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22

122.除上述原因外

122.除上述原因外,需要补充的是,在巨人里面,我们地球的居民和灵人与属世和外在的感官有关;这种感官是生命的内层终结并作为它们的共同基础而止于其上的终点。文字上的神性真理,就是我们所说的圣言也一样,它也是为了这个原因被赋予这个星球而非其它星球。由于主就是圣言,是其首先的和末后的,所以为叫一切事物都照次序存在,祂选择在这个星球出生,并变成圣言,正如约翰福音所写的那样: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祂造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4,14,18)

圣言是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而是出自主的神性真理。不过,这是一个很少有人理解的奥秘。圣言在字义上是属世的(AC 8783)。这是因为属世层是属灵和属天层止于其上的最低层,可以说是其它各层建于其上的根基。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若离了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就如同没有地基的房屋(AC 9430, 9433, 9824, 10044, 10436)。圣言是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而是出自主的神性真理(AC 2859, 4692, 5075, 9987)。万物都是藉着神性真理被创造和做成的(AC 2803, 2894 [原文2884], 5272, 7835 [或7678])。

属天的奥秘 #1401

创世记12:1-20

创世记12:1-20
1.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你的地、出生地、父家,往我要指示你的地去。
2.我要使你成为一个大民族;我必赐福给你,使你的名为大;你要成为一个福源。
3.祝福你的,我必赐福与他们;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土地上所有的宗族都要因你得福。
4.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吩咐他的去了,罗得也和他同去。亚伯兰出哈兰的时候是七十五岁的人。
5.亚伯兰带上他妻子撒莱和他兄弟的儿子罗得,连他们在哈兰所积蓄的一切财物,所得的灵魂;他们都出来往迦南地去。他们就到了迦南地。
6.亚伯兰经过那地,直到示剑地方,摩利橡树林那里。那时,迦南人在那地。
7.耶和华向亚伯兰显现,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种。他就在那里为向他显现的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8.从那里他又迁到伯特利东边的山,支搭帐棚;伯特利朝向大海(即在西边),艾在东边。他在那里又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呼求耶和华的名。
9.亚伯兰又起程,向南方去行进。
10.那地发生饥荒。因那地饥荒严重,亚伯兰就下埃及去,要寄居在那里。
11.将近进埃及的时候,就对他妻子撒莱说,看哪,我知道你是容貌俊美的妇人。
12.埃及人看见你必说,这是他的妻子,他们就要杀我,却叫你存活。
13.求你说,你是我的妹子,使我因你平安无事,我的灵魂也因你存活。
14.果然,亚伯兰进埃及的时候,埃及人看见那妇人极其美丽。
15.法老的大臣看见了她,就在法老面前赞美她;那妇人就被带进法老房中。
16.法老因她就善待亚伯兰,亚伯兰得了羊群、牛群、公驴、仆婢、母驴、骆驼。
17.耶和华因亚伯兰妻子撒莱的缘故,就以大灾击打法老和他的房屋。
18.法老就召了亚伯兰来,说,你这向我作的是什么?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她是你的妻子呢?
19.为什么说她是你的妹子?以致我把她取来要作我的女人。现在,看哪,你的妻子;带她走吧。
20.于是法老为了亚伯兰的事就吩咐人,将亚伯兰和他妻子,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送走了。
概览
1401.真实的历史便从这里开始,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具有代表性,每一个词都具有灵义。本章所讲述的关于亚伯兰的事代表主从童年到青春期的状态。主因和其他人一样出生,所以也是从一个模糊朦胧的状态发展到一个更明亮清晰的状态。“哈兰”是第一个状态,该状态是模糊朦胧的;“示剑”是第二个状态;“摩利橡树林”是第三个状态;“有伯特利朝向大海(即在西边),艾在东边的山”是第四个状态;“从那里向南方进入埃及”是第五个状态。

属天的奥秘 #7839

7839.“就是一岁

7839.“就是一岁的儿子要给你们”表一个完整的状态。这从“儿子”和“一岁”的含义清楚可知:“儿子”是指真理(参看489, 491, 533, 1147, 2623, 2803, 2813, 3373, 3704节);“一岁”是指从开始到结束的一个完整时期(2906节),因而是指一个完整状态。必须解释一下什么叫一个完整状态。当良善具有这样的性质,即它不缺乏用来接受纯真流注所需要的任何东西时,一个状态可称作“完整的”。与仁之良善结合的信之真理使得良善具有这种性质;因为属灵良善从信之真理接受其具体品质。这一切就是此处“一岁的儿子”所表示的“一个完整状态”的意思。不过,当真理尚未给良善带来具体品质,以使它接受相对应的纯真状态时,状态就不是完整的。当人们出于良善看待真理时,这种状态就开始变得完整;当人们出于真理来看待良善时,这种状态仍不是完整的。那些正在重生的人就处于这后一种状态,而那些已经重生的人则处于前一种状态。正在经历重生的人处于引向良善的真理,而已经重生的人则处于源于良善的真理; 也就是说,前者活在对真理的顺从中,后者则活在对行真理的情感中。因此,前者是外在教会成员,而后者是内在教会成员。由于“一岁的儿子”表示一个完整的状态,所以经上多次吩咐要将一只羔羊,或一只小山羊,就是“一岁的儿子”献为祭(如出埃及记29:38; 利未记9:3; 12:6; 14:10; 23:12, 18, 19; 民数记6:12; 7:15, 87, 88; 15:27; 28:9, 11);还有在以西结书论述新殿的地方:
  每日,君王要预备一只无残疾的羔羊,就是满一岁的儿子,献与耶和华为燔祭,要每早晨预备。(以西结书46:13)
  此处“新殿”表示主的属灵国主度;“君王”是指那些知道纯正真理,并被这些真理引向良善的人;“献一只羔羊为燔祭”是指源于纯真良善的对主的敬拜;“一岁的儿子”是指一个完整的状态。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