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22

122.除上述原因外

122.除上述原因外,需要补充的是,在巨人里面,我们地球的居民和灵人与属世和外在的感官有关;这种感官是生命的内层终结并作为它们的共同基础而止于其上的终点。文字上的神性真理,就是我们所说的圣言也一样,它也是为了这个原因被赋予这个星球而非其它星球。由于主就是圣言,是其首先的和末后的,所以为叫一切事物都照次序存在,祂选择在这个星球出生,并变成圣言,正如约翰福音所写的那样: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祂造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4,14,18)

圣言是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而是出自主的神性真理。不过,这是一个很少有人理解的奥秘。圣言在字义上是属世的(AC 8783)。这是因为属世层是属灵和属天层止于其上的最低层,可以说是其它各层建于其上的根基。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若离了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就如同没有地基的房屋(AC 9430, 9433, 9824, 10044, 10436)。圣言是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而是出自主的神性真理(AC 2859, 4692, 5075, 9987)。万物都是藉着神性真理被创造和做成的(AC 2803, 2894 [原文2884], 5272, 7835 [或7678])。

属天的奥秘 #5280

5280.“便不觉得

5280.“便不觉得这地先前的丰收了”表对先前存在的真理将在那里存在没有丝毫觉察。这从“觉得”、“丰收”和“地”的含义清楚可知:“觉得”是指觉察;“丰收”是指增多的真理,如前所述(5276, 5278节);“地”,即此处的埃及地是指属世心智,如前所述(5276, 5278, 5279节)。由此明显可知,“便不觉得这地先前的丰收了”表示对先前存在的真理将在属世层中存在没有丝毫觉察。
  本节论述的主题是荒凉的最后状态,这时所经历的是就在重生之前到来的绝望;由于这是本节所论述的主题,故必须说一说它的性质。每个人都必须被改造,新生或重生,以便他能进入天堂,因为“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翰福音3:3,5,6)。人生在罪中,这罪随着它沿着长长的家系从父母、祖父母和列祖那里传下来而增加,并变得具有遗传性,因而被传给后代。凡出生的人都生在众多如所描述的那样逐渐增加的遗传之恶中,以致他无非就是罪;因此,他若不重生,仍全然留在罪中。但为叫人能重生,他必须先被改造,改造通过信之真理实现;因为他必须从圣言和取自圣言的教义学习何为良善。从圣言,或取自圣言的教义所获得的关于良善的知识被称为信之真理,因为一切信之真理皆源于良善,并流向良善,因为它们以良善为关注的目的。
  这种状态首先到来,被称为改造的状态。教会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幼年到青春期这段时间被引入这个状态,然而却很少有人重生;因为教会里的大多数人学习信之真理,或关于良善的宗教知识,只是为了名声和地位,以及物质利益。当信之真理通过对这些事物的爱而被引入时,人不可能新生或重生,除非这爱被除去。因此,为了能除去这爱,此人被引入试探的状态。试探发生的方式如下:他对名声、地位和物质利益的爱被地狱团伙激活,因为该团伙渴望活在对这些事物的爱中。而与此同时,天使也激活对真理与良善的情感,这些情感自幼年时就在纯真的状态下被植入,后来从内在被储存起来,并为了这个特殊目的而得以保存。结果,恶灵与天使之间便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在人里面被他感觉为试探;由于此时的冲突涉及真理与良善,所以最初所灌输的真理可以说被恶灵所注入的虚假驱逐,以致它们不再出现或看不见了,如前所述(5268-5270节)。这时,由于此人允许自己重生,于是主便经由一种内在途径将良善所放射的真理之光引入属世层;在这光中,真理以其适当次序在那里得以恢复。
  这就是正经历重生之人的情形;不过,如今很少有人被允许进入这种重生状态。只要允许它发生,所有人的确开始通过他们在属灵生命的真理与良善上所接受的教导而被改造;不过,他们一到青春期,就容许世界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于是他们就转到地狱灵那一边,而地狱灵则使他们逐渐远离天堂;这些灵人使他们远离得如此彻底,以致他们几乎不再相信天堂的存在。因此,这些人不会被引入任何属灵试探,因为他们若被引入,必要屈服、垮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马太福音12:45)。由此可见,此处内义所包含的东西,即改造的状态和重生的状态是何性质。但本节描述的是试探的最后状态,也就是绝望的状态,如刚才所述(5279节)。
  

属天的奥秘 #7836

7836.“按着灵魂

7836.“按着灵魂的数目;你们要按各人所吃的饭量来计算羔羊”表按着吸收纯真所需的确切数量以良善之真理来填满良善,由此使得良善足以满足纯真。这从“灵魂的数目”、“各人所吃的饭量”和“羔羊”的含义清楚可知:“灵魂的数目”是指如此多的良善之真理,因为在圣言中,“数目”论及真理,“灵魂”论及属灵良善;、“各人所吃的饭量”是指照着吸收它所需的量,“吃”表示吸收或变成人自己的(参看3168, 3513, 3596, 3832节);“羔羊”是指纯真(7832节)。通过填满良善而使良善足以满足纯真,由“从隔壁邻舍家”取足以满足羔羊的数目来表示,“家”表示良善(参看7833节)。当此处说到“良善之真理”时,所指的是源于良善的真理。因为当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正在重生时,他们通过信之真理被引入仁之良善;不过,一旦他们被引入仁之良善,之后由该良善所生的真理就被称为良善之真理。
  但是,没有人知道当如何理解本节所包含的这些事,除非他知道天堂里的社群是如何彼此联结的;因为以色列人照着支派、家族和家庭生活来往的方式就代表了这些社群。至于天堂里的社群,情况是这样:作为一个整体的天堂是一个社群,主将该社群作为一个人来掌管。那里的总体社群和人的肢体、脏腑、器官数量一样多;而具体社群与每个脏腑、肢体、器官的组成部位数量一样多;个体社群则如同构成较大部位的较小部位一样多。情况就是这样,这从人及其肢体、器官、脏腑与大人,就是天堂的对应关系明显看出来,我们在众多章节末尾已经通过经历论述了这种对应关系。由此可见在天堂,社群的区分是何情形。
  不过,至于个体的每个社群,情况是这样:它是由在良善方面一致的众多天使组成的;这些良善各种各样,因为每位天使都有其特有的良善;但主将这些各种各样、彼此和谐一致的良善组织成这样一种形式:他们一起呈现为一个良善。这些社群就由以色列人当中的父家来代表。这就是以色列人不仅被划分为各个支派,还被划分为各个家族和家庭的原因。这也是为何当在圣言中,经上以名字提及他们时,也依次提及他们列祖的名字,甚至回到他们所属的支派。例如,经上论到撒母耳的父亲说,他来自以法莲山,“名叫以利加拿”,“是苏弗的玄孙、托户的曾孙、以利户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撒母耳记上1:1);还论到扫罗的父亲说,他来自便雅悯,“名叫基士,是便雅悯人亚斐亚的玄孙、比歌拉的曾孙、洗罗的孙子、亚别的儿子”(撒母耳记上9:1);以及关于许多其它父亲的类似细节。如此提及是为了叫天堂里的人知道这位父亲所代表的良善种类的具体性质,因为它是从第一种连续衍生而来的。
  此外,天堂里的情形是这样:如果一个社群没有如它应该的那样完整,就会从别处,从某个邻近社群取新成员,所取数目刚好使该良善的形式完整起来。数目多寡取决于每个状态及其变化中的需要;因为良善的形式照状态的变化而各异。然而,要进一步知道,在第三层或至内层天堂(它在紧邻属灵天使所在的天堂之上,因为这些天使构成中间或第二层天堂),掌权的是纯真,因为作为完美纯真本身的主直接流入该天堂;但主与纯真间接,也就是经由第三层天堂流入第二层天堂,就是属灵天使所在的地方。
  这种流注就是第二层天堂的社群照其良善被组织或排列成秩序所用的手段。因此,纯真的流注带来良善状态的变化,随之带来那里的社群彼此联结的变化。由此可见,当如何理解本节在内义上的内容,即:如果某人的特定类型的良善不足以满足纯真,与最近的真理之良善的联结就要得以实现,好使良善能得以填满,以足以满足纯真;用来填满良善的良善之真理,其数量要恰好满足吸收纯真的需要。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