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22.除上述原因外,需要补充的是,在巨人里面,我们地球的居民和灵人与属世和外在的感官有关;这种感官是生命的内层终结并作为它们的共同基础而止于其上的终点。文字上的神性真理,就是我们所说的圣言也一样,它也是为了这个原因被赋予这个星球而非其它星球。由于主就是圣言,是其首先的和末后的,所以为叫一切事物都照次序存在,祂选择在这个星球出生,并变成圣言,正如约翰福音所写的那样: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祂造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4,14,18)
圣言是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而是出自主的神性真理。不过,这是一个很少有人理解的奥秘。圣言在字义上是属世的(AC 8783)。这是因为属世层是属灵和属天层止于其上的最低层,可以说是其它各层建于其上的根基。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若离了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就如同没有地基的房屋(AC 9430, 9433, 9824, 10044, 10436)。圣言是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而是出自主的神性真理(AC 2859, 4692, 5075, 9987)。万物都是藉着神性真理被创造和做成的(AC 2803, 2894 [原文2884], 5272, 7835 [或7678])。
10137.“又用四分之一欣酒作为奠祭”表属灵真理,量足够结合所需。这从“酒”和“四分之一欣”的含义清楚可知。“酒”是指真理(参看1071, 1798, 6377节),在此是指与由“调和油的细面”所表示的源于属天良善的属灵良善(如刚才所述,10136节)相对应的属灵真理;因为在圣言中,凡论述良善的地方,也会论述真理,事实上论述与良善同属一个种类的真理;这是因为天堂和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与良善或真理有关,与这二者有关是为了它能拥有真实的存在;事实上,没有真理的良善不是良善,没有良善的真理不是真理(参看9263, 9314节所提到的地方);这解释了为何当献上由饼所构成的素祭时,也会献上由酒所构成的奠祭;圣餐也是这样;正因如此,“酒的奠祭”在此表示与刚才论述的素祭所表示的良善相对应的真理。“四分之一欣”是指足够结合所需的量,如刚才所述(10136节)。
谁都能看出,由饼所构成的素祭和由酒所构成的奠祭不是指纯粹的饼和酒,而是指教会和天堂的某种东西,因而是指属天堂和教会的属灵和属天事物。若非如此,将饼和酒放在坛火上有什么意义呢?这怎会蒙耶和华悦纳?或如前所述,怎会作为安息的气味归与祂?这怎能为一个人作赎罪祭?凡以神圣方式思想圣言的人,怎能不思想,如此世俗的行为岂会蒙耶和华悦纳,除非它里面含有某种更深、更内在层次的神性之物。人若相信圣言是神性,处处都是属灵的,必然相信圣言的每个细节都有某个天堂的奥秘藏在它里面。但之所以至今没有人知道这种奥秘就藏在其中,是因为没有人知道属灵和神性的内义就存在于圣言的每一个细节里面;也没有人知道天使与每个人同在,当他阅读圣言时,他们察觉他的思维并以属灵的方式理解圣言;这时,神圣之物就通过他们从主流入他;因此,天堂通过这些天使与此人联结,主则通过天堂与他联结。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具有这种性质的一部圣言被赐予人类,圣言是主为人的救赎所提供的唯一手段。
由饼所构成的“素祭”表示爱之良善;由酒所构成的“奠祭”表示信之良善;这就是天使在它们里面所看到的,这一点从圣言中关于素祭和奠祭所说的一切可以看出来;如约珥书:
素祭和奠祭从耶和华的殿中断绝,祭司,就是事奉耶和华的,都悲哀。田毁坏,地悲哀,因为五谷毁坏,新酒干竭,油也缺乏。葡萄树枯干,无花果树衰残。事奉祭坛的啊,你们要哀号,因为素祭,和奠祭,从你们神的殿中断绝了。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这日来到,好像毁灭从沙代来到。(约珥书1:9-15)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教会的末期,这时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在教会不复存在,这一点由“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好像毁灭从沙代来到”来表示。
由此明显可知,“素祭和奠祭从耶和华的殿中断绝”、“田毁坏,地悲哀”、“五谷毁坏,新酒干竭,油也缺乏。葡萄树枯干,无花果树衰残”表示诸如属于教会和天堂的那类事物;然而,内义教导它们表示什么。从内义明显可知:“田”表示就对真理的接受而言的教会(参看3766, 4982, 7502, 7571, 9295节);“地”表示就对良善的接受而言的教会(参看9325节所提到的地方);“五谷”表示教会所拥有的一切良善(5295, 5410, 5959节);“新酒”表示教会所拥有的一切真理(3580节);“油”表示爱之良善(4582, 4638, 9780节);“葡萄树”表示属灵教会的内层良善(5113, 6376, 9277节);“无花果树”表示它的外层良善(217, 4231, 5113节)。由此明显可知,“素祭”和“奠祭”表示源于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敬拜。
玛拉基书:
我不从你们手中收纳素祭;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耶和华的名必在列族中为大。在各处都有人向我的名烧香,献洁净的素祭。(玛拉基书1:10, 11)
在这段经文中,很明显,“素祭”不是指素祭,“香”也不是指香,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外邦民族当中的教会,然而他们中间并没有素祭。因为经上说“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耶和华的名必在列族中为大,在各处都有洁净的素祭和香”,“香”表示源于信之真理的崇拜(参看9475节)。
类似的事出现在诗篇:
愿我的祷告如香在你面前蒙接纳;愿我举手祈求,如献晚祭。(诗篇141:2)
“晚祭”表示外在人中的爱之良善。
以赛亚书:
你们在各青翠树下的诸神中间欲火焚烧;你也向他们浇了奠祭、献了供物。你以油为供物献给王,又多加香料;自卑自贱直到阴间。(以赛亚书57:5, 6, 9)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基于来自地狱的邪恶与虚假的敬拜;“诸神”在内义上是指虚假,因为尽管那些别神的人按名称呼他们,但他们所拜的,仍是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在圣言中,“外邦神(经上或译为假神、别神、外方神)”表示虚假(参看4402e, 8941节);“青翠树”表示对虚假的一切觉察、认识和证实(2722, 2972, 4552, 7692节);“青”是指一种感官领悟(参看7691节)。“欲火焚烧”表示敬拜的热烈;因为造成这种热烈的“火”是指两方面意义上的爱(5215, 6832, 7575节)。“浇奠祭”是指源于邪恶之虚假的敬拜;“以油为供物献给王”是指源于邪恶的撒旦的敬拜;“油的供物”是一种素祭;“加多香料”是指加增香祭,以此表示崇拜(9475节);所以经上又说“自卑自贱直到阴间”。
由此可见,由饼构成的素祭和由酒构成的奠祭表示诸如属于教会和天堂的那类事物,即天上的食物和饮料,圣餐中的饼和酒所表相同,原因如前所述,即为了天堂能通过圣言与人联结,因而为了主能通过圣言经由天堂与人联结。由于圣言的神性在于这类事物,所以它不仅滋养世人的心智,还滋养天使的心智,使天堂和世界成为一体。
由此也清楚看出,在圣言中,经上关于素祭和奠祭,或饼和酒所阐述和吩咐的一切事,无一例外,都包含神性奥秘在里面。例如,素祭要由上面有油和乳香的细面制成,都要用盐调和,不可发酵或有酵;当献一只绵羊羔为祭时,对调和物的比例有一个要求;当祭牲是一只公绵羊时,对比例有另一个要求;当祭牲是一只小公牛时,也有不同的要求;在罪愆祭和赎罪祭中同样有不同的要求;而在其它祭祀中的比例又是不同的;奠祭中酒的比例同样各不相同。除非这些具体要求或每个细节都含有天堂的奥秘,否则经上永远不会吩咐涉及各类敬拜行为的这些事。
为使这些不同要求并排呈现出来,在此按它们自己的顺序把它们呈现出来。如在感恩祭和燔祭中,要为每只绵羊羔预备调和油一欣四分之一的细面一伊法的十分之一为素祭;一同预备酒一欣四分之一为奠祭。为每只公绵羊预备细面十分之二和油一欣三分之一为素祭,又预备酒一欣三分之一为奠祭。为每只小公牛预备调和油半欣的细面十分之三的素祭,又预备酒半欣作为奠祭(民数记15:4-12; 28:10-29; 29:3-37)。为羊羔所预备的细面、油和酒的比例之所以不同于为公绵羊或小公牛的,是因为“羊羔”表示纯真的至内在良善,“公绵羊”表示纯真的中间良善,“小公牛”表示纯真的最低或外在良善。事实上,天堂有三层,即至内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纯真之良善由此也有三个层级。细面、油和酒的比例增加表示它从头到尾的增加。要知道,纯真之良善是天堂的真正灵魂,因为唯独这良善是构成众天堂的爱、仁和信的接受者。“羔羊或羊羔”表示纯真的至内在良善(参看3994, 10132节);“公绵羊”表示纯真的中间或内层良善(参看10042节);“小公牛”表示纯真的最低或外在良善(参看9391, 9990节)。
然而在感恩祭中有调油的无酵饼和抹油的无酵薄饼,并用油调匀细面作的糕饼制成的素祭,此外还有发酵的饼糕(利未记7:11, 12);在罪愆祭和赎罪祭中有细面一伊法十分之一,但没有油和乳香的素祭(利未记5:11)。罪愆祭和赎罪祭的素祭上面之所以不放油和乳香,是因为“油”表示爱之良善,“乳香”表示伴随这良善的真理,赎罪祭和罪愆祭表示从邪恶和这邪恶所产生的虚假中洁净和赎罪,因此,它们不可与良善或源于这良善的真理混和。
此外还有在亚伦和他儿子受膏那一天献上的素祭(参看利未记6:13-15);收割的初熟之物的素祭(2:14, 15; 23:10, 12, 13, 17);拿细耳人的素祭(民数记6[:13-21]章);妒忌(经上译为疑妻不贞)的素祭(民数记5[:11-31]章);从大麻风中洁净之人的素祭(利未记14[:1-32]章);以及炉中所烤的素祭,铁鏊上所预备的素祭和煎盘所烹的素祭(利未记2:4-7)。素祭都不可有一点酵,也不可有一点蜜,素祭都要用盐调和(利未记2:11, 13)。素祭中之所以不可有一点酵,也不可有一点蜜,是因为就灵义而言,“酵”表示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蜜”表示与属于爱世界的快乐大量搀杂的外在快乐,天堂的良善和真理也通过这些快乐而发酵,由此被瓦解。而它们之所以都要用盐调和,是因为“盐”表示渴望良善、因而将这二者结合在一起的真理。“酵”表示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参看2342, 7906, 8051, 9992节);“蜜”表示外在快乐,因而表示两种意义上的爱之快乐(5620节);“盐”表示渴望良善的真理(9207节)。
9825.“外袍”表那里内在形式上的神性真理。这从“外袍”的含义清楚可知,“外袍”是指属灵国度的中间,因而是那里的实际真理本身。因为亚伦的衣服代表主的属灵国度(9814节),因而代表那里在自己适当次序中的真理(参看9822节);由于这个国度分为三个层级,即最内层、中间层和最外层,所以“外袍”表示属于该国度中间层的事物。该国度之所以划分为三个层级,是因为最内层与属天层相接触,最外层与属世层相接触;中间层由此同等兼具这二者。事实上,任何事物若要变得完美,就必须分为三个层级。这就是天堂,以及那里的良善和真理的情况。众所周知,天堂分为三层;因此,那里的良善和真理也分为三个层级。每层天堂也分为三个层级。它的最内层必须直接与更高或在上之物相接触,最外层则与更低或在下之物相接触,因此中间层通过它们必须与这二者,即在上和在下之物相接触,这层天堂的完美由此而来。人的内层也是这种情况。这些内层一般也分为三个层级,即属天层、属灵层和属世层。这些层级当中的每一层同样分为自己的三个层级。因为一个处于对主之信和爱的良善之人就是对应于最大天堂的一个最小形式的天堂(9279节)。这也是属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情况。人的属世层分为三个层级(参看4570节),他的一切内层和外层事物一般也是(4154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任何地方都必须有目的、原因和结果。目的必须是最内在的,原因是中间的,结果是最后的,好叫事物能变得完美。这就是为何在圣言中,“三”表示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之物(2788, 4495, 7715, 9198, 9488, 9489节)。由此可知为何亚伦的圣衣由以弗得、外袍和内袍组成;以弗得代表属灵国度的最外在部分,内袍代表其中间部分,内袍代表其最内在部分。
由于以弗得代表属灵国度的中间部分,而中间部分兼具其它两个部分,所以这外袍在代表意义上表示属灵国度本身,如在撒母耳记上:
撒母耳转身要走,扫罗就扯住他外袍的衣襟,衣襟就撕裂了。撒母耳对他说,如此,今日耶和华从你身上撕去了以色列国,将这国赐与你的同伴,就是比你更好的。(撒母耳记上15:27, 28)
从这些话明显可知,“撕裂撒母耳的外袍”表示从扫罗身上撕去以色列国,因为“以色列国”表示主的属灵国度(4286, 4598, 6424, 6637, 6862, 6868, 7035, 7062, 7198, 7201, 7215, 7223, 8805节)。类似的话又出现在撒母耳记上:
大卫悄悄地割下扫罗外袍的衣襟。当他将它给扫罗看时,扫罗说,现在我知道你必要作王,以色列的国必坚立在你手里。(撒母耳记上24:4, 5, 11, 20)
又:
当约拿单与大卫立约时,他从自己身上脱下外袍,给了大卫,又将战衣、剑、弓、腰带都给了他。(撒母耳记上18:3, 4)
这一切代表作为继承人的约拿单放弃以色列国,把它交给大卫。
外袍因代表属灵国度,故也代表总体上该国度的真理;属灵国度的真理就是那被称为属灵真理的,它们存在于人心智的理解力部分。以西结书中的“外袍”就表示这些真理:
海上一切的首领都必从宝座上下来,除去外袍,剥下刺绣的衣服。(以西结书26:16)
这论及推罗,推罗表示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1201节);此处描述的是在教会中对它们的毁灭;“他们除去的外袍”是指存在于理解力部分中的信之真理;但“刺绣的衣服”是指存在于属世层中的记忆知识(9688节)。之所以表示这些真理,是因为属于理解力的真理在主的属灵国度中掌权;但属于意愿的良善在属天国度中掌权。马太福音:
文士和法利赛人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给人看的,衣裳的繸子做长了。(马太福音23:5)
“衣裳的繸子做长了”表示夸张性地谈论真理,只是为了让人听见和看见。“外袍”表示这类事物,这一点从本章下面的经文(28:31-35)对它的描述看得更清楚。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