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26

126.从宇宙中所看

126.从宇宙中所看到的众多星座,谁都能自己证实多元世界的存在。在学术界,众所周知,每颗恒星都像一轮在自己本位的太阳,因为它像我们世界的太阳在其本位那样保持固定不变;它的距离使它看上去很小,就像一颗星星。由此可知,和我们世界的太阳一样,它也有围绕它的行星,也就是星球。我们的眼睛之所以看不到这些行星,是因为它们距离太过遥远,还因为它们只有自己恒星的光,这光无法再反射到我们这里。具有众多星座、如此浩瀚的星空还能服务于其它什么目的呢?宇宙创造的目的就是人,以便一个天使天堂能从人而来。在无限创造者的眼里,来自一个星球的人类,以及天使所组成的天堂何等微不足道,因为对祂来说,成千上万个星球都不够。

可以计算一下,假如宇宙中有一百万个星球,每个星球上有三亿人,在六千年内生育两百代人,并且每个人或灵人占三立方米的空间,那么人或灵人全都加起来,其总数连这个星球的千分之一的空间都填不满,恐怕不会超过环绕木星或土星的一个卫星的空间;而卫星的空间在宇宙当中几乎辩认不出来,因为肉眼几乎看不见这些卫星。这对宇宙的创造者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即便他们充满整个宇宙,祂也不会满足,因为祂是无限的。

我曾与天使谈论这个话题,他们说,他们也认为与创造者的无限相比,人类实在太稀少了;不过,他们不是出于空间,而是出于状态来思考的。按照他们的观念,无论能想象出多少星球,对主来说,仍如同没有。不过,我在下文将凭直接经历描述星空中的诸星球。由此也明显可知我的灵如何能到这些地方旅行,而我的身体仍留在原处。

属天的奥秘 #2708

2708.“住在旷野

2708.“住在旷野”表示相对模糊的东西。这从“住”和“旷野”的含义清楚可知:“住”是指生活(参看2451节);“旷野”是指拥有少量生命的东西(参看1927节),在此是指相对模糊的东西。相对模糊的东西是指相对于属天教会状态的属灵教会的状态,或相对于属天人状态的属灵人的状态。属天人处于对良善的情感,属灵人处于对真理的情感;属天人拥有感知,而属灵人拥有良心的指示;主向属天人显为一轮太阳,向属灵人显为一轮月亮(1521, 1530, 1531, 2495节)。前者从主所获得的光使他们既能用眼睛看见,又能感知到来自主的良善和真理,这光就像白天的日光。而后者从主所获得的光则像夜间的月光;因此,与属天人相比,这些人住在模糊中。原因在于,属天人处于对主之爱,因而处于主的生命本身;而属灵人处于对邻之仁和信,因而虽处于主的生命,但却是以一种更模糊的方式处于其中。这一切解释了为何属天人从不推理信或信之真理;由于良善赋予他们对真理的一种直觉或感知,所以他们只说“是的”。而属灵人则谈论并推理信之真理,因为真理赋予他们对良善的一种良心。另一个原因是,对属天人来说,爱之良善已经被植入其心智的意愿部分,人的主要生命就住在意愿部分;但对属灵人来说,爱之良善则被植入其理解力部分,人的次要生命就住在理解力部分。这就是为何与属天人相比,属灵人住在模糊中(参看81, 202, 337, 765, 784, 895, 1114-1125, 1155, 1577, 1824, 2048, 2088, 2227, 2454, 2507节)。这种相对模糊在此被称为“旷野”。
在圣言中,“旷野”既表示人烟稀少、几乎没有耕作之地,也表示完全无人居住和耕作之地,因而具有双重意义。当表示人烟稀少、几乎没有耕作之地,也就是有少量居所、羊圈、牧场和水的地方时,它表示与其他物或人相比,拥有少量生命和光明的物或人,如与属天之物或人相比,属灵之物或人的情形。但当表示完全无人居住和耕作之地,也就是没有居所、羊圈、牧场和水的地方时,它表示那些在良善上经历荒废,在真理上经历荒凉的人,或说那些被剥夺了良善和洁除了真理的人。
“旷野”表示与其它地方相比,人烟稀少、几乎没有耕作之地,或有少量居所、羊圈、牧场和水的地方,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以赛亚书:
下海的和海中所有的,众海岛和其上的居民,都当向耶和华唱新歌,从地极赞美祂。愿旷野及其城邑,并基达人居住的村庄,都当扬声。愿磐石上的居民歌唱,愿他们从山顶上欢呼。(以赛亚书42:10-11)
以西结书:
我必与他们立平安的约,使邪恶的野兽从地上灭绝,他们就必在旷野中安居,在林中安眠;我必使他们与我山冈周围的地方成为祝福;田野的树必结果,地也必增产。(以西结书34:25-27)
这论及属灵人。何西阿书:
我必领她到旷野,和她谈心;从那里我必赐给她葡萄园。(何西阿书2:14-15)
这论及真理的荒凉和随之而来的安慰。诗篇:
旷野的羊圈滴雨,小山以欢乐束腰;草场以羊群为衣,山谷也盖满了五谷。(诗篇65:12-13)
以赛亚书:
我要使旷野变为水池,使干地变为水泉。我要在旷野种上什亭的香柏树、桃金娘和橄榄树;我要把杉树放在旷野;好叫人们看见、知道、思想、明白,这是耶和华的手所做的,是以色列的圣者造了它。(以赛亚书41:18-20)
这论及那些没有真理的知识之人,也就是外邦人的重生,还论及那些经历了荒凉之人的光照和教导;“旷野”就论及这些人;“香柏树、桃金娘和橄榄树”表示内层人的真理和良善;“杉树”表示外层人的真理和良善。诗篇:
耶和华使江河变为旷野,叫水泉变为干地;祂使旷野变为水池,叫旱地变为水泉。(诗篇107:33, 35)
此处意思也一样。以赛亚书:
旷野和干旱之地必因它们欢喜,沙漠也必快乐,又像玫瑰开花。必开花繁盛;在旷野必有水喷出,在沙漠必有溪河涌流。(以赛亚书35:1-2, 6)
同一先知书:
你必像浇灌的园子,又像水流不绝的水泉;那些出于你的人,必重建远古的旷野。(以赛亚书58:11-12)
同一先知书:
等到灵从高处浇灌我们,旷野就变为迦密,迦密算为森林;公平要居于旷野,公义要住在迦密。(以赛亚书32:15-16)
这论及属灵教会,尽管有人居住和耕作,但与属天教会相比,属灵教会仍被称为“旷野”,因为经上说:“公平要居于旷野,公义要住在迦密。”从刚才引用的经文明显可知,“旷野”表示与其它状态相比,一种模糊的状态,因为它不仅被描述为“旷野”,还被描述为“森林”;这种模糊的状态在耶利米书是非常明显的:
这世代的人哪,你们要看明耶和华的话。我岂向以色列作旷野呢?或作黑暗之地呢?(耶利米书2:31)
从圣言也能清楚看出,“旷野”表示根本无人居住和耕作,也就是根本没有居所、羊圈、牧场和水的地方,因而表示那些在良善上经历荒废,在真理上经历荒凉的人,或说那些被剥夺了良善和洁除了真理的人。这种“旷野”具有双重意义,也就是说,论及那些以后被改造的人和那些不能被改造的人。论到那些以后被改造的人,如此处夏甲和她的儿子,我们在耶利米书读到:
耶和华如此说,我记得你,你幼年的仁慈,你在旷野,在未曾耕种之地跟随我。(耶利米书2:2)
这论及耶路撒冷,它在此表示属灵的古教会。摩西五经:
耶和华的份是祂的百姓,雅各是祂的产业线;祂在旷野之地,在荒废吼叫的旷野遇见他;就环绕他,使他明白,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仁。(申命记32:9-10)
诗篇:
他们在旷野,在孤寂的路上漂流,找不到可居住的城邑。(诗篇107:4)
这论及那些经历了真理的荒凉,正在被改造的人。以西结书:
我必带你们到万民的旷野,我怎样在埃及地的旷野审判你们的列祖,也必照样在那里审判你们。(以西结书20:35-36)
这同样论及那些正在被改造之人的荒废和荒凉,或剥夺和洁除。
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旅程和漂流只代表那些拥有信仰的人在改造之前的荒废和荒凉,因而代表他们的试探,因为当人们经历属灵的试探时,他们就会经历荒废和荒凉,这也可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摩西五经:
在旷野,耶和华在你们所行的一切路上背着你们,如同人背自己的儿子一样,直到你们到达这地方。(申命记1:31)
另一处:
你也要记得耶和华你的神在旷野一路引导你这四十年,是要苦炼你、试探你,要知道你心内如何,是否愿意遵守祂的诫命。祂苦炼你,任你饥饿,将你所不认识、你列祖也不认识的吗哪赐给你吃,使你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人活着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命记8:2-3)
又:
不要忘记耶和华引你经过那大而可怕的旷野,那里有大蛇、火蛇和蝎子;有干渴无水之地;祂曾为你使水从坚硬的磐石中流出来;又在旷野将你列祖所不认识的吗哪喂养你,是要苦炼你、试验你,使你终究得好处。(申命记8:15-16)
此处“旷野”表示荒废和荒凉,或被剥夺和洁除,如那些经历试探的人所遇到的。他们在旷野四十年的旅程和漂流描述了教会争战时的一切状态,即:它靠自己时是如何失败的,靠主时是如何得胜的。
另外,约翰所描述的“逃到旷野的妇人”实际上表示教会所经历的试探。论到她,约翰是这么说的:
那生了一个男孩的妇人就逃到旷野,在那里有神给她预备的地方;于是有大鹰的两个翅膀赐给妇人,叫她能飞到旷野,到自己的地方;蛇就在妇人后面,从口中吐出水来,像河一样,要使她被河流冲去。地却帮助妇人,地开了口,吞了龙从口中吐出来的河。(启示录12:6, 14-16)
“旷野”可论及完全荒废的教会,和那些在良善和真理上完全荒废,或说完全被剥夺良善和真理,不能改造的人,这一点可见于以赛亚书:
我使江河变为旷野,其中的鱼因无水腥臭,干渴而死;我使诸天以黑暗为衣服。(以赛亚书50:2-3)
同一先知书:
你的圣城变为旷野,锡安变为旷野,耶路撒冷成为废墟。(以赛亚书64:10)
耶利米书:
我观看,看哪,迦密成为旷野,它的一切城邑在耶和华面前都被拆毁。(耶利米书4:26)
同一先知书:
许多牧人毁坏我的葡萄园,践踏我的份,使我美好的份变为荒凉的旷野。他们使它成为荒凉之处,它既荒凉,便向我哀伤;全地变得荒凉,因无人把它放在心上。毁坏者来到旷野中一切的山坡上。(耶利米书12:10-12)
约珥书:
火吞灭了旷野的羊圈,火焰烧尽了田野所有的树木。溪水干涸,火吞灭了旷野的羊圈。(约珥书1:19-20)
以赛亚书:
他使世界如同旷野,翻毁它的城邑。(以赛亚书14:17)
这论及路西弗。同一先知书:
论海之旷野的预言。它从旷野,从可怕之地而来,好像南方的旋风。(以赛亚书21:1等)
“海之旷野”表示被记忆知识或事实和基于它们的推理荒废的真理。
这一切例子表明以下论及施洗约翰的经文表示什么:
这就是以赛亚所说的,在旷野有人声呼喊,预备主的道,修直祂的路。(马太福音3:3; 马可福音1:3; 路加福音3:4; 约翰福音1:23; 以赛亚书40:3)
这些话的意思是:那时,教会彻底荒废,以至于不再有任何良善或真理。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很明显地看出来:那时,没有人知道人有任何内在事物,或圣言有任何内在事物,因而没有人知道弥赛亚或基督要来永远拯救他们。这些话还表明以下经文表示什么,即:约翰在旷野,直到他显明给以色列的日子(路加福音1:80);他在犹太的旷野传道(马太福音3:1等);他在旷野施洗(马可福音1:4);他如此行也代表教会的状态。从“旷野”的含义也可以看出为何主经常退到旷野(如马太福音4:1; 15:32-39; 马可福音1:12-13, 35-40, 45; 6:31-36; 路加福音4:1; 5:16; 9:10等; 约翰福音11:54)。从“山”的含义也明显看出为何主退到山上(如马太福音14:23; 15:29-31; 17:1等; 28:16-17; 马可福音3:13-14; 6:46; 9:2-9; 路加福音6:12-13; 9:28; 约翰福音6:15)。

属天的奥秘 #9434

9434.“耶和华荣

9434.“耶和华荣耀的景象在山顶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就像吞噬的烈火”表在天堂本身,神性真理因爱之良善而闪耀光芒,但对那些局限于脱离内层的外层之人来说,是有害的、毁灭性的。这从“耶和华荣耀的景象”、“烈火”、“山顶”和“吞噬”的含义,以及“以色列人”的代表清楚可知:“耶和华荣耀的景象”是指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所呈现的表象(“景象”在此表示在眼前所呈现的表象,这是显而易见;“耶和华的荣耀”表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参看9429节);“烈火”是指两种意义上的爱(参看4906, 5215, 6314, 6832, 7324节),在此是指神之爱本身;“山顶”是指天堂的至内在部分,因为“西乃山”表示天堂,它的最高点,被称为“山顶”和山峰,表示它的至内在部分(9422节);“吞噬”是指消灭,因而是指伤害和毁灭;“以色列人”是指那些局限于脱离内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之人,如前面频繁所述。由此可见,“耶和华荣耀的景象在山顶上就像烈火”表示在天堂本身,神性真理因爱之良善而闪耀光芒;它“在以色列人眼前,就像吞噬的烈火”表示对那些局限于脱离内层的外层之人来说,它是有害的、毁灭性的。
  此处的情形是这样:有两种爱彼此绝对对立,完全相反,即天堂之爱和地狱之爱。天堂之爱在于爱主爱邻,地狱之爱在于爱自己爱世界。让地狱之爱掌权的人在地狱,让天堂之爱掌权的人在天堂。因为爱就是人的真正生命,或说构成一个人里面的实际生命;没有爱,绝没有任何生命。在每个人里面,他的生命所拥有的热和火皆来源于他的爱;没有这活的热和火,就没有生命,这是很明显的。由此可推知,爱如何,生命就如此;因此,爱如何,这个人就如何。既然如此,那么谁都能他的爱知道他里面是天堂还是地狱。存在于人里面的爱就像火或火焰,并且的确构成生命的火或火焰,如前所述;存在于人里面的信则像这火或火焰发出的光,并且的确构成光照其理解力的内层的光。由此也明显可知,在那些处于天堂之光的人中间产生信的光是何性质,在那些陷入地狱之爱的人中间又是何性质。后一种光所产生的信只不过是说服,本身根本不是信,仅仅是一种信念,在自我和世界的指示下认为某事就是如此(参看9363- 9369节)。在当今教会,属灵生命,即永生,被认为唯独在于信,因而在于没有天堂之爱的善行的信。但是,凡思想这个问题的人都能从刚才所述看出这种生命是何性质。
  接下来必须说一说神性之火,即神性之爱,在那些处于天堂之爱的人中间是什么样子,在那些陷入地狱之爱的人中间又是什么样子。在那些处于天堂之爱的人中间,神的火或爱不断创造和更新意愿的内层部分,并不断光照理解力的内层部分。但在那些陷入地狱之爱的人中间,神的爱或火则不断伤害和毁灭;原因在于,在后者中间,神的爱陷入毁灭它的对立面。因为它被转变成自我和世界的火或爱,因而变成与自己相比对他人的蔑视,以及对凡不支持他们之人的敌意,进而变成仇恨、报复,最终变成残暴。这就是为何耶和华的烈火在以色列人眼前显为吞噬或消灭的火。他们陷入对自我和世界的爱,是因为他们局限于脱离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
  在他们看来,这火是吞噬和消灭的火,这一点也明显可见于摩西五经的别处:
  那时,你们听见从黑暗中间出来的声音,山被火烧着,你们支派中所有的首领和你们的长老都来就近我。你们说,看哪,耶和华我们的神使我们看见祂的荣耀和祂的伟大,我们也听见祂的声音从火中间出来。现在我们何必冒死呢?因为这大火将要烧灭我们;若再听见耶和华我们神的声音,就必死亡。(申命记5:23-25)
  也可参看前面所示(6832, 8814, 8819节);这百姓就具有这种秉性(9380节)。在圣言的其它地方,“吞噬的火”论及恶人,表示毁灭;如在下列经文:
  耶和华的日子将到;一个黑暗、幽冥的日子,一个密云、乌黑的日子。他们前面有火吞噬,后面有火焰烧尽。未到以前,地如伊甸园,过去以后,成了荒凉的旷野。(约珥书2:1-3)
  以赛亚书:
  耶和华必使人在吞灭的火焰中听祂荣耀的声音。(以赛亚书30:30)
  同一先知书:
  我们中间谁能与吞灭的火同住?我们中间谁能与永远的火炉同住呢?(以赛亚书33:14)
  又:
  你必被耶和华用吞灭的火焰惩罚。(以赛亚书29:6)
  以西结书:
  你的后裔必被火吞灭。(以西结书23:25)
  在这些经文中,“吞灭的火”表示源于爱自己爱世界的欲望之火,因为这就是那烧灭一个人,毁灭教会的火。因在自己的香炉盛上凡火而烧灭亚伦的儿子拿答和亚比户的“从耶和华面前出来的火”(利未记10:1, 2)也代表这火;“在他们的香炉盛上凡火”表示引入源于某种其它爱,而不是天堂之爱的敬拜。这“火”表示对自我和世界的爱,以及由这爱所产生的一切欲望(参看1297, 1861, 5071, 5215, 6314, 6832, 7324, 7575, 9141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