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22.除上述原因外,需要补充的是,在巨人里面,我们地球的居民和灵人与属世和外在的感官有关;这种感官是生命的内层终结并作为它们的共同基础而止于其上的终点。文字上的神性真理,就是我们所说的圣言也一样,它也是为了这个原因被赋予这个星球而非其它星球。由于主就是圣言,是其首先的和末后的,所以为叫一切事物都照次序存在,祂选择在这个星球出生,并变成圣言,正如约翰福音所写的那样: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祂造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4,14,18)
圣言是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而是出自主的神性真理。不过,这是一个很少有人理解的奥秘。圣言在字义上是属世的(AC 8783)。这是因为属世层是属灵和属天层止于其上的最低层,可以说是其它各层建于其上的根基。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若离了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就如同没有地基的房屋(AC 9430, 9433, 9824, 10044, 10436)。圣言是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而是出自主的神性真理(AC 2859, 4692, 5075, 9987)。万物都是藉着神性真理被创造和做成的(AC 2803, 2894 [原文2884], 5272, 7835 [或7678])。
10432.“我要使你成为一个大民族”表圣言在其它地方将是好的,完美的。这从“摩西”的代表和“民族”的含义清楚可知:“摩西”是指圣言(参看9372节提到的地方);“民族”是指那些处于良善的人,因而在从人抽象出来的意义上是指良善(1258, 1260, 1416, 1849, 6005, 8771节)。圣言的各个地方都提到“民族”和“人民或百姓”,在这些地方,“民族”表示那些处于良善的人,“人民或百姓”表示那些处于真理的人;就从人抽象出来的意义而言,“民族”表示良善,“人民或百姓”表示真理(10288节)。因此,当“摩西”表示圣言时,源自他的民族就表示源于圣言的良善。
此处的情况是这样:以色列被接纳是因为,圣言能在他们当中写就,圣言的外在意义或字义纯由对应于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构成。以色列民族当中的一切代表性事物都具有这种性质;由于这个民族以这种方式参与外在事务,所以圣言在他们当中写就是有可能的。由此明显可知,当“摩西”表示圣言,并且经上论到以色列民族说,他们要被灭绝或毁灭时,耶和华声称祂要使摩西成为一个大民族就表示一部好的、完美的圣言可以在其它地方写就。
这就是这些话的含义,这一点并未显明在字面上;然而,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得知:人名并不进入天堂,而是在那里转化为它们所表示的真实事物。例如,当经上提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亚伦和大卫,以及其它名字时,天堂里的人完全不知道按着人来理解的这些人。它们在那里立刻不再被视为这些人本身,而是取了一个灵义,即这些人所表示的真实事物。由此明显可知,天堂里的人在关于摩西的这句话,即他要成为一个大民族中看到是哪种含义。
1769.有一个灵人来到我这里,我从以下事实能判断他离世不久: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来世,反以为仍活在世上。我发觉他是一个致力于学术追求的人,于是便与他讨论这些东西。但就在这时,他突然被举到高空,这令我愕然。我推测他是那种追求高大事物的人(这种人通常被举到高空),或者他以为天堂在极高之处(这种人也通常被举到高处,好叫他们通过经历知道,天堂不在高处,而是在内在之物中)。
但我很快发现,他被举到前方偏右一点的天使灵那里,就在天堂的第一道门槛处。然后,他从那里和我说话,声称他看到了比人类心智所能想象的还要高尚的事物。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正在读《申命记》第一章,是关于犹太人的,即他们如何打发人窥探迦南地和它里面的东西。当我读这一章时,他说,他感知不到字义的任何东西,只感知到灵义中的事物,这些都是他无法描述的奇迹。这还只是在天使灵天堂的门槛处;那么在该天堂本身,或天使天堂里面又必感知到什么样的奇迹呢?
当时与我同在、以前不相信主的圣言具有这种性质的一些灵人开始懊悔他们的不信。他们说,在当前状态下,他们信了,因为他们听见那灵人声称他已经听见、看见并发觉事实就是如此。
但有些灵人还是不信,声称事实不是这样,这些东西都是幻觉。于是他们也突然被举高,从那里和我说话。他们现在坦承确有其事,不是幻觉,因为他们真的感觉到事实的确如此;他们的感知确实比活在肉身期间所能被赋予的任何感觉都要敏锐得多。
不久之后,也有些灵人被提到那个天堂。其中一个人活在肉身时我就认识他,他作了类似见证,。除了其它事外,他还说,他简直惊呆了,以至于无法描述内义上的圣言的荣耀。此时此刻,他怀着某种怜悯说话,说,奇怪的是,世人对这类事物一无所知。另外,他说,他从他所在的地方能深入洞察我的思维和情感,在它们里面感知到的事物比他能讲述的还要多,如原因、流注,它们是从哪里来的,来自谁;又如我的观念,它们如何与世俗事物掺杂,而这些东西将被彻底分离出去,等等。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