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24.由于在当今教会,许多人缺乏对死后生命的信仰,几乎不信天堂和作为天地之神的主,所以我灵的内层被主打开,好叫我留在肉体中,同时又能与天堂天使同在,不仅与他们交谈,还看到那里令人惊叹的景象并描述它们,以防今后又有人说:“谁从天堂来到我们这里报告说,有这么一个地方,并且那里有什么东西?”不过,我知道,那些之前就发自内心否认天堂与地狱,以及死后生命存在的人更加不信并继续否认它们的存在。事实上,把乌鸦变成白的,都比让那些发自内心拒绝信仰的人去相信容易。原因在于,他们对这类事总是持消极否定的态度,从来不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到目前为止我所说,以及还要进一步所说关于天使和灵人的话是对少数相信的人说的。然而,为把其余的人引向某种承认,我蒙允许讲述诸如令好奇心强的人感兴趣,并能引起他们注意力的那类事,现在便讲述星空中的诸星球。
2256.“使义人与恶人一同死亡,让义人与恶人一样”表示良善不能死亡,因为邪恶能与它分离。这从“义人”和“恶人”的含义清楚可知:“义人”是指良善;“恶人”是指邪恶(参看2250节)。因此,“使义人与恶人一同死亡”是指使良善与邪恶一同死亡。由于这些事不可以发生,并且只是想想就造成惊恐,所以内义就把它们放到一边,同时以这种观念来代替它们,即:良善不能死亡,因为邪恶能与它分离。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要知道,人从婴孩或童年初期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所思所行的一切良善都会保留下来;这同样适用于一切邪恶,事实上,就连邪恶的最小粒子也完全不会消失。良善和邪恶两者都被刻在他的生命册(也就是他的两种记忆)上,并刻在他的本性或真我(也就是他的性格和性情)上。他从这良善和邪恶,或说从这种物质为自己形成一个生命,可以说形成一个灵魂;死后,这生命或灵魂的本质保持不变。但良善从不与邪恶混在一起,邪恶也从不与良善混在一起,以致它们无法分离;否则,这人必永远灭亡。主确保它们不会混在一起。当人进入来世时,如果他过着爱与仁之良善的生活,主就会将他的邪恶分离出去,并利用他里面的良善把他提入天堂。而另一方面,如果他过着邪恶的生活,也就是说,过着违背爱与仁的生活,主就会把他里面的良善过滤掉,他的邪恶便将他带入地狱。这就是每个人死后的命运。但这是一种分离,决不是完全除去。
此外,由于人的意愿,也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已经完全毁掉,所以主将这毁掉的部分与另一部分,也就是他的理解力部分分开,并在那些正经历重生的人里面将仁之良善植入这理解力部分,再通过这理解力部分植入一个新意愿;他们就是那些有良心的人。一般来说,主也以同样的方式将邪恶与良善分离。这些就是“良善不能死亡,因为邪恶能与它分离”这句话在内义上所表示的奥秘。
2897.大洪水之后的古教会的圣言就来自“以诺”所表示的这些人。该教会成员因是属灵的,不是属天的,所以只是知道这些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或象征体现了什么,却对它们没有感知。它们因体现了神性事物,所以为古教会成员所用,并被他们用于其神性敬拜,以便他们可以与天堂交流;
因为如前所述,世上的一切事物都代表并表示诸如存在于天堂中的那类事物。他们也有一部书面圣言;这部圣言由历史和预言构成,类似旧约。但随着时间推移,这部圣言遗失了。其历史被称为“耶和华战记”,预言被称为“神谕”,这清楚可见于摩西五经(参看民数记21:14, 27),那里引用了它们。他们的历史是以预言的风格写成的,并且绝大部分是虚构的历史,如创世记头11章的历史,这从摩西五经对这些历史的引用明显看出来,那里有这些话:
所以耶和华的战记上说,苏法的哇哈伯与亚嫩河,就是下到亚珥所住之地并靠近摩押边界的河下坡。(民数记21:14-15)
他们的预言是以类似旧约预言的风格写成的,这也可从摩西五经对它们的引用明显看出来,那里有这些话:
所以那些说预言的说,你们来到希实本,愿西宏的城被建造、加固。因为有火从希实本发出,有火焰出于西宏的城。它吞灭了摩押的亚珥,就是那些占据亚嫩高地的人。摩押啊,你有祸了!基抹的民哪,你们灭亡了;他使自己的儿子成为逃亡者,使自己的女儿被掳,归与亚摩利人的王西宏。我们射了他们;希实本就毁灭,直到底本,我们使他们荒废,直到挪法,这挪法直延到米底巴。(民数记21:27-30)
这些预言体现了天堂的奥秘,和旧约预言一样,这一点不仅从它们被摩西转录,并用于那时他所写的那些事物的状态,还从以下事实很明显地看出来,即:几乎同样的话出现在耶利米书,被穿插在他的预言当中。这些话包含的天堂奥秘和构成它们的词语一样多,这从对圣言内义的各种讨论清楚看出来。在耶利米书,这些话是:
有火从希实本发出,有火焰出于西宏中间,吞灭摩押的角和哄嚷人的头顶。摩押啊,你有祸了!基抹的人民灭亡了,因你的众子都被掳去,你的众女也都被掳去。(耶利米书48:45-46)
由此还明显可知,那部圣言也有内义。关于大洪水之后的古教会,可参看640, 641, 765, 1238, 1327, 2385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