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21

121.要知道,主承

121.要知道,主承认并接受所有承认并敬拜人形式的神之人,无论他们来自哪个星球,因为主就是人形式的神。由于主以天使的形式,也就是人的形式向这些星球的居民显现,所以当我们地球的灵人和天使告诉来自这些星球的灵人和天使说,神是实实在在的人时,他们都接受、承认这种说法,并为这一事实而感到欢喜。

属天的奥秘 #940

940.住在这个地狱

940.住在这个地狱的,大多是龌龊贪婪的犹太人。当他们来到其他灵人中间时,他们的存在感觉就像老鼠的臭味。关于犹太人,让我来说一说他们的城市和荒漠中的强盗,以表明他们死后的境况何等悲惨,尤其那些龌龊贪婪,并且由于与生俱来的傲慢,认为自己是唯一的选民,从而与自己相比看不起他人的犹太人。
由于他们活在肉身时就梦想并确认这种错误观念,即:他们注定要进入耶路撒冷,并占有圣地,却不想知道新耶路撒冷是指主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所以当他们进入来世时,他们的幻觉使他们看见一座城,在欣嫩子谷或火坑左侧,稍靠前一点,他们大批涌入其中。然而,这城又泥泞又恶臭,因此被称为肮脏的耶路撒冷。他们在那里的街道上四处奔跑,嚎啕大哭,污垢和烂泥没过脚踝。他们亲眼看见这些城,包括街道。这些东西如在晴朗的白天一样呈现在他们面前。我自己也数次看见过这些城。
有一次,一个皮肤黝黑的灵人从这个肮脏的耶路撒冷出来,出现在我面前,城门似乎打开了。有星星在他周围流荡,尤其在他的左侧;在灵人界,灵人周围流荡的星星表示虚假;但当星星不四处流荡时,意思就不同了。他走到我跟前,把自己贴在我的左耳上部,似乎用嘴碰了碰,好与我说话。他说话时,声音似乎是从别人,而不是从他那里发出的;而事实上,他在自己里面说话,却仍能让我听到并明白。他说他是犹太人的拉比,在那个泥泞的城市生活了很长时间。他还说,无论你走到哪里,那城的街道上全是污垢和烂泥,并且除了烂泥外什么也吃不到。
我问他作为一个灵人,为什么想吃东西;他回答说,他的确吃了,当他想吃东西的时候,除了烂泥外什么也没给他,这让他非常难过。他声称他没有找到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因此求问他该怎么办。我将这三人的一些情况告诉了他,并补充说,寻求他们是枉然,即便找到他们,他们也决不能给他提供任何帮助。提了一些更深层的问题后,我说,不可寻求任何人,唯独寻求主,祂是弥赛亚,在世时曾被他们这些犹太人轻蔑地弃绝。我接着说,祂统治整个天堂和整个大地,帮助唯独来自祂。这时,他急切地反复问道:“主在哪里?”我说,祂无处不在,祂听见并知道我们所有人。但就在这时,其他一些犹太灵人把他拖走了。

属天的奥秘 #2049

2049.“从不属你

2049.“从不属你种的一切外人”表示教会之外的人。这从“外人”的含义清楚可知,“外人”是指那些不是出生在教会,因而没有信之良善和真理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信之良善和真理。“外人”也表示那些处于外在敬拜的人(关于他们,可参看1097节);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论述的主题是教会之内的人。然而,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主的教会,所以“外人”表示那些不是出生在教会的人,如外邦人或非基督徒。教会之外的外邦人或非基督徒可能拥有真理,但没有信之真理。他们的真理类似十诫,即: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奸淫,不可贪恋他人的东西,以及要敬拜神。然而,信之真理是涉及永生、主的国和主自己的一切教义教导。外邦人或非基督徒不可能知道这些教导,因为他们没有圣言。
这些人就是虽“不属你种”,但要一同受割礼,也就是洁净的“外人”所表示的人。由此明显可知,他们和教会之内的人一样能被洁净,这种洁净由他们受割礼来代表。当他们抛弃污秽的爱,彼此生活在仁爱中时,就被洁净;这时,他们活在真理中,因为一切真理都与仁爱有关;但这些真理属于上述两种类型中的第一种。那些活在这些真理中的人很容易吸收信之真理,即便活在肉身时没有吸收,在来世也会吸收,因为信之真理是仁爱的内在真理。事实上,这时,他们只喜欢被引入仁爱的内在真理。构成主国度的,就是仁爱的内在真理(参看932, 1032, 1059, 1327, 1328, 1366节)。
在来世,仅仅知道信仰的认知或知识不算什么,因为就连最坏的人,甚至地狱里的人也能拥有这些知识,有时知道的比其他人还多。重要的是照这些认知或知识去生活,因为一切认知或知识都以生活为目的。学习知识若不是为了生活,那么这些知识将毫无用处,仅仅使人们可以谈论它们,由此在世上被视为有学问的人,升到高位,赢得好名声,积聚财富。由此明显可知,信仰的认知或知识的生活无非是仁爱的生活。事实上,律法和先知,也就是信的整个教义,连同它的一切认知或知识,在于爱主和爱邻,谁都能从主的话(马太福音22:34-39;马可福音12:28-35)清楚看到这一点。
尽管如此,教义,也就是信仰的认知或知识对仁爱生活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它们,仁爱的生活无法形成。死后拯救一个人的,就是这种生活,绝不是没有仁爱生活的信仰生活,因为没有仁爱,就不可能有任何信仰的生活。过着一种爱与仁之生活的人就拥有主的生命在里面,没有人能通过其它任何生活而与主结合。由此也清楚可知,信之真理若不植入仁爱,决不能被承认为真理;也就是说,承认被人们大量谈论的真理是不可能的,除非表面上或口头上,因为人们从内在,或从心里否认真理。如前所述,一切信之真理都以仁爱为目的,如果仁爱不存在于它们里面,那么它们就会从内在被弃绝。当外层被除去(如在来世的情形)时,内层的性质就显而易见了,即:它们与一切信之真理完全相反。如果人们活在肉身期间缺乏仁爱的生活,也就是缺乏相爱,那么在来世接受它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死后,等待他们的,是他们在世上所过的生活。事实上,他们厌恶并憎恨相爱。这些人仅仅靠近过着相爱生活的社群就会颤抖、战栗,感到痛苦。
这些人虽出生在教会,但仍被称为“身心未受割礼的外人”,他们不可进入圣所,也就是主的国度。以西结书所指的就是他们:
心没受割礼,肉身没受割礼的外人都不可入我的圣所。(以西结书44:7, 9)
同一先知书:
在这样荣耀昌大上,在伊甸诸树中,谁能与你相比呢?然而你要与伊甸的诸树一同下到地府,在未受割礼的人中间,与被剑刺死的人一同躺卧。(以西结书31:18)
这论及法老,法老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1164, 1165, 1186, 1462节)。要与他们一同下到地府的“伊甸诸树”也表示记忆知识,不过是信仰认知的记忆知识。由此明显可知,“未受割礼的”在内义上表示什么,即:一个纵情于污秽的爱和伴随这些爱的生活之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