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327.“脸伏于地下拜”表示谦卑。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在过去,尤其在代表性教会,人们弯腰下拜,并把腰弯得如此之低,以至于脸伏于地。原因在于,脸表示人的内层(358, 1999节)。他们之所以俯伏在地,是因为地上的尘土表示亵渎和定罪的东西(278节)。所以他们以这种方式代表这一事实:凭自己,他们是亵渎和被定罪的。这就是为何他们脸伏于地下拜,甚至在尘土和灰中打滚,把尘土和灰撒在头上(可参看耶利米哀歌2:10; 以西结书27:30; 弥迦书1:10; 约书亚记7:6; 启示录18:19等)。
他们通过这些行为来代表真谦卑的状态;这种状态绝无可能存在,除非他们承认凭自己,他们是亵渎和被定罪的,因而凭自己无法仰望主,主那里只有神性和神圣之物。因此,一个人越承认自己是什么样,就越能拥有真正的谦卑,在敬拜时就越感受到爱慕。因为一切敬拜都必包含谦卑;如果敬拜与谦卑分离,爱慕、因而敬拜根本就不存在。
谦卑的状态之所以是敬拜本身至关重要的基本状态,是因为内心越谦卑,自我之爱和由此而来的一切邪恶就越止息;它们越止息,良善和真理,也就是仁和信就越从主流入内心。接受良善和真理的主要障碍是自我之爱,因为这爱含有与自己相比对他人的蔑视,以及对那些不尊敬自己之人的仇恨和报复,还含有无情和残忍,因而含有最坏的邪恶;良善和真理绝无可能被引入这些东西,因为它们彼此对立。
4689.“向我的捆下拜”表敬拜。这从“下拜”和“约瑟的捆”的含义清楚可知:“下拜”是谦卑的表现(参看2153节),因而是指敬拜;“约瑟的捆”在此是指关于主的神性人身的教义(4686节),因而表示那些处于教会更内在部分之人所敬拜的神性人身。但那些更外在的人,也就是那些持守分离之信的信徒,则尽可能地远离对它的敬拜。与仁分离之信之所以导致缺乏这种敬拜,是因为如前所述,主存在于仁爱中,并且若不通过仁爱,就不存在于信仰中;事实上,仁爱是实现联结的媒介。没有良善的真理算什么呢?没有意愿的理解力算什么呢?因此,没有仁爱的信仰又算什么呢?或没有其本质的信心算什么呢?
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根本不敬拜主的神性人身,这一事实从具有这种秉性、从基督教界进入来世的人向我清楚显明,我曾与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交谈过。因为在来世,说话的是人们的心,而不像在世上那样是他们的口唇。在那里,每个人的思维都被交流,远远比用世上的任何语言交流清晰得多;除了所想和所信的外,谁不也许说任何话。有许多在世时传讲过主的人到了来世竟完全否认祂。有人若问他们为什么目的或原因传讲祂,表面上还以神圣的形式敬拜祂,就会获知,他们之所以如此行,是因为这是他们的职业所需,还因为他们由此能获得重要地位和财富。那些不传讲祂,却承认祂的人如此行,是因为他们出生在教会,若出言反对宗教,就会担上坏名声。来自基督教界的人没有一个知道主的人身是神性;几乎没有人知道唯独祂统治天堂和宇宙,更不知道祂的神性人身是天堂中的全部。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已被清楚揭示出来,因为主预见基督教会将从仁转向信,由此与祂分离,进而不仅弃绝,还亵渎从祂的神性人身发出的神圣。因为与仁分离之信只会做这种事。
如今信与仁分离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教会因各自的信条而彼此分离,凡所信的不同于他们的信条所教导的之人都被逐出教会,还受到诬蔑。但是,行事像强盗,毫无怜悯地剥夺他人财物的人,只要不明目张胆地这样做,或不欺骗邻舍,或败坏仁爱的名声,或犯下奸淫,反而仍被称为基督徒,因为他经常参加教会圣事,照教义说话。由此明显可知,如今,构成教会的是教义,而非生活;与信仰联结的果实只在他们的教义里,根本不在他们的头脑中。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