赋予我们的圣言是联结天堂与尘世的纽带。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圣言字义中的一切事物才对应于天上的神性事物;就其至高和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圣言论述主,祂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对祂的爱和信,因而论述出自祂并在祂里面的生命。当我们地球上的圣言被阅读和传讲时,这些主题就呈现给天上的天使。天上的天使对圣言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世人对它的理解,天使遵循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而世人遵循它的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AC 1769-1772, 1887, 2143, 2333, 2396, 2540, 2541, 2545, 2551)。圣言是联结天与地的纽带(AC 2310, 2495, 9212, 9216, 9357, 10357)。因此,圣言纯由对应写成(AC 1404, 1408, 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8615, 10687)。就圣言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它唯独论述主及其国度(AC 1873, 2249, 2523, 7014, 9357)。
6993.“我必与你口同在,指教你所当说的话”表从神性人身发出、在每一个事物中的神性。这从“与口同在”和“指教你所当说的话”的含义清楚可知:“与口同在”当由耶和华来说时,是指与它/他所说的话同在(“口”表示话语,参看6987, 6988节),由于这些话是向摩西说的,而摩西代表神性人身中的神之律法方面的主,故“我必与你口同在”表示从神性人身发出的事物中的神性;“指教你所当说的话”是指发出。因为“指教”和“说话”表示流入,当论及主的神性时,则表示发出。因为从主的神性人身本身发出神性真理,也就是所谓的“圣灵”;由于当主在世时,祂本身就是神性真理,所以祂自己指教爱与信的事物,那时不是通过圣灵而如此行的,如祂自己在约翰福音所教导的:
圣灵还没有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约翰福音7:39)
但主复活后甚至在人身方面也变成耶和华,也就是神性良善之后,就不再是神性真理,但这神性真理从祂的神性良善发出。“圣灵”就是从主的神性人身,而非自永恒就存在的任何灵人或灵人们发出的神性真理;这一点从主在上述经文中的话,即“圣灵还没有来”,以及这一事实很明显地看出来:一个灵人本身无法从祂发出,只有与这个灵人同在的神圣之物才能从祂发出,也就是说,某种神圣事物从主发出并被一个灵人说出来(参看6788节)。
由此可知,整个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完全在主里面;因此,只有一位神,而不是有三个神,彼此有别的三位格可以说构成一神性或一个神。在圣言中,经上提及“圣父、圣子、圣灵”,是为了叫人们能承认主和祂里面的神性。因为人类以前和今天一样陷入如此的黑暗,以致他们无法以其它任何方式承认主人身里面的任何神性;它因完全不为人所理解,故完全超越一切信仰。此外,这是一个真理,即:有一个三位一体,但这三位一体在一位,也就是主里面;基督教会也承认,三位一体完整地存在于祂里面。另外,主明确教导,祂与父为一(约翰福音 14:9-12);神圣之物,就是圣灵所说的话,不是圣灵的,乃是主的;约翰福音:
保惠师,就是真理的圣灵,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祂所听见的都说出来。祂要荣耀我,因为祂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约翰福音 16:13-14)
经上在约翰福音(14:26)说明,“保惠师”就是圣灵。
2551.“你看见什么才做这事呢”表示洞察原因。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也可从下文阐述原因的地方(2545节)清楚看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内义按顺序来阐述主如何感知和思考信之教义和理性,即是否要请教理性。以这种方式来阐述的原因是,天使就是按这个顺序来思想这些主题的。圣言的内义尤其为天使而存在,所以适合他们的感知和思维。当天使思想主,祂的神性和人性,以及祂的人性如何变成神性时,他们就体验到快乐,事实上处于一种祝福和幸福的状态。因为这时,一种充满主的属天和属灵气场包围他们,以至于可以说,他们在主里面。因此,对他们来说,再没有什么比照着那些属于该气场和由它产生的情感的事物来思考更蒙福和幸福的了。
更重要的是,与此同时,他们还被教导和完善,尤其在这方面:主是如何随着自己长大而逐渐并凭自己的能力把祂生来所进入的人身或人性变成神性,因而如何通过祂揭示给自己的知识和认知完善自己的理性,逐渐驱散它的阴影,把它带入神性光明的。当圣言被阅读时,这些和其它无数概念,连同生命之光中成千上万的代表,以一种属天和属灵的方式一起呈现在众天使面前。这些概念对天使来说如此宝贵,但在世人看来却无足轻重,因为它们超越世人的理解,因而迷失在他们理解力的阴影中。相反,世人看为宝贵的想法,如包含世俗事物在里面的想法,对天使来说却无足轻重,因为它们在天使的状态之下,因而迷失在天使智慧的阴影中。因此,说来奇怪,进入世人心智的阴影,并且几乎进入其蔑视的东西,却传入天使所享有的光,并传入他们的情感。圣言内义的大量内容都是这样。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