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0047.“洒在坛的周围”表与神性良善结合。这从要洒在坛周围的“血”的含义和“坛”的代表清楚可知:要洒在坛周围的“血”是指神性真理(10026, 10033节);“坛”是神性良善方面的主的一个代表(9388, 9389, 9714, 9964节)。由此明显可知,“洒在坛的周围”表示使主里面的神性真理与神性良善合一。
此处的情形是这样:前面说过,本章所论述的主题是主之人身的荣耀,在代表意义上是一个人被主重生。关于主之人身的荣耀,这荣耀是通过神性真理与神性良善合一实现的。神性良善,就是耶和华在主里面,如同来自父亲的灵魂在一个人里面,因为祂从耶和华成孕,并通过神性手段,尤其通过试探的争战将祂的人身变成神性真理;祂将神性真理与神性良善合一到何等程度,就荣耀祂的人身,也就是使它变成神性到何等程度。这种合一就是将血“洒在坛的周围”在至高意义上所表示的。当主在世时,祂将祂的人身变成神性真理,并使它与祂里面的神性良善合一,从而荣耀祂的人身(参看9199e, 9315e节所提到的地方)。耶和华祂的父是指祂里面的神性良善(参看9194节所提到的地方)。
主怎样荣耀祂的人身,就怎样使人重生。因为就人而言,主以良善通过灵魂,也就是通过内在途径流入,以真理通过听觉和视觉,也就是外在途径流入。人停止作恶到何等程度,主就在何等程度上将良善与真理相结合。这时,良善变成对邻之仁和对神之爱的良善,而真理变成信之真理。主以这种方式创造一个新人,或使他重生;因为如前所述,人的重生通过从邪恶与虚假中洁净,以及良善与真理的植入和它们的结合而实现。人的重生,以及至高意义上主之人身的荣耀就是祭牲和燔祭所代表的(10022节)。
要知道,在燔祭中,血被洒在坛的周围;在圣体或感恩祭中,同样如此行;但罪愆祭和赎罪祭中,血被洒在坛的底座上。把血洒在坛的周围代表神性真理与神性良善的完全合一,无论在内在人中还是在外在人中;而把血洒在坛的底座上代表仅外在人中的神性真理与神性良善的合一。
对那些已经重生的人来说,结合是外在人中实现的,正如主在约翰福音中所说的话:
凡洗过澡的人,只需要洗脚就够了,整个人就都干净了。(约翰福音13:9, 10)
“洗”表示洁净并重生(3147, 9089节);因此,“凡洗过澡的人”表示一个已经洁净并重生的人;“脚”表示属世人或外在人,或说人的属世或外在层面(2162, 3147, 4938-4952, 9406节)。在燔祭中,血被洒在坛的周围(可参看利未记1:5, 11);在感恩祭中也是(利未记3:2, 8, 13);在罪愆祭和赎罪祭中,血被洒在坛的底座上(利未记4:7, 18, 25, 30, 34; 5:9)。
8711.“就是诚实、恨恶得好处的人”表因为真理是纯粹的,没有任何世俗的目的。这从“诚实的人”和“恨恶得好处”的含义清楚可知:“诚实的人”是指纯粹的真理,“诚实的人”之所以表示纯粹的真理,是因为“人”表示真理(参看3134, 5502节),“诚实”表示信(3121节),因此“诚实的人”表示信之真理,也就是纯粹的真理;“恨恶得好处”是指厌恶虚假和邪恶所制造的说服人的虚假印象,因为“恨恶”表示厌恶,“好处”表示能说服人们并把他们引离真理和良善的虚假和邪恶。一般来说,“好处”表示扭曲心智判断的邪恶所生的一切虚假;由于那些以世界为目的的人就是这种情况,所以“恨恶得好处的人”也表示那些没有世俗目的的人。凡停下来反思的人都能看出,“好处”表示扭曲心智判断并把一个人引离真理和良善的邪恶所生的一切虚假。这层意义上的“好处”经常在圣言中被提及(如以赛亚书33:15; 56:11; 57:17; 耶利米书6:13; 8:10; 22:17;以西结书22:27; 33:31; 以及大卫诗篇, 诗篇119:36)。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