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25

125.凡不知道天堂

125.凡不知道天堂奥秘的人无法相信人竟然能看到如此遥远的星球,并讲述通过感官经历所获知有关它们的任何事。但要让他知道,自然界的空间、距离,以及由此而来的移动,就其起源和第一因而言,是内层状态的变化;对天使和灵人来说,正是这些变化决定了空间和距离的表象。从一个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状态就会赋予他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甚至到位于宇宙边缘的星球的表象。人的灵也能如此转变,而他的身体仍留在原处。这就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因为蒙主的神性怜悯,我被允许作为一个灵与灵人交往,同时作为一个人与世人交往。感官人无法理解人能在灵里旅行,因为他受制于时空,并以这些术语来衡量他的移动。在来世,位置的移动、前进和变化是内在生命状态的变化;但它们仍向灵人和天使显现为真实的位置变化(AC 1273-1277, 1377, 3356, 5605, 10734)。

属天的奥秘 #10129

10129.“坛就成

10129.“坛就成为至圣”表属天国度,就是主在爱之良善中同在的地方。这从“坛”和“至圣”的含义清楚可知:“坛”是指神性良善方面的主的一个代表(参看9388, 9389, 9714, 9964节),在此是指天堂和教会里的神性良善方面的(10123节);“至圣”是指属天良善,或来自主的爱之良善。之所以此处“坛”表示属天国度,“至圣”表示那里的良善,是因为在属天国度所接受的良善是来自主并回献给主的爱之良善,也就是属天良善。天堂分为两个国度,即属天国度和属灵国度。属天国度接受来自主并回献给主的爱之良善,而属灵国度从主接受对邻之仁的良善(参看9277节所提到的地方,以及9680, 10068节的阐述)。
  “祭坛”代表属天国度,或也可说,代表主在爱之良善中同在的地方;“帷帐外的会幕”代表属灵国度,或也可说,代表主在对邻之仁的良善中同在的地方。属灵国度的良善,或属灵良善被称为“圣”;但属天国度,或属天良善被称为“至圣”。属天良善,也就是从主获得并回献给主的爱之良善之所以被称为“至圣”,是因为该良善是主直接流入众天堂所经由的渠道;但属灵良善,也就是对邻之仁的良善则是主通过属天良善间接流入所经由的渠道(9473, 9683, 9873, 9992, 10005节)。之所以说“流入”,是因为主在众天堂之上,从那里流入(10106节);然而,祂仍作为一而存在于众天堂里面。
  “至圣”表示属天良善,就是从主获得并回献给主的爱之良善,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到“至圣”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如在摩西五经:
  这帷帐就给你们将圣所和至圣所隔开。又要把施恩座安在至圣所内的法柜上。(出埃及记26:33, 34)
  由此明显可知,“圣所”指的是帷帐之外的帐幕的一部分,“至圣所”指的是帷帐之内的一部分。帷帐之外的帐幕或居所代表主的属灵国度,或中间天堂;帷帐之内的帐幕或居所代表主的属天国度(参看9457, 9481, 9485, 10001, 10025节)。帷帐之内的帐幕的那部分被称为“至圣所”(利未记16:33)。由于含有法版在里面的柜子和它上面的施恩座代表至内层天堂,就是属天良善掌权的地方,所以帐幕的至内在部分,就是约柜所在之地,也被称为“至圣所”(列王纪上6:16; 8:6)。
  饼和素祭因表示从主获得并回献给主的爱之良善,也就是属天良善,故在摩西五经中也被称为“至圣的”:
  这脸饼(或陈设饼)是要给亚伦和他子孙在圣处吃的,因为在献给耶和华的火祭中,这是至圣的。(利未记24:9)
  “脸饼(或陈设饼)”表示属天良善(参看9545节)。又:
  素祭所剩的要归给亚伦和他的子孙;这是献与耶和华的火祭中为至圣的。(利未记2:3, 10)
  由无酵饼、无酵糕饼,以及调油的无酵薄饼构成的“素祭”表示属天良善,或爱之良善(参看4581, 9992, 10079节);“献与耶和华的火祭”表示神性之爱(参看10055节)。
  民数记:
  一切的素祭、赎罪祭、赎愆祭,都为献与耶和华的至圣之物,要归给亚伦和他的子孙。(民数记18:9)
  这类素祭之所以被称为“至圣之物”,是因为这些祭物表示从邪恶中洁净,从邪恶中的一切洁净都在纯真之良善的状态下实现的;这良善也是属天良善。这解释了为何赎罪祭和罪愆祭献上的是母羔羊或公羔羊,或公绵羊,或小公牛,或斑鸠,这从利未记第4章和第5章清楚看出来;这些动物表示这种良善。这种良善由“羔羊”(参看3519, 3994, 7840节),“公绵羊”(参看10042节),“小公牛”(参看9391节)来表示;它由“斑鸠”来表示,这从圣言中提到这种鸟的地方明显看出来。从邪恶中洁净和重生在纯真的状态下实现(参看10021节)。因此,这些祭物在利未记(6:17; 7:6; 10:17; 14:13)中也被称为“至圣的”。
  利未记:
  素祭要在坛旁吃,因为这是至圣的。(利未记10:12)
  前面说明,燔祭坛代表爱之良善方面的主,以及天使和世人的接受。因此,论到燔祭坛,摩西五经如此记着说:
  你要用这膏油抹燔祭坛和坛的一切器具,洗濯盆和盆座。要使它们成圣,使它们成为至圣,凡触着它们的都成为圣。(出埃及记30:29)
  香,其中一点要放在会幕内法柜前,也被称为“至圣”(出埃及记30:36),因为它表示在末后和最低事物中的属天良善,还表示从这良善发出的事物(9475节)。以西结书:
  这是殿的律法:在山顶上,殿四围的界限都是至圣的。(以西结书43:12)
  殿与它周围的界限之所以都被称为“至圣”,是因为“神的殿或家”表示属天国度,在至高意义上表示爱之良善方面的主(3720节)。这就是为何经上还说“在山顶上”,因为“山顶”具有同样的含义(6435, 9422, 9434节)。
  但以理书:
  为人民和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要封住异象和预言,并膏至圣者。(但以理书9:24)
  这论及主的降临,唯独主是耶和华的受膏者,唯独祂是圣者,就其人身而言,祂也是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因而是“至圣者”。就其神性人身而言,唯独主是耶和华的受膏者(参看9954节);唯独祂是圣者(9229节);祂是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参看9199e节所提到的地方)。
  之所以属天良善是“至圣的”,而属灵良善是“圣的”,是因为属天良善是至内在的良善,因而也是至内层天堂的良善;而属灵良善是从这属天良善发出的良善,因而是中间天堂的良善。这良善在它含有属天良善在里面的程度内而为良善,从而是圣的;因为属天良善流入属灵良善,孕育它,生出它,如同父亲生出自己的孩子。“属天良善”是指从主获得并回献给主的爱之良善,“属灵良善”是指从主获得的对邻之仁的良善。
  从主获得的对主之爱的良善是“至圣的”,因为主通过它将自己直接与其他人结合。但对邻之仁的良善是“圣的”,因为主通过它将自己间接相结合;祂在这良善含有从主获得的爱之良善在里面的程度内将自己相结合。
  从主获得的对主之爱的良善存在于一切真正的仁之良善里面,也存在于一切真正的信之良善里面;因为这种良善从主流入。没有人能凭自己的力量爱邻舍,并出于爱而向他行善,只能靠主;没有人能凭自己的力量信神,只能靠主。因此,当承认主并爱邻时,主就存在于对邻之爱里面,无论此人如何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也是主在马太福音中的这些话所表示的:
  义人就回答祂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王要回答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37-40)
  由此明显可知,主在仁之良善里面,事实上就是这良善,即便那些处于这良善的人并没有意识这一点。“弟兄”在最近似的意义(内在历史意义)上表示那些处于仁之良善的人;就从人抽象出来的意义而言,主的“弟兄”是指在其一切形式中的仁之良善本身(参看5063-5071节)。
  

属天的奥秘 #9828

9828.“腰带”表

9828.“腰带”表一个共同的纽带,好叫一切事物都关注同一个目的。这从“腰带”或带子的含义清楚可知。“腰带”或带子是指一个共同的纽带,因为它将一切内层事物都聚集在自己里面,包裹它们,并将它们保持在关联中;没有它,这些内层事物就会松散并分崩离析。“腰带”或带子之所以表示旨在让一切事物都能关注同一个目的的一个共同纽带,是因为在灵界掌权的,是目的,以致那里的一切事物都可称作“目的”。因为主的国作为一个属灵的世界,是一个功用或有用服务的国度,那里的功用或服务就是所关注的目的;因此,它是一个目的的国度。但那里的目的以各种次序彼此跟随,也关联在一起。彼此跟随的目的被称为“居间目的”,但关联在一起的目的被称为“有关联的目的”。这一切目的如此紧密地联结起来并彼此从属,以致它们无一例外地关注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主;在天上那些接受它的人当中,它是对主的爱和信。在那里,爱是他们所有意愿的目的,或说是那里一切意愿能力所关注的目的;信则是他们所有思维的目的,或说一切思维能力所关注的目的,这些思维或思维能力都属于理解力。
  当每一个事物都关注一个目的时,它们就被保持在一个连续不断的关联中,并构成一体;因为那时,一切事物都在照着从属和关联的律法而使所有人都转向祂自己,从而将他们与自己相结合的那一位的视野、掌管和眷顾之下。同时,祂还使所有人都脸朝他们的同伴,由此将他们彼此联结起来。这解释了为何在天堂,所有人的脸都转向主,主是那里的太阳,因而是所有人眼前的中心点;神奇的是,无论天使转向哪个方向,主都在那里(参看3638节)。由于主存在于相爱的良善里面和对邻之仁的良善里面(因为祂爱所有人,并通过爱将所有人联结起来),故天使也通过出于这爱关注他们的同伴而转向主。
  因此,带子代表那些在最后和最低层,将其它事物聚集起来,并如此包裹它们,好叫每一个和一切事物都能被保持在这种关联之中的事物;在灵界,这些事物无非是存在于最低或最外层中并包裹内层事物的良善和真理。腰带代表属天良善,环绕大腿和胸部的带子代表最低或最外层中的属灵良善和真理。
  在下列经文中,“腰带或带子”表示这类事物:
  耶和华对先知说,你去买一根麻布带子束腰,不可放在水中。我就买了一根带子束腰。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拿着带子,往伯拉河去,将它藏在那里的岩石缝中。过了多日,我就往伯拉河去把带子取出来,看哪,它已经坏了,毫无用处了。耶和华说,这恶民不肯听我的话,随从别神。他们也必像这带子变为无用。(耶利米书13:1-10)
  此处“细麻布带子”在灵义上表示教会的良善,这良善在自己里面将真理包裹并保持在关联之中。由于那时教会的良善不复存在,真理随之被驱散,故经上说它“不可放在水中”;因为“水”表示洁净、因而恢复的真理。藏带子的“岩石缝”是指被歪曲的真理;“伯拉河”是指在其最低层的良善的属天事物的全部范围和边界。人若不知道圣言的性质可能以为,这只不过是把这人民及其毁灭与带子及其毁灭进行比较。但在圣言中,一切比较和比喻的说法都是真实的对应(3579, 8989节)。除非这段经文中的一切细节都具有对应的性质,否则先知永远不会被吩咐不可将带子放在水中,要束在腰上,或往伯拉河去,将它藏在那里的岩石缝中。经上之所以说带子要“束腰”,是因为由于对应,“腰”表示属天之爱的良善(3021, 4280, 5050-5062节)。束腰的带子因此表示凭作为媒介的圣言通过爱之良善与主结合。
  “带子”是指充当边界并将事物联结起来的良善,这一点也明显可见于以赛亚书:
  从耶西的树干必生出一个嫩枝。公义必当祂的腰带,真理必当祂大腿的带子。(以赛亚书11:1, 5)
  这论及主;“必当腰带的公义”是指祂的爱之良善,这良善保护天堂和教会。当以色列人吃逾越节的羔羊时,“当腰间束带”(出埃及记12:11),这个要求就表示一切事物都要存在于其适当次序中,预备从主接受良善并付诸行动(7863节)。这解释了为何经上说那些做好预备的人“腰间束带”,这也论及启示录中的七位天使:
  那掌管七灾的七位天使,从殿中出来,穿着洁白光明的细麻衣,胸间束着金带。(启示录15:6)
  经上论到以利亚:
  他是一个多毛的人,腰束皮带。(列王纪下1:8)
  论到约翰的话也差不多一样:
  这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马太福音3:4)
  以利亚和约翰之所以如此穿衣、束腰,是因为他们两人都代表圣言;因此,他们的衣服表示外在意义,就是属世意义上的圣言;因为“毛”表示属世层(3301, 5247, 5569-5573节),“骆驼”表示属世层里面的一般记忆知识(3048, 3071, 3143, 3145节)。“皮”或“皮肤”表示外在之物(3540节),因此,“皮带”表示那在自己里面将内层事物聚集起来,把它们包裹并保持在关联中的。以利亚代表圣言(参看创世记18章序言,2762, 5247e节),施洗约翰同样代表圣言(9372节)。
  由于真理和良善被恶行解除和驱散,故约押以诡诈杀了押尼珥之后,经上论到约押说“他将争战的血染了腰间束的带”(列王纪上2:5),以此表示他驱散并摧毁了这些真理和良善。因此,当真理被驱散和摧毁时,经上说“分裂代替腰带,光秃代替整齐的头发”(以赛亚书3:24)。这论及锡安的女子,她表示属于属天教会的良善;“分裂代替腰带”表示对属天良善的驱散。
  在以西结书中,这话也论及阿荷利巴,就是耶路撒冷:
  因她看见人像画在墙上,就是用丹色所画迦勒底人的像,腰间系着带子,她就贪恋他们。(以西结书23:14-16)
  以此表示被亵渎的真理;因为“迦勒底人”是指那些表面声称相信真理,内心却否认它们,从而亵渎它们的人;“画在墙上的人像”是指外在事物中的真理的表象,“丹色所画的像”也是;“腰间所系的带子”是指他们为引诱人们相信他们的真理所伪装的良善。
  由此可见在代表性教会,那将衣服收拢为一的“带子”表示什么。然而,属世人很难被几乎无法被引导相信所表示的是这类事物,因为他很难抛开对带子和一般对衣服的属世观念,而去采纳属灵观念,就是对在自己里面将真理保持在关联中的良善的观念。因为出现在眼前的属世事物将心智锁定在它自己身上,心智不会从那里被移走,除非理解力的视觉能被提升至天堂之光,此人因此能几乎从属世事物中抽象出来思考。当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时,纯属世人所无法理解的关于信之真理和爱之良善的属灵观念就会进入。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