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0429.“看哪,这真是硬着颈项的百姓”表他们不接受来自主的流注。这从“硬着颈项”的含义清楚可知。“硬着颈项”是指不接受流注;因为“颈项”表示高层事物和低层事物,或说在上之物和在下之物的结合和联系,因而表示流注(参看3542, 3603, 3695, 3725, 5320, 5328, 5926, 6033, 8079, 9913, 9914节),而“硬”表示抵制和弃绝,因而表示不接受。这百姓在此被称为这样的人,是因为他们的兴趣在于外在事物,不在于内在事物;像这样的人就会弃绝来自天堂或主的一切流注,因为流注经由内在之物流入外在之物。因此,当内在关闭时,外在里面就没有对神性的任何接受,只有从世界流入之物,因而只有尘世、肉体和世俗之物被接受。此外,在来世,当这种人在天堂之光中被观之时,他们似乎没有头和脸,取而代之的是某种全是牙齿,看似齿条箱的东西,或某种被毛发覆盖的东西,或某种没有生命的骨状物。因为脸对应于构成内在人的事物,身体对应于构成外在人的事物,而颈项或脖子对应于它们的联结。
此处必须简要解释一下当如何理解论及这个民族的话,即:他们的兴趣在于外在事物,不在于内在事物。每个人都一个内在和一个外在,内在就是他的思维和意愿,外在是他的言语和行为;但善人的内在与恶人的内在大不相同。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被称为内在人的内在和一个被称为外在人的外在。内在人是照着天堂的形像被造的,而外在人是照着世界的形像被造的(9279节)。对那些处于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人来说,内在人是打开的,他们通过内在人而在天堂之中。但对那些陷入邪恶和由此产生的虚假之人来说,内在人是关闭的,他们通过外在人只知道世界。
兴趣在于外在事物,不在于内在事物说的就是他们。诚然,这些人也有内在思维和感觉;但他们的内在思维和感觉是居于世界的外在人的内在思维和感觉,而不是居于天堂的内在思维和感觉。当内在人关闭时,外在人的内在思维和感觉是邪恶的,事实上是污秽的;因为此时,这些人只思想世界和自我,渴望那些只属于世界和自我的事物。他们根本不思想天堂和主,对它们也没有任何渴望。这一切表明兴趣在于外在事物,不在于内在事物是什么意思。
由于以色列民族就具有这种性质,故当他们处于一种外在的神圣状态时,他们的内在思维和感觉就被关闭,因为它们是肮脏、污秽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内在思维和感觉充满对自我和世界的爱,因而充满与自己相比对他人的蔑视,充满对凡冒犯他们之人的仇恨,充满对他们的野蛮意图,充满残忍、贪婪、掠夺和其它类似恶习。这个民族就是这个样子,这一点从摩西之歌(申命记32:15-43)很明显地看出来;在那里,经上通过耶和华的训言描述了他们;还通过耶利米书中凡提到他们的地方,最后通过主自己在福音书中的话描述了他们。
7836.“按着灵魂的数目;你们要按各人所吃的饭量来计算羔羊”表按着吸收纯真所需的确切数量以良善之真理来填满良善,由此使得良善足以满足纯真。这从“灵魂的数目”、“各人所吃的饭量”和“羔羊”的含义清楚可知:“灵魂的数目”是指如此多的良善之真理,因为在圣言中,“数目”论及真理,“灵魂”论及属灵良善;、“各人所吃的饭量”是指照着吸收它所需的量,“吃”表示吸收或变成人自己的(参看3168, 3513, 3596, 3832节);“羔羊”是指纯真(7832节)。通过填满良善而使良善足以满足纯真,由“从隔壁邻舍家”取足以满足羔羊的数目来表示,“家”表示良善(参看7833节)。当此处说到“良善之真理”时,所指的是源于良善的真理。因为当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正在重生时,他们通过信之真理被引入仁之良善;不过,一旦他们被引入仁之良善,之后由该良善所生的真理就被称为良善之真理。
但是,没有人知道当如何理解本节所包含的这些事,除非他知道天堂里的社群是如何彼此联结的;因为以色列人照着支派、家族和家庭生活来往的方式就代表了这些社群。至于天堂里的社群,情况是这样:作为一个整体的天堂是一个社群,主将该社群作为一个人来掌管。那里的总体社群和人的肢体、脏腑、器官数量一样多;而具体社群与每个脏腑、肢体、器官的组成部位数量一样多;个体社群则如同构成较大部位的较小部位一样多。情况就是这样,这从人及其肢体、器官、脏腑与大人,就是天堂的对应关系明显看出来,我们在众多章节末尾已经通过经历论述了这种对应关系。由此可见在天堂,社群的区分是何情形。
不过,至于个体的每个社群,情况是这样:它是由在良善方面一致的众多天使组成的;这些良善各种各样,因为每位天使都有其特有的良善;但主将这些各种各样、彼此和谐一致的良善组织成这样一种形式:他们一起呈现为一个良善。这些社群就由以色列人当中的父家来代表。这就是以色列人不仅被划分为各个支派,还被划分为各个家族和家庭的原因。这也是为何当在圣言中,经上以名字提及他们时,也依次提及他们列祖的名字,甚至回到他们所属的支派。例如,经上论到撒母耳的父亲说,他来自以法莲山,“名叫以利加拿”,“是苏弗的玄孙、托户的曾孙、以利户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撒母耳记上1:1);还论到扫罗的父亲说,他来自便雅悯,“名叫基士,是便雅悯人亚斐亚的玄孙、比歌拉的曾孙、洗罗的孙子、亚别的儿子”(撒母耳记上9:1);以及关于许多其它父亲的类似细节。如此提及是为了叫天堂里的人知道这位父亲所代表的良善种类的具体性质,因为它是从第一种连续衍生而来的。
此外,天堂里的情形是这样:如果一个社群没有如它应该的那样完整,就会从别处,从某个邻近社群取新成员,所取数目刚好使该良善的形式完整起来。数目多寡取决于每个状态及其变化中的需要;因为良善的形式照状态的变化而各异。然而,要进一步知道,在第三层或至内层天堂(它在紧邻属灵天使所在的天堂之上,因为这些天使构成中间或第二层天堂),掌权的是纯真,因为作为完美纯真本身的主直接流入该天堂;但主与纯真间接,也就是经由第三层天堂流入第二层天堂,就是属灵天使所在的地方。
这种流注就是第二层天堂的社群照其良善被组织或排列成秩序所用的手段。因此,纯真的流注带来良善状态的变化,随之带来那里的社群彼此联结的变化。由此可见,当如何理解本节在内义上的内容,即:如果某人的特定类型的良善不足以满足纯真,与最近的真理之良善的联结就要得以实现,好使良善能得以填满,以足以满足纯真;用来填满良善的良善之真理,其数量要恰好满足吸收纯真的需要。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