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22.除上述原因外,需要补充的是,在巨人里面,我们地球的居民和灵人与属世和外在的感官有关;这种感官是生命的内层终结并作为它们的共同基础而止于其上的终点。文字上的神性真理,就是我们所说的圣言也一样,它也是为了这个原因被赋予这个星球而非其它星球。由于主就是圣言,是其首先的和末后的,所以为叫一切事物都照次序存在,祂选择在这个星球出生,并变成圣言,正如约翰福音所写的那样: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祂造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4,14,18)
圣言是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而是出自主的神性真理。不过,这是一个很少有人理解的奥秘。圣言在字义上是属世的(AC 8783)。这是因为属世层是属灵和属天层止于其上的最低层,可以说是其它各层建于其上的根基。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若离了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就如同没有地基的房屋(AC 9430, 9433, 9824, 10044, 10436)。圣言是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而是出自主的神性真理(AC 2859, 4692, 5075, 9987)。万物都是藉着神性真理被创造和做成的(AC 2803, 2894 [原文2884], 5272, 7835 [或7678])。
3869.“就说,耶和华因为听见”在至高意义上表示圣规(providence),在内在意义上表示信的意愿,在内层意义上表示顺从,在外在意义上表示听见,在此表示唯独从主所接受的意愿中的信。这从“听见”的含义清楚可知。至于“听见”表示听的意思,这没必要解释;但“听见”在内层意义上表示顺从,在内在意义上表示意愿中的信,这一点从下文所提到的许多圣言经文,以及与视觉相比时听觉的性质明显看出来。“看见”在内层意义上表示理解,在内在意义上表示认知中的信(参看3863节);它具有这些含义的原因在于,事物的本质能被人的内视看到,并由此被一种信所理解,尽管这信是仅存在于理解中的那种。然而,当所听到的话渗透内层时,它们也被转化为类似看见的某种事物,因为那时,所听到的从内层被看到。因此,“听见”也由“看见”来表示;也就是说,所表示的是属认知的事物,以及属信的事物。但听见同时会说服人相信事物的确如此,因为它不仅影响人心智的认知部分,还影响其意愿部分,从而抵达更深层。也就是说,它抵达意愿,使那人意愿他所看到的。这就是为何“听见”表示对一件事的理解,同时表示顺从;并且为何在属灵意义上表示意愿中的信。
正是由于这二者(即顺从和意愿中的信)如此潜在于“听见”中,故这些属性在日常用语中也由“聆听”、“倾听”、“注意听”来表示;因为“听”就是顺从,“听从某人”就是顺从他。因为从内层存在于某种事物里面的这些实体有时就包含在一个人说话时所用的措辞中,因为正是人的灵在思考并理解别人说话时所用那些措辞的含义;他的灵以一种方式与灵人并天使相联,语言表达最初就始于他们。而且,人经验的整个范围是这样:凡通过耳朵和眼睛,或听觉和视觉进入之物,都会进入他的认知,并通过认知进入意愿,从意愿进入行为。信之真理也是如此,它首先变成存在于记忆知识中的信之真理,然后变成存在于意愿中的信之真理,最后变成存在于行为中的信之真理,从而最终变成仁爱。记忆知识或认知中的信由“流便”来表示,这早已说明;意愿中的信由“西缅”来表示;当意愿中的信变成仁爱时,它由“利未”来表示。
“听见”在至高意义上表示圣规(providence),这一点从前面关于“看见”的阐述(参看3863节)可以看出来。“看见”在至高意义上表示预见,因为主的预见是自永恒到永恒看见事情就是如此;而主的圣规则是事情应当如此的一种管理,以及人的自由朝着良善的一种折向,只要主预见人会允许自己在自由中被折向它(参看3854节)。
西缅以之为名的“耶和华听见”在内层意义上表示顺从,在内在意义上表示唯独从主所获得的意愿中的信。这一点从许多圣言经文明显看出来,如以下经文,马太福音:
看哪,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祂!(马太福音17:5)
“听他”表对祂有信,并遵行祂的诫命,因而拥有意愿中的信。约翰福音: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时候将到,死人要听见神儿子的声音,听见的人就要活了。你们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因为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祂的声音。(约翰福音5:25, 28)
“听见神儿子的声音”表对主的话拥有信,并意愿它们。凡拥有意愿之信的人都会接受生命,所以经上说“听见的人就要活了”。
又:
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看门的就给他开门,羊也听他的声音。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约翰福音10:2-3, 16, 27)
“听声音”明显表出于意愿之信而顺从。又:
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声音。(约翰福音18:37)
此处的意思也一样。路加福音:
亚伯拉罕对他们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让他们听他们吧。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路加福音16:29, 31)
“听从摩西和先知”表知道包含在圣言中的事,对圣言拥有信,因而也表示意愿这些事。因为有信而不意愿,就是看见而不听从;而有信且意愿,就是既“看见”又“听从”。这就是为何“看见”和“听见”这二者在圣言各处一起被提及,看见表示通过“流便”所描绘的事,听见表示通过“西缅”所描绘的事,因为这二者如兄弟与兄弟那样联结在一起。
“看见”和“听见”一起被提及,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马太福音:
我用比喻对他们说话,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在他们身上,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巴不得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马太福音13:13-17;约翰福音12:40;以赛亚书6:9)
马可福音:
耶稣对门徒说,你们为什么因为没有饼就议论呢?你们还不省悟,还不明白吗?你们的心还是愚顽吗?你们有眼睛,看不见吗?有耳朵,听不见吗?(马可福音8:17-18)
路加福音:
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至于别人,就用比喻,叫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明。(路加福音8:10)
以赛亚书:
瞎子的眼必睁开,聋子的耳必开通。(以赛亚书35:5)
又:
到那日,聋子必听见这书上的话;瞎子的眼必从幽暗晦冥中得以看见。(以赛亚书29:18)
又:
你们这耳聋的,听吧!你们这眼瞎的,看吧!使你们能看见。(以赛亚书42:18)
又:
你要将有眼而瞎、有耳而聋的民都带出来。(以赛亚书43:8)
又:
那能看的人,眼不再昏迷;能听的人,耳必得听闻。(以赛亚书32:3)
又:
你眼必看见你的教师,你的耳必听见一句话。(以赛亚书30:20-21)
又:
塞耳不听流血的话,闭眼不看邪恶事的,必居高处。(以赛亚书33:15-16)
以西结书:
人子啊,你住在悖逆的家中,他们有眼睛可以看,却看不见,有耳朵可以听,却听不见。(以西结书12:2)
这些经文都提到“看见”和“听见”这二者,因为一个跟随另一个而来,也就是说,“看见”所表示的认知中的信之后接着就是“听见”所表示的意愿中的信。否则,只提一个就足以了。由此也明显可知为何雅各的一个儿子以“看见”为名,而另一个儿子以“听见”为名。
“看见”表示记忆知识或认知中的信,“听见”表示顺从或意愿中的信。这来源于来世的对应关系和基于这些对应关系的有意义的符号。因为那些拥有认知和由这理解所产生的信之人属于眼部区域,而那些顺从并拥有由这顺从所产生的信之人则属于耳部区域。这一真相将从各章末尾看出来,蒙主的神圣怜悯,那里将描述大人,以及人体内的一切事物与它的对应关系。
因此,就内在意义而言,“眼”表示认知(2701节),“耳”表示顺从。就属灵之义而言,“耳”表示由顺从所产生的信,或意愿中的信。这一点也可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以赛亚书:
你未曾听见,未曾知道;从那时起,你的耳朵从来未曾开通。(以赛亚书48:8)
又:
主耶和华唤醒我的耳朵,使我能听,像受教者一样;主耶和华开通我的耳朵,我并没有违背。(以赛亚书50:4-5)
又:
你们要留意听我的话,就能吃那美物,你的灵魂以肥甘为喜乐;你们要侧耳而听,要到我这里来;你们要听,你的灵魂就可以存活。(以赛亚书55:2-3)
耶利米书::
现在我可以向谁说话作见证,使他们听呢?看哪,他们的耳朵未受割礼,不能听见。(耶利米书6:10)
又:
我只吩咐他们这一件说同,你们当听从我的声音,我就作你们的神,你们也作我的子民;他们却不听从,不侧耳而听。(耶利米书7:23-24, 26)
又:
妇女们哪,你们当听耶和华的话;你们的耳领受祂口中的话。(耶利米书9:20)
又:
你们却不倾耳而听,你们总是不听从我。(耶利米书35:15)
以西结书:
人子啊,我对你所说的一切话,要心里领会,耳中听闻。(以西结书3:10)
又:
我必以热情攻击你,他们必以忿怒办你;他们必割去你的鼻子和耳朵。(以西结书23:25)
“割去鼻子和耳朵”表示除去对真理和良善的觉知,以及对信的顺从。撒迦利亚书:
他们却不肯听从,扭转顽固的肩头,使耳朵发沉而不听;他们心如铁石,不听律法。(撒迦利亚书7:11-12)
阿摩司书:
耶和华如此说,牧人怎样从狮子口中抢回两条腿或耳朵的一小片,住撒玛利亚的以色列人躺卧在床角上,或绣毯的边上,他们得救也不过如此。(阿摩司书3:12)
“抢回两条腿”表抢救良善的意愿,“耳朵的一小片”表抢救真理的意愿。“耳朵的一小片”具有这种含义,如前所述,这一点唯独从来世的对应关系和基于这些对应关系的有意义的符号可以看出来。圣言的内在意义,以及以色列和犹太教会中的宗教仪式就与它们一致。这解释了为何当亚伦和他儿子因特殊职能而成圣时,摩西被吩咐在其它事物当中,取点公绵羊的血,抹在亚伦和他儿子的耳尖上,又抹在他们右手的大拇指和右脚的大脚趾上(出埃及记29:20)。这种仪式就代表由信所膏的意愿,他作为祭司也要被领进这信的意愿中。谁都能意识到,这种仪式是神圣的,因为是耶和华吩咐摩西执行这项仪式,因此,将血抹在耳尖上是神圣的。但至于所表示的是哪种具体的神圣事物,这只能通过圣言中事物的内在意义得知。此处的内在意义是,用于意愿的信之神圣必须得以保存。
“耳”表示顺从,在内在意义上表示由这种顺从所产生的信。这一点从对不愿意自由出去的奴隶所举行的仪式看得更明显。关于他们,我们在摩西五经中读到:
倘或奴仆不愿意自由出去,他的主人就要带他到神那里,又要带他到门前,靠近门框,用锥子穿他的耳朵,他就永远服事主人。(出埃及记21:6;申命记15:17)
“靠近门框,用锥子穿他的耳朵”表永远服事或顺从。就属灵之义而言,它表示不愿意去理解真理,只愿意顺从它。相对于对真理的理解,这不是自由。
由于“耳”在内在意义上表示对信的顺从,“听”表示顺从,故明显可知主多次所说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马太福音13:9, 43; 马可福音4:9, 23; 7:16;路加福音8:8;14:35;启示录2:7, 11, 29; 3:13, 22)
就至高意义而言,“听”表示圣规,“看”表示预见。这一点从“眼”和“耳”论及耶和华或主的圣言经文明显看出来,如以赛亚书:
耶和华啊,求你侧耳而听!耶和华啊,求你睁眼而看!(以赛亚书37:17)
但以理书:
我的神啊,求你侧耳而听;耶和华啊,求你睁眼而看我们的荒凉。(但以理书9:18)
诗篇:
神啊,求你向我侧耳,听我的言语!(诗篇17:6)
又:
求你侧耳听我,拯救我!(诗篇71:2)
又:
凭你的信实侧耳听我的恳求,凭你的公义回答我。(诗篇143:1)
耶利米哀歌:
耶和华啊,你曾听见我的声音;你不要掩耳不听我的哀祷、我的呼求。(耶利米哀歌3:55-56)
诗篇:
耶和华啊,我在急难的日子,不要向我掩面;求你向我侧耳;我呼求的日子,求你快快回答我。(诗篇102:1-2)
众所周知,耶和华像人那样有耳和眼,而是具有“耳”和“眼”所表示的论及神性的某种属性,即无限的意愿和无限的认知。无限的意愿就是圣规,无限的认知就是预见;这些就是当“耳”和“眼”被归于耶和华时,它们在至高意义上所表示的。综上所述,明显可知,西缅以之为名的“耶和华听见”在每层意义上表示什么。
4692.“他们就因为他的梦和他的话,越发恨他”表由于真理的宣告而引发的还要更大的蔑视和憎恶,此处的真理涉及主的神性人身。这从“越发”、“恨”、“梦”和“话”的含义清楚可知:“越发”是指还要更大;“恨”是指蔑视和憎恶(4681节);“梦”是指宣告(4682, 4685节);“话”是指真理。“话”之所以表示真理,是因为在天堂,每句话都来自主;因此,“话”在内义上表示真理,而“圣言”一般表示一切神性真理。
这个主题具体是这样:持有与仁分离之信的教会完全蔑视并憎恶所有真理当中最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即:主的人身是神性。属于古教会,并未将仁与信分离的所有人都相信宇宙之神是一个神性人,并且祂就是神性存在;故称祂为“耶和华”。他们从上古之人那里知道祂,还因为祂曾作为人向他们弟兄中的许多人显现。他们也知道,他们教会的所有仪式和外在做法都代表祂。但那些坚持与仁分离之信的人却无法与那些并未将仁与信分离的人共享这个信仰,因为他们不理解这人身如何会是神性,也不理解神性之爱如何能将它变成神性。事实上,凡他们不能以通过身体外在感官所得来的某种观念所理解的,他们都视之为一文不值,如同没有。与仁分离之信就是具有这种性质;事实上,对这些人来说,觉知的内在层级被关闭,因为能使一个流入另一个的居间之物并不存在。
诚然,接下来的犹太教会相信耶和华既是神,又是人,因为祂作为人向摩西和众先知显现;因此缘故,犹太人将向他们显现的每位天使都称为“耶和华”。然而,他们对祂的概念,和外邦人对他们神明的概念没什么两样,只是犹太人更偏爱耶和华神,因为祂能行神迹(4299节);殊不知,这耶和华就是圣言中的主(2921, 3035节),他们的一切仪式所代表的,正是祂的神性人身。他们对弥赛亚或基督没有其它概念,只是认为祂将是最伟大的先知,比摩西还伟大;最伟大的国王,大卫还伟大;祂将以惊人的神迹带领他们进入迦南地。至于祂的天国,他们根本一句话都不想听,因为除了世俗事物外,他们什么也不明白;事实上,他们就是与仁分离的人。
然而,就外在敬拜而言,基督教会的确将主的人身拜为神性,尤其在领受圣餐的时候,因为祂说过,那里的饼是祂的身体,酒是祂的宝血。但就其教义而言,他们并未将祂的人身当成神性,因为他们将神性性质与人身性质区分开了。他们之所以作出这种区分,是因为教会从仁转向信,最后转向与仁分离之信。由于他们不承认主的人身是神性,所以许多人绊倒了,并发自内心否认祂(4689节),祂自己则是神性存在,因为神性存在和神性显现为一,这也是主在约翰福音中明确教导的:
耶稣对腓力说,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吗?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约翰福音14:9-11)
这样的教导在别处也出现过。因为神性显现就是从神性存在发出的神性本身,在形像上就是一个人;因为祂是天堂的全部,而天堂代表大人,这在前面(4687节)已阐述过,并在论述人里面一切事物与天堂的对应关系的各章末尾已说明。
主确实像别人那样出生,并从母亲那里得来一个虚弱的人身;但主将这人身完全抛弃了,以致祂不再是马利亚的儿子,将祂自己里面的人身变成神性,这就是祂得荣耀的意思。祂在变形像时,也向彼得、雅各和约翰显明,祂是一个神性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