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19

119.要知道,主通

119.要知道,主通过天堂赋予我们的圣言是联结天堂与尘世的纽带。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圣言字义中的一切事物才对应于天上的神性事物;就其至高和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圣言论述主,祂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对祂的爱和信,因而论述出自祂并在祂里面的生命。当我们地球上的圣言被阅读和传讲时,这些主题就呈现给天上的天使。天上的天使对圣言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世人对它的理解,天使遵循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而世人遵循它的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AC 1769-1772, 1887, 2143, 2333, 2396, 2540, 2541, 2545, 2551)。圣言是联结天与地的纽带(AC 2310, 2495, 9212, 9216, 9357, 10357)。因此,圣言纯由对应写成(AC 1404, 1408, 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8615, 10687)。就圣言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它唯独论述主及其国度(AC 1873, 2249, 2523, 7014, 9357)。

属天的奥秘 #7442

7442.“并且埃及

7442.“并且埃及人的各家和他们所住的地,都要满了讨厌的苍蝇”表恶毒的虚假将占据属世心智的一切事物。这从“满了”、“埃及人的各家”、“讨厌的苍蝇”和“埃及地”的含义清楚可知:“满了”是指占据;“埃及人的各家”是指属世心智的内层部分,如前所述(7407节);“讨厌的苍蝇”是指是指恶毒的虚假,如刚才所述(7441节);“埃及地”是指总体上的属世心智(参看5276, 5278, 5280, 5288, 5301节)。
  必须简要说明这个观念,即:属世心智的内层部分将被由存在于该心智最外在部分中的邪恶所产生的占据。从主经由天堂流入人里面的事物流入他的内层部分,并蔓延至最低层或最外层,在那里以可感觉的形式呈现给人。因此,它们向下流入感官层,并通过感官层流入身体部位。如果感官层充满基于幻觉和表象的错误观念,尤其充满基于虚假的错误观念,那么所流入的真理就在那里变成类似观念,因为它们在那里照着强加于它们的形式而被接受(参看7343节)。真理变成虚假到何等程度,作为真理通道的心智内层部分就被关闭到何等程度。最终这个开口只够容纳最少量的流注,以赋予此人进行推理并利用虚假为邪恶辩护的能力。
  由于这就是人的情况,所以当他正在被重生时,他的属世层必须被重生至感官层;事实上,除非该层被重生,否则就没有对真理和良善的接受,因为如前所述,所流入的真理在那里被败坏,在这种情况下,内层部分被关闭。因此,当外层部分被重生时,整个人就被重生了。这就是主在给彼得洗脚时,对他所说那些话的意思:
  西门彼得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耶稣对他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约翰福音13:9-10)
  “脚”表示属世事物或形成属世层的部分(2162, 3761, 3986, 4280, 4938-4952节);“洗”表示洁净(3147, 5954节);“手”表示属世层的内层部分;“头”表示属灵事物或形成属世层的部分。由此明显可知“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表示什么,即:当形成属世层的外层部分重生时,一个人就重生了。因此,当人甚至在属世层方面也重生了时,在该层的一切事物就服从于更内层。当更内层的事物进入时,它们就会流入该层作为包含它们的总体器皿的形像中,此人通过这些形像而意识到它们。当人的情况是这样时,他会明显感觉到对信之真理的情感和对仁之良善的情感。
  不过,感官层本身,也就是属世层的最低层很难被重生,因为它充满由尘世、肉体和世俗事物所形成的物质观念。因此,正在重生的人,尤其如今正在重生的人,不会经历感官层的重生,只经历紧邻它之上的属世层的重生;当他思想信之真理和良善时,主将他从感官层提升至属世层。正在被主重生的人被赋予从感官层被提升的能力。至于感官层的性质,以及超越它的思维提升,可参看前文(5084, 5089, 5094, 5125, 5128, 5767, 6183, 6201, 6310, 6311, 6313, 6314, 6316, 6318, 6564, 6598, 6612, 6614, 6622, 6624, 6844, 6845, 6948, 6949节)。
  

属天的奥秘 #1873

1873.灵人们曾谈

1873.灵人们曾谈论圣言的内义,为了以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表现内义的性质,他们通过例子来说明,即何为信的果子?他们说,从外在意义或字义上看,信的果子是指好行为,但这些好行为若不是从仁爱发出的,就毫无生命可言;因此,就最邻近的内在意义而言,信的果子是指仁爱。但由于对邻之仁或爱应当来自对主的爱,所以就内义而言,信的果子是指对主的爱;并且由于一切爱都来自主,所以信的果子就是主自己。因此,好行为拥有仁爱在里面,仁爱拥有对主的爱在里面,而对主的爱拥有主自己在里面。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