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664.就内义而言,此处提到的战争只表示属灵的战争或试探,如本章开头所述(1651, 1659节)。圣言、尤其先知书提到的战争,没有其它含义。世人发动的战争在圣言的内在部分毫无一席之地,或说根本不重要,因为像战争这样的事不是属灵和属天的,而圣言只包含属灵和属天之物。圣言提到的战争表示与魔鬼,或也可说与地狱的争战。这一点从以下经文和其它许多经文清楚看出来。启示录:
他们本是鬼魔的灵,施行奇事,出去到大地和全世界的众王那里,叫他们在神全能者的大日聚集争战。(启示录16:14)
谁都能看出,此处“在神全能者的大日”,所指的不是其它类型的战争。
又:
那从深渊里上来的兽必与他们交战。(启示录11:7)
此处“深渊(或无底坑)”是指地狱。又:
龙向妇人发怒,去与她其余的种争战,就是那守神诫命,为耶稣基督作见证的。(启示录12:17)
又:
又允许他与圣徒争战。(启示录13:7)
所有这些“争战”都是诸如构成试探的那类争战。南方王与北方王的交战,但以理书(10和11章)提到的其它战争,以及论到米迦勒的话(但以理书10:13, 21; 12:1; 启示录12:7)所表相同。
“战争或争战”并非表示别的,这一点从其它先知书也明显看出来。如以西结书:
你们没有上去堵住破口,也没有为以色列家建起墙垣,好在耶和华的日子在战争中站得住。(以西结书13:5)
这话论及先知。以赛亚书:
他们要把剑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民族不举剑攻击民族,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争。(以赛亚书2:4)
此处很明显,所指的不是其它类型的战争;因此,在圣言中,战争的武器,如剑、枪、盾等等,只表示这种战争的器具,或说属于这类战争的东西。
同一先知书:
你们拿水来给口渴的人;提玛地的居民哪,拿饼来迎接逃亡的人;因为他们逃避剑和出了鞘的剑,并弯弓与战争的重灾。(以赛亚书21:14-15)
耶利米书:
牧人和他们的羊群必到锡安的女儿那里,在她周围支搭帐棚,各在自己的地方放牧。为攻击她的战争祝圣。起来,我们趁正午上去。(耶利米书6:3-5)
此处所指的不是其它战争,因为它针对的是“锡安的女儿”,也就是教会。
同一先知书:
我所喜乐的城,可称赞的城,怎么被撇弃了呢?她的少年人必仆倒在街上;当那日,所有的战士都必被剪除。(耶利米书49:25-26)
“所喜乐可称赞的城”表示属于教会的事物;“战士”表示那些争战的人。
何西阿书:
当那日,我必为他们与田野的野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土地上的爬行物立约;又必从这地折断弓剑和战争,使他们安然躺卧。(何西阿书2:18)
此处“战争”同样表示争战,各种战争武器表示那些属于属灵争战的事物;当一个人随着恶欲和虚假止息而进入和平的宁静时,这些就被“折断”。
诗篇:
你们来看耶和华的作为,祂在地上制造荒凉,祂使战争止息,直到地极;祂折弓、断枪,把战车用火焚烧。(诗篇46:8-9)
此处意思也一样。又:
神的住处在撒冷,祂的居所在锡安。祂在那里折断弓上的火箭,并盾牌、剑和战争。(诗篇76:2-3)
由于祭司代表主,而唯独主为人争战,所以祭司的服事或职分被称为“兵役(译注:经上译为办事的)”(民数记4:23, 35, 39, 43, 47)。
当一个人卷入试探的争战时,唯独耶和华,也就是主争战,并战胜与他同在的魔鬼,尽管在此人看来,事情似乎并非如此,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未经允许,恶灵无法向人动一根手指头;若不靠着主的能力,天使则无法避开最小的威胁。因此,唯独主承受一切争战并取得胜利;这一点在各个地方也由以色列人向各民族发动的战争来代表。摩西五经也指出,唯独主这样做:
在你们前面行的耶和华你们的神必为你们争战。(申命记1:30)
又:
耶和华你们的神与你们同行,要为你们与仇敌争战,拯救你们。(申命记20:4; 约书亚记23:3, 5)
因为那时对迦南地崇拜偶像的居民发动的所有战争都代表主与地狱的争战,因而代表祂的教会和属祂教会之人的争战。这种观念也符合以赛亚书中的这些话:
狮子和少壮狮子为猎物而咆哮,许多牧人跑来攻击他,他总不因他们的声音惊惶,也不因他们的喧哗忧烦。如此万军之耶和华,也必降临在锡安山和它的冈陵上争战。(以赛亚书31:4)
因此,耶和华或主也被称为“战士”。如摩西五经:
耶和华是战士,耶和华是祂的名。(出埃及记15:3)
以赛亚书:
耶和华必像勇士出去,必像战士激起热情。祂要喊叫,大声呐喊,战胜仇敌。(以赛亚书42:13)
这也是为何许多战争活动被归于主,如此处的“喊叫”和“大声呐喊”。
当灵人和天使代表主时,他们也作为战士出现。如约书亚记:
约书亚举目观看,不料,有一个人站在他对面,手里拿着拔出来的剑。他对约书亚说,我是耶和华军队的首领。约书亚就脸伏于地下拜。(约书亚记5:13-14)
这一幕之所以如此显现,是因为它具有代表性;这也是为何雅各的后代称他们的战争为耶和华的战争。
古代的教会也是这样做的,因为他们有同样被称为《耶和华战记》的书,这一点清楚可见于摩西五经:
耶和华的战记上说。(民数记21:14-15)
写这些战争的方式与本章描述战争的方式没什么不同,只是所表示的是教会的战争。这种写作方式在那些时代是很常见的,因为他们是内层人,他们的思想更高尚。
9213.“必在日落以先还给他”表必须在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到来之前恢复它。这从“日落”的含义清楚可知,“日落”是指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此处的情形是这样的:在天堂,构成爱之良善的事物具有热的交替变化,构成信之真理的事物具有光的交替变化;因此,天堂有爱与信的交替变化。地狱也有交替变化,不过,它们是天堂里的交替变化的对立面,因为它们是对邪恶之爱和对虚假之信的交替变化。这些交替变化对应于地上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即春、夏、秋、冬,又春,依此类推。不过,在灵界,状态取代了季节;因为那里没有热和光的变化,但有爱和信的变化。然而,要知道,这些交替变化在这个人身上和在那个人身上是不一样的;相反,它们照着各人在世上所获得的生命状态而因人而异。在天堂,日落对应于笼罩信之真理的一种阴影状态,和袭裹爱主爱邻之良善的一种寒冷状态。在这些状态下,那里的人进入外在之爱的快乐,这些快乐将信置于阴影之中。因为当一位天使或一个灵人处于外在事物时,他也处于阴影之中;但当处于内在事物时,他就会体验到天堂之爱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体验到信的愉悦,或处于真理之光。地上的春夏两季便对应于这些状态。由此可见为何“日落”表示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关于这些交替变化,可参看前面的说明(5097, 5672, 5962, 6110, 7083, 8426, 8615, 8644, 8812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们当如何理解这一解释,即:必须在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到来之前恢复被感官印象产生的幻觉驱散的记忆真理,也就是“你若真拿同伴的衣服作抵押,必在日落以先还给他”这句话所表示的。人们要明白,被幻觉夺走的真理必须趁着此人仍处于真理之光而得以恢复;因为在这光中,他能重新获得它们,还能驱散幻觉所引入的虚假。但当他处于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时,就无法做到这一切了,因为这些快乐弃绝这些真理,阴影也不接受它们。幻觉就这样粘附在这个人身上,被他归为己有。外在快乐,或外在人的快乐之所以具有这种性质,是因为它们与世界紧密相联,还被它的热唤起,可以说被这热激活。内在的快乐幸福,或内在人的快乐幸福则不然。这些与天堂紧密相联,也被它的热唤起和激活,这热是来自主的爱。
在摩西五经另一处经文,这一典章或律法以下面的话来宣布:
不可拿石磨或磨石作抵押,因为他这是拿灵魂作抵押。(申命记24:6)
“石磨”表示诸如服务于获得信,之后获得仁的那类事物(7780节);“灵魂”表示源于仁的信之生命(9050节);由此明显可知,“不可拿石磨作抵押,因为他这是拿灵魂作抵押”表示什么。又:
你不可向寄居的和孤儿屈枉正直,也不可拿寡妇的衣裳作抵押。(申命记24:17)
“拿寡妇的衣裳作抵押”表示以任何方式夺走良善所渴望的真理;因为“衣裳”表示真理(参看9212节);“寡妇”是指一个处于良善并渴望 真理的人,或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渴望真理的良善(9198节);因为如果真理被夺走,良善连同它的渴望也一道消亡。
又:
不论你借给同伴什么,不可进他家拿抵押品。要站在外面,等那向你借贷的人把抵押品拿出来给你。他若是穷人,你不可躺卧在他的抵押品里;必在日落的时候把抵押品还给他,使他躺在自己的衣服里,他就为你祝福,这在你神面前算为义了。(申命记24:10-13)
债主“要站在外面,抵押品拿出来给他”表示回应所交流的真理的正确方式;因为“借”表示真理的交流,“拿抵押品”表示回应。没有人能知道所表示的是这些事,除非通过来世所发生的事,因而除非知道“进家”表示什么,“站在外面”,因而“拿到外面”又表示什么。
在来世,那些进别人的家,并在同一个房间一起交谈的人以这样的方式与那里的所有人交流自己的思想:他们完全确信他们自己是凭自己在思考这些思想。但是,如果他们站在外面,这些思想的确被感知到,却仿佛来自别人,而不是来自他们自己。这种情形在来世每天都发生。因此,那些持相同观点或具有相同感觉的人看上去在同一所房子里;如果他们看上去在这所房子的同一个房间里,这一切就更真实了。不过,当这些人的观点出现分歧时,所有人都从与他们不同的人眼前消失。在来世,像这样的表象无处不在,并且常常发生。原因在于,思想的相似性将人们联结起来,并使他们与彼此同在;因为思维是内视,并且地方之间的距离在来世存在的方式和在世上不一样。
由此明显可知“不可进家,而是要站在外面拿抵押品”表示什么,即:人不可向别人施压,或耍弄他的情感,让他去证实自己所知道的真理,而是倾听并接受他在自己心里的回应。因为那些向别人施压,或耍弄他的情感,让他去证实他们自己所知道的真理之人,会使这个别人从他们,而不是从他自己去思考或说话。当有人从别人思考和说话时,与他同在的真理就会陷入混乱;他也不会因此而得以改善,除非他是那种仍对这些真理一无所知的人。这一切再次清楚表明,圣言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包含与诸如存在于灵界中的那类事物相对应的事物。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