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555.“从南方,直到伯特利”表示从聪明之光进入智慧之光。这从“南方”和“伯特利”的含义清楚可知:“南方”是指聪明之光,或也可说,内层的光之状态,如前所述(1458节);“伯特利”是指源于知识或认知的属天之光,如前所述(1453节)。“聪明之光”描述的是通过信之真理与良善的知识或认知获得的光,而智慧之光是指通过聪明之光获得的生命或生活之光。聪明之光关乎心智的理性部分,或理解力;而智慧之光关乎意愿部分,或生命。
很少有人知道人如何被引向真正的智慧。聪明不是智慧,但通向智慧,因为理解何为真理与良善不是真正的真理与良善,而成为智慧才是真正的真理与良善。智慧只论及生命或生活,即论及他是哪种人。一个人通过世俗和宗教知识或认知被引入智慧,换句话说,被引入生命或生活。每个人都有两个部分,即意愿和理解力。意愿是首要部分,理解力是次要部分。人死后的生命或生活取决于他的意愿部分,而非他的理解力部分。从婴孩直到童年时期(译注:新世纪版本为青春期),主形成人的意愿,这种形成是通过在他里面灌输纯真、对父母、保姆、和同龄小孩子的仁爱,以及这人完全不知道的其它手段实现的。这些都是属天事物或说属天属性。除非这些属天事物或属天属性首先灌输给作为婴儿、儿童(译注:新世纪版本还有青少年)的人,否则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人。第一层级就是这样形成的。
然而,除非人也被赋予理解力,否则他不是一个人;唯独意愿并不构成人,而是理解力和意愿一起构成人。此外,人若不通过世俗和宗教知识或认知,就不可能获得理解力。因此,他必须从童年时期起就逐渐吸收这些知识或认知。第二层级就是这样形成的。当理解力部分在这两种知识或认知,尤其在真理与良善的知识或认知上接受教导时,他才第一次能够重生。当他正在重生时,主就会利用知识或认知将真理和良善植入他自婴孩时就从主获得的属天事物。结果,他的理解力中的事物或观念与这些属天事物构成一体。当主以这种方式将两者联结起来时,这人就被赋予仁爱,并开始出于仁爱行事;这仁爱是良心的产物。他以这种方式第一次接受新生命,这一过程是逐渐的。这新生命之光,或说在这种新生活中所享有的光,被称为智慧;现在智慧起主导作用,被置于聪明之上。第三层级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一个人活在肉身期间变成这样,那么在来世,他就会不断被完善。这些考虑表明什么是聪明之光,什么是智慧之光。
9431.“六天”表当处于真理的状态时。这从“六天”的含义清楚可知,“六天”是指劳碌和争战的状态(参看737, 8510, 8888, 8975节)。它之所以是指真理的状态,是因为一个正在被主重生的人会经历两种状态;其中第一种状态被称为真理的状态,第二种状态被称为良善的状态。第一种状态之所以被称为真理的状态,是因为在此期间,此人正通过真理被带入良善;第二种状态之所以被称为良善的状态,是因为当此人处于良善时,他就被带入了良善。此外,当一个人处于真理的状态时,他在天堂之外;但当处于良善时,他在天堂之内,因而被带到主那里。再者,当一个人处于第一种状态,或真理的状态时,他会体验到劳碌和争战,因为那时他经历试探;但当处于第二种状态,或良善的状态时,他会体验到安息,以及平安所带来的宁静。前一种状态就是圣言中第七天之前的六天所代表的;而后一种状态则是第七天或安息日所代表的(8890, 8893, 9274节)。关于正在重生的人所经历的这两种状态,也被称为真理状态和良善状态,可参看前面的大量说明(7923, 7992, 8505, 8506, 8510, 8513, 8516, 8539, 8643, 8648, 8658, 8685, 8690, 8701, 8722, 8772, 9139, 9224, 9227, 9230, 9274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