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22.除上述原因外,需要补充的是,在巨人里面,我们地球的居民和灵人与属世和外在的感官有关;这种感官是生命的内层终结并作为它们的共同基础而止于其上的终点。文字上的神性真理,就是我们所说的圣言也一样,它也是为了这个原因被赋予这个星球而非其它星球。由于主就是圣言,是其首先的和末后的,所以为叫一切事物都照次序存在,祂选择在这个星球出生,并变成圣言,正如约翰福音所写的那样: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祂造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4,14,18)
圣言是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而是出自主的神性真理。不过,这是一个很少有人理解的奥秘。圣言在字义上是属世的(AC 8783)。这是因为属世层是属灵和属天层止于其上的最低层,可以说是其它各层建于其上的根基。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若离了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就如同没有地基的房屋(AC 9430, 9433, 9824, 10044, 10436)。圣言是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而是出自主的神性真理(AC 2859, 4692, 5075, 9987)。万物都是藉着神性真理被创造和做成的(AC 2803, 2894 [原文2884], 5272, 7835 [或7678])。
出埃及记15:1-27
1.那时,摩西和以色列人向耶和华唱这歌说,他们说,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祂高举自己;将马和骑马的投在海中。
2.耶是我的力量、诗歌,也成了我的拯救。这是我的神,我要为祂预备一个住处;是我父亲的神,我要尊崇祂。
3.耶和华是战士,祂的名是耶和华。
4.法老的战车、军兵,祂已抛在海中,特选的三级兵长都沉于红海。
5.深渊淹没了他们;他们好像石头坠到深处。
6.耶和华啊,你的右手大有力量;耶和华啊,你用右手摔碎仇敌。
7.你大发威严,摧毁那些起来攻击你的;你发出烈怒,吞灭他们如同碎秸。
8.因你鼻中的风,水便堆积起来,洪水直立如垒;深渊凝结于海心。
9.仇敌说,我要追袭,我要追上;我要分掳物,我的灵魂要充满它们;我要拔出剑来,我的手要赶出他们。
10.你用风一吹,海就把他们淹没;他们寻求深处,如铅在大水之中。
11.耶和华啊,众神之中谁能像你?谁能像你神圣威严,可颂可畏,施行奇事?
12.你伸出右手,地便吞灭他们。
13.你凭你的慈爱引领你所赎回的这百姓;你凭你的力量引领他们到你的圣所。
14.万民听见就发颤,疼痛抓住非利士的居民;
15.那时,以东的族长惊惶,摩押的强者被战兢抓住,迦南所有的居民都融化。
16.惊骇恐惧临到他们。耶和华啊,因你膀臂的巨大,他们如石头被砍掉,等候你的百姓过去,等候你所拥有的这百姓过去。
17.你要将他们领进去,在你产业的山上栽植他们。耶和华啊,就是你为你所造来居住的地方;主啊,就是你手所预备的圣所。
18.耶和华必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19.因为法老的马匹、战车和马兵下到海中,耶和华使海水回流到他们身上;惟有以色列人走在海中间的干地上。
20.亚伦的姐姐女先知米利暗,手里拿着鼓,众妇女也跟她出去拿鼓跳舞。
21.米利暗回应她们,你们要向耶和华歌唱,因祂高举自己,将马和骑马的投在海中。
22.摩西叫以色列人从红海往前行,他们出去到书珥的旷野,在旷野走了三天,找不着水。
23.到了玛拉,因苦不能喝水,因为它们是苦的,所以他给它起名叫玛拉。
24.百姓就向摩西发怨言说,我们喝什么呢?
25.摩西呼求耶和华,耶和华指示他一块木头,他把木头丢在水里,水就变甜了。耶和华为他定了律例、典章,在那里试验他。
26.又说,你若顺服听从耶和华你神的声音,又行祂眼中看为正的事,听从祂的诫命,守祂一切的律例,我就不将所加与埃及人的一切疾病加在你们身上,因为我是耶和华,你的医治者。
27.他们到了以琳,在那里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他们就在那里的水边安营。
概览
8258.就内义而言,本章赞美了主,因为祂已经荣耀了祂的人身,将在来世侵扰善人的恶人投入地狱,将遭受侵扰的善人提上天堂。这些就是在这段预言之歌中内义所包含的事。
4691.“难道你真要作我们的王吗?难道你真要管辖我们吗”表理解的事物和意愿的事物真的要服从它吗?这从“作王”和“管辖”的含义清楚可知:“作王”是指理解事物的服从;“管辖”是指意愿事物的服从。“作他们的王”和“管辖他们”表示它们要服从,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此处之所以用这两个词,是因为一个论及理解的事物,另一个论及意愿的事物。这在圣言,尤其预言部分是很常见的,因为一件具体的事以两种方式来表述。凡不知道此中奥秘的人,都必以为这只是一个用来强调的重复。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圣言的每一个细节里面都有一个天上的婚姻,即真理与良善,并良善与真理的婚姻;正如人里面理解力与意愿的婚姻。这双重表述当中一种涉及真理,另一种涉及良善;因此,一种涉及理解力,因为真理属于这理解力;另一种涉及意愿,因为良善属于这意愿。此外,圣言中所用的表述由无论何种情况下都表示类似这些的事物的词语构成。这是隐藏在使用双重表述来描述一件具体事背后的奥秘(参看683, 793, 801, 2173, 2516, 2712, 4138e节)。此处“作他们的王”和“管辖他们”也是这种情况:“作王”涉及属于理解力的真理,“管辖”涉及属于意愿的良善。“国”也论及真理(1672, 2547节),“管辖”(经上或译为权柄)论及良善,如在但以理书中论述主的神性人身之处的情形:
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民、各族、各语言的人都拜祂。祂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祂的国必不败坏。(但以理书7:14)
诗篇:
你的国是永远的国,你执掌的权柄存到万代。(诗篇145:13)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